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锡林浩特市近49年采暖期间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阶段两种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比平均气温的增温显著,增温速率分阶段性随年际变化逐渐增大。通过计算发现,9月29日-10月12日和4月26日-5月1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根据增温趋势和滑动平均气温分析得出,锡林浩特市冬季采暖期可比目前的采暖期缩短。初步得出采暖期初日可推迟7天,终日提前5天,即采暖期较现行日期缩短12天。另外发现,如能改变传统的采暖模式,城市采暖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21年柴达木盆地11个国家气象站日平均温度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累计距平、Arcgis等方法,研究了气候变暖对冬季采暖期长短及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 a柴达木盆地显著增暖,采暖初日推迟、终日提前,年采暖期长度缩短,采暖强度显著下降。1997年以前为相对冷期,1997年后进入相对暖期。采暖期长度空间上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各地平均采暖期在185 d~262 d之间。近40 a来,随着平均温度升高,柴达木盆地采暖强度显著下降,其线性变化趋势为100℃·d/10 a,采暖强度在空间上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态势。采暖节能率介于6.7%~15.4%之间,大值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和东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冷湖、乌兰、都兰等地,节能率普遍低于8.4%;最小值出现在冷湖地区,节能率为6.7%。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制定柴达木盆地冬季采暖计划和规划、合理安排供暖能源储备、实现冬季采暖的节能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宁地区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宁地区1957~2003年采暖期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西宁采暖期气温明显增高,依据平均气温≤5℃初日、终日划定的采暖期缩短约15天,并探讨了供暖期间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6)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的规定,利用嘉祥县气象台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嘉祥冬半年(11月-次年3月)气温变化情况,得到嘉祥县采暖期的初日、终日、采暖期长度、采暖强度,为嘉祥集中供暖提供决策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5.
拉萨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旦曲  卫东  拉巴 《西藏科技》2008,(2):62-63
根据1955~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年拉萨市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市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4d,初日平均出现在4月14日,终日平均出现在10月6日.雷暴日主要集中在4~10月,以7~8月最多.东南方出现雷暴的频率最多.近45年,拉萨年雷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初日呈显著的提早趋势,平均每10年提早4.1d.20世纪70~90年拉萨年雷暴日数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雷暴初日呈逐年代提早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0年林芝逐年雷暴初日、终日、持续期和月雷暴日资料,分析了林芝近50年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属于中雷暴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9d,最多可达44d。夏季雷暴最多,冬季很少有雷暴。雷暴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2.8%,以4月居多。雷暴主要出现在15~19时,占总雷暴次数的72.3%,其中16时出现最为频繁。雷暴平均初日为3月16日,平均终日为10月15日,平均持续期为214d,雷暴年频率为13.2%。20世纪80年代雷暴日数偏少,20世纪70年代最多,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正常。近半个世纪林芝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说明该地年雷暴日数的随机性强。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8,(3):72-73
根据衢州机场2009~2016年的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月总薄,分析衢州机场雷暴的年、季、月、日、初终日的变化,以及雷暴持续时间、移动方向和强雷暴日数。研究发现:衢州机场雷暴集中出现在4~8月,以8月雷暴日数最多;一天之中雷暴大多出现在12~22时;每次雷暴持续时间大多在两小时以内;近年来雷暴年日数有略微减少趋势。雷暴初日和终日均略有推迟趋势,雷暴持续期略有缩短趋势,并提出了雷暴活跃期的预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气候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评价指标与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顺全  千怀遂 《资源科学》2004,26(6):125-130
气候是影响能源消费的一个重要因子,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仅局限于少数敏感问题和个别发达国家,研究结果尚欠系统性和普适性。文章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温度与能源消费关系时经常使用的度日、度时、度月、度季、采暖日数、采暖度日变率、采暖期长度变率和采暖指数等指标,阐述了这些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及其特点,并回顾了在研究气候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关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尚待研究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能源消费与温度的关系非常显著,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度日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度日计算的前提是基础温度和日平均温度的确定,其中基础温度往往是根据能源供应、人体生理需求、经济水平以及温度变化特点而人为规定的,也有一些学者尝试用数学方法求得;日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4种,国外学者经常采用的是取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此外,一些研究也提出了几种简便的度日计算方法。能源消费与温度的关系往往因研究区域的范围、人口以及能源价格而变,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人口加权、面积加权、价格调整等度日指标的调整方法。气候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两种,即能量平衡模式和统计模式,其中统计模式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已由简单的相关分析发展到建模预测。  相似文献   

9.
利用湟源县农业气象观测站1966~2015年气温、降水以及1980~2017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及自然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湟源县年平均气温呈逐年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8℃;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多8.86mm;②稳定通过0℃和10℃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的趋势;③在当地气候环境变化背景下,小麦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生长期缩短;④自然物候对气候变化表现不同,表现出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后趋势,整个生长期延长;⑤整个农作物和物候的生育期与年平均气温与降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但阶段性降水和温度对物候期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1~2010年贡嘎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拉萨贡嘎机场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和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贡嘎机场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9月,日变化呈两峰一谷的变化规律,最大峰值发生在夜间2时;夏季雷暴日数最多,秋季次之。近30年拉萨贡嘎机场年雷暴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为-5.3d/10a,主要表现在夏、秋两季。雷暴初日以-3.3d/10a的速度提早,终日平均每10年推迟4.2d。在10年际尺度变化上,20世纪80和9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初日偏晚,终日结束得较早;21世纪初为少雷暴期,初雷来得早,终雷结束得晚。  相似文献   

11.
积温是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在农牧业生产当中,稳定通过0℃、3℃、5℃、10℃、15℃等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具有普遍意义,能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牧事活动之开始、终止或转折点。本文通过收集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到的2000~2017年共18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利用EXCEL—VBA编程快速计算稳定通过0℃、3℃、5℃、10℃、15℃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初终间日数、活动积温以及有效积温,并与人工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保证程序的准确性。该程序能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为气象热量资源的计算应用提供便捷。  相似文献   

12.
根据昌都站1971~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昌都雷暴的年、季、月、日、初日、终日的气候变化,以及雷暴持续期、持续时间、移动方向、强雷暴日数。结果表明:昌都雷暴集中出现在5~9月,尤以7月份雷暴日数最多;一天之中雷暴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13~20时);每次雷暴持续时间多在30分钟以内;30年昌都雷暴日数、雷暴持续期、强雷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雷暴初日略有推迟,终日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暖对山东省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选取山东省资料年代较长的86个地面测站1961年~2004年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资料,计算历年日平均气温≥0℃、≥10℃积温和<0℃负积温,以及无霜冻终、初日变化,深人研究山东省热量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年~2004年比1961年~1986年的平均气温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这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的变化更敏感,山东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日平均气温≥0℃、≥10℃积温增多,无霜冻终日提前、初日推后,无霜冻期天数增多,<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山东省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对冬季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的生产有利,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同时,干旱发生的机率加大,病虫等越冬存活率上升,防止难度加大。气候变暖对山东省农业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81~2016年青藏铁路沿线12个气象站观测的土壤冻结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2个观测站的土壤冻结日数,冻结初、终日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峻、刚察的冻结日数最长,民和冻结日数最短;土壤冻结初日由西向东逐渐推迟,且大部分站点冻结初日都有偏晚的趋势,最早、最晚和平均冻结初日的分布基本一致;土壤平均冻结终日由东向西逐渐解冻,且东段解冻较早,西段解冻较晚,最早、最晚和平均冻结终日的空间分布也比较一致,呈现西段早、东段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采暖期前和采暖期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1999年2月、3月、11月和12月,在北京北三环外的325m气象塔院内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获得24组192个分级样品.样品用质子激发X荧光(PIXE)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到大气颗粒物化学元素浓度及其谱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来源正在发生变化.由于采暖期间煤炭使用量的大量减少,大气中S,As, Se, K的浓度大幅度降低,S和K比采暖前低25%;由于北京冬季采暖大量使用重油替代煤炭作为取暖燃料,大气中Cu的含量比采暖期前增加了1倍.此外,由于无铅汽油的推广使用,目前北京大气颗粒物中的Pb含量已大幅度降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控制措施,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结合1959年~2013年55年的呼和浩特市雷暴日时间序列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方法对雷暴日时间序列特征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雷暴日时间上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雷暴初日与雷暴终日有提前与推后的趋势,雷暴数有明显的周期震荡,且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6个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气候趋势、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和M-K法等现代气候诊断方法,分析近50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的年、季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雅江流域近50年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现显著的升温趋势,增温幅度分别为0.35℃/10a、0.31℃/10a和0.45℃/10a。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各气温呈明显的逐年代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速度极大,尤其是21世纪初增温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吴浩  邱新法  王勇  俞布 《科技通报》2019,35(7):59-65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地形复杂多样,本文利用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的方法对杭州市2010-2014年的月平均气温进行了空间化模拟,生成了100 m×100 m分辨率的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图。模拟结果通过与使用较多的反距离加权法和普通克里格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在杭州的应用中,模型拟合的平均绝对误差在0. 17℃~0. 35℃之间,平均相对误差在于1%~6%之间,拟合结果略好于反距离加权法和普通克里格法。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对月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局地地域分布特征,模型拟合结果能很好的体现出杭州市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信息。考虑了地形,太阳辐射等因素的杭州市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气温分布式模拟的结果包含了各种地形信息,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谢启玉 《青海科技》2010,17(1):58-60
本文利用海北州所属四县(海晏、门源、祁连、刚察)1976~2005年30年的霜冻及相关气象资料,对该地区霜冻的特征及其预报方法进行了分析。结论:海北州霜冻的一般规律是海拔高的地区霜冻终日出现晚,霜冻初日出现早,无霜期短;海拔低的地区霜冻终日出现早,霜冻初日出现晚,无霜期长。州内晚霜冻结束最晚、早霜冻开始最早、无霜期最短的是刚察,祁连则刚好相反,霜冻结束最早、早霜冻开始最迟、无霜期最长。用曲线趋势法、天气形势法、相关图法、指标法可对海北州霜冻进行预报,其中指标法拟合率最高,达89%。  相似文献   

20.
拉萨降雪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拉萨1961~2000年40a的降雪初、终日期以及降雪日数、降雪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周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拉萨降雪的初、终日期分别集中在10月和5月的上、中旬,从60年代到90年代降雪的终止日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3~4月降雪最频繁;降雪量最多的是3月;日最大降雪强度与降雪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另外,拉萨降雪还有准20年周期振荡的特征.本文揭示的有关拉萨降雪年际变化特征,对做好拉萨降雪的预报和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