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绘画艺术讲究虚实相间,疏密有致。音乐艺术讲究休止符的精妙,休止符既代表音乐的暂时停止,同时意味着音乐的另一种延续和深化。这些都是有关"白"的艺术处理。数学课堂也要讲究"白"的巧妙处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张有弛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学生学得扎实有效,进而有效发展学生思维。一、适时布白,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时空数学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如果"满堂灌"或"走过场",就会造成学生思考少,体悟少,就不能较好地  相似文献   

2.
<正>综观一些精彩课堂,其背后是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活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因此课堂上教师就应努力发展学生思维。何谓发展学生思维?笔者以为就是要求学生有所"发现","发现"是学生真正进行思维的标志之一,也是我们需要追寻的学习状态。一、培养"发现"的沃土传统教学中,教师依照预设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对号入座回答便是教师最大的期待。这样看似衔接完美、丝丝入扣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也就忽略  相似文献   

3.
绘画艺术讲究虚实相间,疏密有致。音乐艺术讲究休止符的精妙,休止符既代表音乐的暂时停止,同时意味着音乐的另一种延续和深化,这些都是有关"白"的艺术处理。数学课堂也要讲究"白"的巧妙处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张有弛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的高效化。一、适时"布白",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时空数学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如果"满堂灌"或"走过场",就会造成学生思考少、体悟少,就不能较好地落实数学教学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常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些数学课,本身的思维容量比较大,这样的课就有很多创新的空间,容易"出彩";而有的课,内容相对简单,不容易"出彩"。那么,这样的课仅仅满足于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现象点击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唉,这节课上得真吃力,学生一点也不配合,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思维一点也跟不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提问的总是那几个"好"学生,师生之间一唱一和,一节课在顺畅流利中"默契"完成,其他学生成了"沉默的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给你出这样一道题"1+1=()",你会怎么做?想来大多数人会直接写2,这就是一直以来我们形成的思维惯性,就是给你一个"=",你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它是"执行计算"的意思,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五年级学习方程后,许多教师就会发现学生受以往这种思维惯性的影响,对等式的理解并不是太好,特别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善学",这就必须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这样才能将学生教好。这里就结合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谈谈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思维的激活需要活动,需要学生在"玩"中体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害怕学生出错,在课前早已做好充分的预设。这样,整堂课看起来环环相扣,可谓"一帆风顺"。实际上,我们只要深入反思就会发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得到了"鱼",但没有体验到"捉鱼"的趣味,更没有学到"捉鱼"的本领,说到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激活。因此,我们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新教育提出要营造完美教室,要打造完美课堂。"完美"一词太过隆重,倒不如"理想"一词更贴切。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师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舍去一些旧观念,一些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发展的旧做法,而在思考时间、思维方式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展的课堂,这样教师的"舍"就促成了学生的"得"。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类题。如,"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或甲是乙的几倍"等,然后让大家求出甲数或乙数。这类"多""少""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教学,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往往墨守成规,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遇到"多"就用加,"少"就用减,遇到"倍数"时当然就用乘法了,这种现象在低年级表现尤为突出,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学习方法死板。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法谈几点  相似文献   

11.
班级都稳定了,学校也就办好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上去了,学校的品牌也就打造出来了.要实现这样的基本目标,就需要班主任具备让学生"服"的功力.那么,如何修炼这项"不世神功"呢?让学生"服",班主任必须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谓的第一印象就是第一次在全体学生面前亮相就要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感觉到"跟着你有盼头".你是正直的化身,你是班级这"地盘"的主儿.你可以没有俊靓的外表,但你应具有敏捷的思维、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谈吐,使孩子们有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提出了"四基"和"四能",进一步明确数学教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四能"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与载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其思维的基础,然而学生的学习现实却值得我们深思。一、现象片断一。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境遇:"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小手举得高高;"同学们,你还有什么疑惑?什么问题?你又想到些什么呢?"讲台下一片安静。  相似文献   

13.
孙蓉 《广西教育》2014,(45):105-105
正针对教材文本内容,科学设计讨论话题,积极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俗话说"理不辨不明",数学教学正是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敞开思维,深度探究数理问题,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下文笔者就如何设计讨论话题、正确引导学生讨论并科学评价学生思辨活动谈三点看法。一、发起思辨,创设数理探讨情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  相似文献   

14.
谢小环 《广西教育》2013,(29):39-39
"数学广角"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在教材中独立安排的一个单元,其往往蕴涵着奥数知识,对师生而言都具有挑战性,所以,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数学广角"的知识,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笔者将从三方面谈谈如何让"数学广角"的课堂更具实效性。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浓厚,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倘若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思维将处在低谷状态。试想,一个不进行思维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和一个"木偶"有什么两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其实所谓的"激趣"就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小学生正处在大脑思维的活跃期,他们的思维跳跃性很大,联想力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法。就高年段的语文教学来说,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通过"主问题"引领个性解读,用"巧问题"激发多维思考,借"难问题"拓展思维深度。充分发挥问题的功效,实现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十年语文课改的最大的一项收获是对语文学科课程性质的重新定义[1]。十年以来,"文""道"之争就没断过。要么重"文",要么重"道"。要想顺利且尽可能成功地进行写作教学,就必须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但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迸发,而且制约了学生的写作空间。从整体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常常将课堂比喻成放风筝,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只飞起来的"风筝",它是不可能挣断线而飞走的,即便这只风筝想飞得更高些或更远些,教师手中的线也会把它拽回来。这样的课堂又何谈创新思维?我们不妨大胆一些,剪断这根"风筝线",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领略更宽更广的世界。经过一番翱翔后,说不定学生会给我们带回更  相似文献   

19.
邢奇志 《班主任》2015,(3):14-16
为了让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变得积极向上,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有趣且有意义,我探索让学生撰写"闪光点日记"。2012年开学初,我用一封"班主任公开信"开启了我班学生写"闪光点日记"的旅程,每天放学前2分钟,让每个学生记录5条最让自己高兴的事,我为每人点赞1条。就这样,学生行走在积极思维发展之路上。两年多来,翻阅"闪光点日记"成为我一天中最欢乐的时光。而我在阅读、整理、分析"闪光点日记"中,也似乎找到了理解学生行为和影响学生积极思维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种沿袭了多年的"集体作业"式教学方式——先提出一个问题,指定学生站起来回答,当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正确了,教师就认为全班学生都会了。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这种方式所带来的弊端是"容易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在这样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我们仍不得而知。"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是传统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失去了选择权,也就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