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甫强  刘波 《天中学刊》1999,14(5):80-80
物理实验中的每一个待测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固定数值,这个数值就是我们常称的真值.进行测量就是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但是测量一个物理量,不可能无限精确,因为测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一定的人进行的,而由于实验理论的近似性,物理实验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的局限性,环境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是不可能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称为测得值的测量误差.物理实验总是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也…  相似文献   

2.
在物理实验中,系统误差是影响测量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系统误差主要由仪器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观测感觉器官误差造成的。消除系统误差要从产生误差的根源上消除,要考虑选用合理的仪器,用修正方法,选择适当的测量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实验中,由于各种因素,测量结果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误差的存在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系统误差又是测量误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系统误差的分析研究就可以使测量结果更接近其值,本作试图结合实验教学实践,对系统误差的限制和消除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一、伏安法测电阻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阻值有如图1、图2所示的两种电路。图1称为安培表外接法(简称安外接法),图2称为安培表内接法(简称安内接法)。在安外接法电路中,测量出的是Rx与电压表内阻Rv并联的等效电阻的阻值。此阻值小于Rx,而且电压表的内阻越大,越接近Rx的值,所以当Rx<>RA时用安内接法测量,误差较小。二、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利用电压…  相似文献   

6.
设计物理实验时,常遇到不易直接测量或因测量工具等原因而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这时要求我们运用一些物理方法和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通过间接的测量达成目的.下面举例谈一些类似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必修本一册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用逐差法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中的第15题考查了这个方法的应用。因此,引起了物理教师对逐差法的讨论,2002年几种刊物介绍了有关逐差法的研究论文。笔者阅读了这些论文后,感觉对用逐差法去求加速度的问题分析得还不够深透,表述得也不够确切。特写此文,与各位同仁交流。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深思:①为什么要用逐差法求加速度?②处理实验数据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9.
文章从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误差分析入手,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目的,详细讨论了物理实验课中实验数据测量次数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电路图有两种,如图1(甲)、(乙)所示.对电压表和电流表实际内阻所造成的系统误差,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实验的观点出发,着重论述了系统误差的起因,以及分析、判断系统误差存在与否的方法与修正系统误差的实例,对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分析系统误差有较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往往在实验探究的最后都涉及数据分析——找某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在近几年各大省市的中考题中也出现了大量类似的技能考查,有时还会出现在压轴题上。但由于初中生对正、反比函数关系并不是很熟悉!把它运用到实际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上就显得更加困难。本文对这个问题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4.
李永科 《新高考》2008,(7):32-34
一、图像法 有些探究性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仅涉及到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比较简单,可直接使用图像法直观求解.  相似文献   

15.
16.
在技术领域中,实验数据是科研成果的依托,精准的实验数据可以为科研顺利地进行奠定基础,如何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即成为实验领域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中列出了13件要求正确使用的仪器。除了滑动变阻器以外。其余的都是测量用的仪器,测量的物理量有长度、时间、质量、力、温度以及电流、电压、电阻等物理量,其中长度的测量及电路中的电学量的测量在中学阶段要求相对较高,也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内容.高考中除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外,还应明确有效数字的概念,并用有效数字正确地表示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值.本文只对长度的测量、电路的测量及其相关仪器的使用及其读数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19.
一个物理实验,往往要测量多个物理量.在中学物理中,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分别用什么仪器测量各个物理量;对于测量各个物理量的准确度要求,则较少考虑,如果测量一个物理量有几种可选择的仪器,通常会不加思考地选择准确度高的仪器;至于测量各物理量的准确度关联,几乎没人考虑.不从各物理量测量准确度的关联的角度,就无法理解一个实验中测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