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贾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谊是西汉前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在思想上,他较多地接受了道家的影响,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主张无为而治,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他较多地接受了儒家的影响,强调以“民”为本,主张削封国、固中央,并提出了变法改制的具体建议。在经济上,他提倡“重农主义”。在教育方面,他两任王子太傅,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而《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的写作,则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贾谊论     
贾谊的赋、文及人生形态 ,在汉代文学史上有其独特而重要的意义。他的赋 ,最早继承了屈原抒发真情的文学精神 ,为汉代言志赋的发展创辟了道路 ;他的政论文 ,以充沛的情感冲破了政论文所可能有的局限 ,在文学史上赢得了崇高的地位 ;而他的人生形态 ,则较早地显示出儒道杂糅的特点 ,透露出汉代文士人生形态新变的消息 ,具有一种先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贾谊辞赋     
贾谊辞赋无论是骚体赋意味浓厚的《吊屈原赋》,还是汉大赋色彩明显的《鸟赋》,都更多地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才智之士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忧愤感情和坚持理想的斗争精神。这些辞赋兼有屈原赋和荀子赋的体制,趋向散体化,形成问答形式,常用四字句,注意句法整齐,显示出从楚辞向汉赋过渡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贾谊是先秦至汉代文学嬗变期间的一位重要作家,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后世论者多评价其悲剧人生,叹息其生命的短暂。知人论世,本文着力挖掘贾谊的人格内涵,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的重大作用。主要从格调、思想、气势、语言四方面剖析贾谊散文,归纳其风格为壮美,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论述贾谊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在展示贾谊峻洁人格的同时,揭示其散文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5.
论贾谊不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的事迹,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史记》载:贾谊二十余岁即为汉文帝召为博士《据清代学者汪中《贾谊年表》,时文帝元年,贾谊二十二岁。见《汪氏丛书·述学·内篇三》)。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他数上书议改制度,而文帝以初即位谦让无暇。担诸律令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贾谊发之,于是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但朝中元老绛、  相似文献   

6.
贾谊(公元前二○○年——前一六八年)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小时受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的赏识,是主张“法治”的。文帝即位以后,闻贾谊“颇通诸家之书”①,召立为博士,他先后做过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和梁王太傅一类的顾问官,在此期间,多次向文帝上疏,对当时的政治提出了改革建议,受到文帝的重视和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对巩固新生的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政权,捍卫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家路线,起了重要作用。他的著作经后人整理的有《新书》十卷,其中《过秦论》、《陈政事疏》、《论  相似文献   

7.
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是西汉文学的主要标志,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将包括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在内的汉文、汉赋与先秦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西汉文学的兴盛与贾谊开创性的文学成就息息相关;贾谊及其作品在西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太傅。著作传有《新书》十卷等。今人编有《贾谊集》。贾谊给中国消费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术语——节俭和侈靡,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广较自敛谓之俭,反俭为侈;费弗过适谓之节,反节为靡。”①这个定义的关键在于“广较自敛”,因为节俭与侈靡是一对相反的概念②,“费弗过适”中的“适”字,即适当之义。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注:“适,当也,谓事理当然。”“广较自敛”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说,就是根据群众消费状况调节个人消费标准,因为,第一,贾谊这话是对统治者说的;第二,贾谊《新书·礼)中所推崇的消费礼仪核心意义与此相同,可以视作“广较自敛”的注解。  相似文献   

9.
贾谊(公元前二○○年——前一六八年),洛阳人。曾在河南郡守吴公门下学过荀卿、李斯的“南面之学”,受到了法家思想的熏陶。他二十来岁就走上政治舞台,先后做过博士、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和梁怀王太傅等一类的顾问官。死时年仅三十三岁。在短短的十五年的政治生涯里,他多次上疏陈述  相似文献   

10.
贾谊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基于自己八年的太傅经历并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形成了“慎交感”与“早瑜教”的胎教思想和“慎选左右”的幼儿教育思想。分析他的学前教育思想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认识先秦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我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关于贾谊其人的争论很多,而对其思想派别属性的讨论就更热闹了。西汉司马迁归其为法家;“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①东汉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认为:“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已开了后学儒法之争的先河。而后来学者也有归其为道家或纵横家的。对于这个问题,,王兴国先生归纳得比较全面也论析得很深刻,他说:“以上四种观点,在贾谊的著作中均可找到自己的根据,但如果要问到底是哪一种说法根据更多一些,我以为论其为法家和儒家者根据更多一些,但是贾谊既非纯粹的法家,也非纯粹的儒家,…  相似文献   

12.
贾谊散文的思想内容自然和它的艺术特色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这些特色主要是情感激越而气势充畅,说理形象而意味深长,结构严密而逻辑性强,文章呈现辞赋化的倾向,语言或是富丽或是简洁。它们使思想内容得到充分的、出色的表达,有助于作者尽情抒写展现时代风貌、提出治国建议的西汉鸿文。  相似文献   

13.
苏轼曾历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五朝,前后达四十四年。这期间可谓宦海沉浮,历经磨难。作为二十五进论之一,《贾谊论》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即政治家要实行改革,在条件尚未成熟时,应该有所妥协,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就个人而言,在遭受挫折之后,应当正确对待,不能一蹶不振。也就是说从政治的角度讲,苏轼在《贾谊论》中体现了丰富的人才思想,即要"忍、待";要"善处穷时";要"全其用",需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西汉初年,对新兴地主阶级来说,既面临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又迫切需要经国治世的理论探索和建树。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生当其时,没有辜负他的历史性机遇,对当时社会生活中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巩固西汉皇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和  相似文献   

15.
对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文选《贾谊论》中的两条注释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准确而精当地界定了贾谊的文学史地位,认为他的赋作继承了秦代的杂赋文学传统。结合贾谊创作的两篇赋作《吊屈原赋》和《鵩鸟赋》,以说理为主旨,句式表达也与荀卿《赋篇》及李斯刻石文辞一脉相承,体现出主流的秦代文学传统。同时也受到了楚辞体创作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舒缓语气的"兮"字,表明汉初的赋体创作沿着两种文学传统在融合演进。贾谊集的编定,是固守别集本位和扩大"文集"范围这样两种理路的反映,意味着不仅要在纯文学范畴内观察贾谊的文学史,还要在杂文学的视野里注重《新书》的政论类作品。  相似文献   

17.
评贾谊     
贾谊(公元前201年——前169年),我国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由于他的思想是儒法的大杂烩,因而过去对他的评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称贾谊“明申商之学”;而《汉书》的作者班固则把贾谊归于“儒”。解放以来的史学界,一般以持贾谊为儒家论者居多。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贾谊是“四人帮”钦定的法家人物之一,梁效的《论贾谊》集中反映了这一观点。表面看来,“四人帮”同司马迁的评论有相似之处,其实却不然。司马迁是根据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把贾谊并入申商  相似文献   

18.
贾谊故居     
编者推荐:从两个方面写贾谊:一个是"怀才"一,个是"不遇"。前者着墨很多但,重心落在后者,彰显机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史上,英年早逝而能赢得“汉初著名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之称的贾谊,是位不多见的人物。观其创作,贾谊在民本思想、“仁”的思想、教育思想等几个方面都对儒家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为董仲舒建立新的儒学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贾谊是促成儒学思想成为国学思想的第一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陆贾与贾谊都是汉初闻人,以名于朝,但归宿却大有不同,陆贾以善终,而贾谊却伤悼早舌。究其原因,不仅与两人身处的政治利益集团不同有关——陆贾属于当政的军功受益集团,而贾谊出于新兴的法吏集团,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了集团内个人的命运;而且还与两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陆贾世故圆通,贾谊伉直不屈,性格的差异同样也影响个人政治的前途,终致两人同出而异终。就两人思想体系而言,陆贾宗儒,近于黄老而好纵横;贾谊则本儒近法而乐老庄。二人思想的异趣,不是学术的分裂,而是学术由“百虑”向“一致”,“殊途”向“同归”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到汉武帝时,这一学术演进过程才告基本结束,而陆贾与贾谊俱本于儒家,实为董仲舒、公孙弘倡导儒术独尊张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