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商丘地域文化的称谓,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科学的文化命名.商丘是商部落的发源地、商朝的建立地和商业的发祥地,商文化是商丘最重要的文化品牌;同时商丘是西周分封时宋国的受封地,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宋国文化是商丘在全国叫得响、人人共知的又一著名文化品牌,因此,用"商宋文化"来命名商丘的地方文化不仅恰如其分,又具有唯一性,是商丘地方文化的确切称谓.此外,宋国是以商朝后裔的身份和地位被分封的,在某种程度上,宋国是作为殷商文化的象征而存在的,但它又发展了殷商文化,商宋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扩而大之,整个商丘地域的历史文化,都可称之为商宋文化,它们都与商宋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是商宋文化发展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国是周初段宗室微子启的封国。微子启下传十君到戴公,戴公30年周平王东迁,历史进入春秋时代,直到战国晚期宋国为齐国灭亡。宋国都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市西南),宋国的疆域东到今徐州以西,南到安徽宿县,西到今河南商丘地区西部,北  相似文献   

3.
汉代梁国的打夯号子即《睢阳曲》,是今天商丘夯歌的源头。由此上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宋国的讴谣和远古的葛天氏之乐;由此下寻,可以追溯到今天的商丘夯歌和豫东大鼓音乐。  相似文献   

4.
商丘古城城址变迁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丘古城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外形独特,整体格局保存完好.1986年,它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古城周围探出了东周宋国城址和睢阳城址.如今,黄河远离商丘北流入海,对商丘影响甚微.然而,历史时期黄河的迁徙改道,使商丘地貌景观的变迁甚为可观.也正是黄河的变迁,导致了商丘古城城址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贝币的出现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商丘的商族人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展原始的物物交换活动.物物交换中,商族人的劳动所得之物海贝逐渐成为受青睐的中准物、继而成为通货.商朝建立后,海贝成为国货.春秋时期,海贝作为宋国的通货与金属贝一同流通.海贝最早成为中国的货币,海贝作为交换物最早起源于商丘,因此商丘是中国货币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6.
邓克刚 《新高考》2010,(4):41-43
1.《唐书——宰相世系表》曾对“宋”姓起源作如下解释: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乱之后,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於宋国,建都商丘。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原国名“宋”为氏。从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相似文献   

7.
商丘县历史悠久,商朝建都毫,即今商丘县境内。西周时商丘为宋国都城,秦时改商丘为睢阳置县,直至明嘉靖24年(1544年)始置商丘县。商丘县地处鲁豫皖三省要冲,古代即为各都大邑,礼仪之邦,交通方便,汴京门户。自宋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并为近代农民战争的据点,解放后仍为豫东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作为古都,颇为商丘历史增色增辉。《商丘县志》着重记述1948年全县解放以后的历史,详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8.
孔子避雨处     
正孔子避雨处位于商丘永城芒砀山中夫子山南坡,是一处天然崖洞,洞深6.5米、阔20米、高2米,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避雨而得名。洞中至今仍存有一座高约1米、坐北朝南、屈膝盘腿而坐的孔子雕像。孔子的祖籍在今天的商丘夏邑县,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回乡,在今天的夏邑县修建了"孔子还乡祠"。孔子的六代祖孔父嘉是宋国宋殇公时的大司马,据《左传》记载,当时宋国的另一重要大臣  相似文献   

9.
商丘古城     
商丘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四五千年前,先民们已于此定居。黄帝曾孙帝喾兴于高辛,代高阳氏。喾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丘,尧尝封帝喾子瘀伯于商丘为火正。契十三世传至汤,灭夏称商,至西周时期,商丘为宋国都城,秦行郡县改商丘为睢阳。汉代,睢阳为梁国都城,到隋代,改睢阳为宋城,唐至五代称宋城,(玄宗时一度称睢阳),后梁为宣武军军治,后唐改宣武军为归德军,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曾任归德军节度使,因于宋地发迹,国号称宋,并升宋州为应天府,旋建为南京。元代为归德府治。明初降府为州,清又升州为府,设归德卫。商丘古城历经沧桑,如今老城仍保存…  相似文献   

10.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大家。庄子留下的文章有十多万字,分为“内篇”、“外篇”、“杂篇”。这三“篇”不完全是庄子的直接著作,多数是  相似文献   

11.
作为周初重要的封国之一,宋国却逐步走向衰弱,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来说,宋国地处中原,强邻环绕,无险可守,频仍的战争等给宋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从主观方面来说,宋国执政者不思改革、因循守旧,则是致使国家发展缓慢的极其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古宋国是周朝时期的封国之一,是商朝归顺贵族微子的封国,周朝借以统治商朝的部分遗民,其统治区域是商族发祥地及其附近一些地区,大致在今天河南省商丘地区及其以东、以南和以北的一些地区。古宋都睢阳,在今天河南省商丘县老南关。古宋享国七百三十八年(公元前1024年至公元前286年),几乎与周朝相始终,而且在相邻大国晋、齐都发生政权移姓情况下始终保持了一姓家族统治。“中国唯宋爵尊国大”  相似文献   

13.
正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道家始祖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  相似文献   

14.
商丘古城发展研究——兼析明代商丘城市的历史地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演替和明代城市综合分析后,可以看出西周宋国都城为内外城布局,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城,东城为宫殿区,西城为作坊区和居民区。汉代梁国睢阳城大致沿袭西周战国宋国城之旧,北魏时期睢阳城有故城和今城之分。故城(秦汉睢阳城),唐代为宋州城之“南城”,宋代位于应天府郭城中,明睢阳旧城南面,弘治中沦于水。明睢阳旧城与考古之睢阳城非一城,应为在考古之睢阳城基础上向北推移一里左右之城。考古之睢阳城,即金元睢阳城,当为唐宋州城中“北二城”之一城,可追溯到北魏之今城。明睢阳旧城功能齐全,弘治十五年黄河水患损毁旧城全部建筑,迫于城北高地另筑新城(今商丘古城)。新城的修筑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至嘉靖三十七年才将商丘城池修缮完毕,才初步奠定今商丘古城城市的基本格局和风貌景观。  相似文献   

15.
<正> 庄子(约前369—286)名周,“宋国蒙人。”宋都,今河南商丘。蒙,诸说互异,今从安徽蒙城说。当时宋国政治混乱,后亡于楚,庄子流寓不定,居濠上颇久。濠为安徽夙阳。梁,为阻断河水之小山,庄子居此处,离濠城数十里。宋、蒙、濠分处于淮河支流之一的涡河上中下游,地理上相通。惠子名施,曾为魏惠王相,与庄身份悬隔,而互相敬重,交谊颇深。两大学者相会于濠上之事,见于《庄子·秋水》篇,记述完整。《秋水》属外篇,未必为庄子作,但总归出于嫡派弟子之手,大体可信,历  相似文献   

16.
宋国地域文化在周代颇有特色.宋国盛行神权崇拜,公族地位显赫,物质文化比较繁荣.宋国承继殷商文化传统,"其俗犹有先王遗风".宋国作为庄子的诞生地,其殷商文化传统和宋国社会政治现实对庄子思想及文学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黄河以善淤、善决、善迁闻名于世,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改道对于当地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商丘就属此例。以商丘为主体,以时间为线索,可以把历史上黄河在商丘的迁徙分为三个阶段:黄河波及商丘、黄河河道在商丘的形成以及黄河河道离开商丘。黄河在商丘的改道给商丘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枣庄市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三号墓出土的四件青铜簠,形制相同,且铭文均有"邾公子害",铭文大意可理解为,小邾国公子害,为自己作实用器簠,祈盼能够长寿无疆,子孙后裔永续珍视。器主"邾公子害"即文献记载的小邾国第四代国君郳犁来,"犁来"为其名,"害"为其字。邾公子害簠器主身份的确定,对枣庄小邾国贵族墓地墓主身份的推断,以及小邾国春秋前期世系的断定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人,又说安徽蒙城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代表作品为《庄子》(亦称《南华经》),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的文章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他的文字汪洋恣肆,描述形象  相似文献   

20.
宋国是西周初年最重要的诸侯封国之一。宋国从公元前1040年微子启受封建国开始,经由西周、春秋和战国,至公元前286年为齐、楚、魏所灭,计34代君,享国754年,几乎与周王朝相始终。文献中所载宋君大多是有其名而缺史实,但也有名声显赫、行迹昭著者,如微子启、宋襄公、宋景公、宋康王等。通过资料梳理,稽考周代宋国君主史实,对于宋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