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懿靖 《文教资料》2007,(36):66-68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以前台的说唱和影件操作为核心,辅以器乐和嘛簧的综合性民间说唱艺术,戏班是道情皮影的个体演出单位,戏班中各表演者之间默契的配合是皮影戏演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安道情是高安颇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古老的说唱形式.也是江西省重要的曲艺曲种之一。高安道情的唱腔音乐主要由《太平调》发展而成,它的发展经历了渔鼓道情、丝弦道情、戏曲道情三个阶段。为适应戏曲道情的需要,高安道情正朝着板腔体音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县道情皮影戏唱腔具有西北地区民间音乐音调高亢、悠长、格调明快、奔放、热情、纯朴而富于感情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其语音以陇东方言为基础,虽与周边其他地域方言同属西北方言体系,也并不完全相同,而这种语言上的差别形成了其与众不同的行腔风格。本文分别从宽广的音域、旋律中的跳进、滑音、半白半唱的说唱性等四个方面阐释了环县道情皮影戏唱腔独具特色的旋律特征。  相似文献   

4.
道情艺术的民俗化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情作为一种道教艺术形式,源于唐朝的道教经韵,是道教戏曲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在道教世俗化发展中,道情艺术多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诗歌、戏曲的形式,传播道教教义,宣传出世思想。宋代以降,道情艺术在民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道情艺术从神圣的道教神坛走向世俗的民间舞台,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宗教色彩,演变为一种纯粹的民俗文化。从道情艺术的民俗化发展过程来看,其与道教的世俗化道路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昭通唱书》是一项广泛流传于昭通民间的具有地方性特色的说唱曲艺艺术。运用相关民间叙事研究的理论方法,在具体的唱书语境中结合唱书文本,对《昭通唱书》的叙事方式及叙事特色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宝卷是我国民间宣讲宗教教义的说唱脚本,采用说唱相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由于其通俗浅易且为百姓喜闻乐见,民间宗教的信徒视宝卷为珍宝,奉为神圣。在山西河东地区的永济道情班社中尚存有《杨氏宝卷》、《白马卷》等宝卷。对《杨氏宝卷》的唱腔、乐器、伴奏及班社进行初步研究,是了解认识和研究河东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旭早”是以水族歌谣为基础,采用寓言、传说、故事的表述方式,应用“双歌”的音调叙唱,以民俗为载体的民间说唱艺术。其流传特征主要是在群众聚会的礼俗场合演唱,由一人主唱,众人帮和。参与聚会的人既是听众也是帮唱者,且演唱必有醪酒助兴,既自娱也娱人,是水族社会民间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道情是我国目前尚存的最为古老、最为庞杂的民间艺术之一,是道教思想文化和民间音乐曲艺长期融合、衍变的产物。道情的发展历程可分法曲道情、俗曲道情和地域道情三个阶段,道情一千多年的发展流传历经了从宫廷到民间、从庙宇到乡野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发展的曲折延绵和深厚底蕴,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9.
“说话”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宋代始成为一种独具规模的商业化娱乐活动。关于“说话”这一体裁的源起,鲁迅先生将其溯源至唐代。此后,学者从之,少有创获。事实上,春秋时代瞽乐师们通过说唱“乐语”,讽诵“世系”进行教化的这一方式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了宋代话本(尤其是讲史话本)讲唱艺术的某些特点,如说唱的传播方式,内容韵散结合的特征,且多寓鉴戒之意,此外还有全视角的叙述方式等,实已开说唱艺术之先声。  相似文献   

10.
金代的白话资料主要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董西厢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民间说唱形式,一个人边说边唱,没有旁白。这里介绍了“向”字在其中作为介词的使用,同时也简略叙述了作为词素及动词等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道情是道教音乐与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在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戏曲剧种。就其音乐来讲,它属于梆子声腔系统,唱腔板式基本为板腔体,间或使用一些曲牌,音乐组织体系是以板腔体为主的“混合体”形式。在板腔程式上,可分为[铜器垛]、[慢板]、[流水]、[紧打慢唱  相似文献   

12.
敦煌写本《辞娘赞》,又叫《好住娘》,它是一种敦煌民间小调。内容是写出家当和尚的人辞别家中的父母兄弟时演唱的歌词,由于它是有说有唱的,带有明显的说唱性,所以佰二七一三标题是《辞娘赞说言》,所谓“说言”,就是带说白的歌词。但是,现在  相似文献   

13.
<正> 甲:作家 诸宫调作家多数是民间艺人。他们既是诸宫调艺术的说唱者,又是作者。在长年累月冲州撞府到处献艺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化,丰富了艺术修养,具备了创作能力。象洪惠英(见《夷坚志》)那样的艺人,能够在说唱过程中插入自编述怀小曲,当然也可以写出作品来。大部分诸宫调作品,本是艺人自编的供说唱用的底本。在《董西厢》内,董解元一再提到“话儿不是朴刀杆棒,长枪大马”,“唱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龙吟:郑板桥的书画堪称是艺术珍品,文学作品中也不乏佳作。他创作的《道情十首》几经增改,不仅在当时被很多人传唱,而且一直影响至今。上一讲中,我们介绍了郑板桥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因为身边聚集着一批诗书画全能的文化人,郑板桥的创作得到了滋养,并最终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这一讲,我们一同来品味郑板桥著名的《道情十首》。"道情"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原本用来演唱道教故事,因而内容多是宣扬消极避世。它以唱为主,伴以独白,也有完全演唱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街头艺术。在南方,"道情"还有个别  相似文献   

15.
宝卷是民间宗教信仰活动中一种集信仰、教化和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讲唱文艺的说唱底本。湘西宝卷是全国为数不多,至今仍存活着的不可或缺的民间文献宝库之一。经田野调查发现,湘西宝卷讲唱内容以佛道儒孝亲故事为主,讲唱人以弘扬孝道为己任,讲唱形态是当地民俗民风与传统孝道的有机结合。宝卷不但在历史上,而且迄今仍对湘西地区孝道文化的弘扬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代孝道文化缺失及沦丧之时、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宝卷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弘扬,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说唱音乐,作为一种叙事性的音乐体裁,其典型特点就是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说与唱、文学与音乐的结合。这种艺术形式,是千百余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独特而卓越的艺术创造。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对说唱音乐重点发展时代模糊不清的认识,对它的评价也存在着一引起缺陷,因此,为进一步了解和重新认识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对说唱音乐由唐代至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做以粗浅的论述。说唱音乐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从萌芽到真正形成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它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荀况所作的《成相》篇,但说唱音乐的真正形…  相似文献   

17.
《当代学生》2012,(Z4):88-90
锣鼓书,旧称"太保书",是说唱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民间唱说形式。融豫、浙、苏的民间音乐为一体,旋律高起低落,基本演出形式是演员自击锣鼓,唱表说书,节奏重音与语言逻辑紧密结合,是保存在大都市中为数不多的民间乡土艺术形式。2006年,锣鼓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说唱音乐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说唱音乐有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说唱音乐的历史悠久,它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说唱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中的里程碑,这表现为两点:一是说唱音乐继承和发扬了民歌的精髓,孕育和促进了戏曲的产生,二是说唱音乐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器乐的发展,丰富了民间器乐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道情音乐的"音"与皮影的"影"相结合的产物,是集口传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俗活动等为一体的,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的综合性戏剧艺术形式,是植根于陇东黄土高原上的一门古老独特的民间戏剧艺术。它的传承不息,与其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或者说是文化空间,特别是民风民俗有很大的关系。笔者拟从环县的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方面,对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渊源流播问题试以探析。  相似文献   

20.
永新小鼓原名"唱号音",是流传于江西永新地区的一种以说唱为主的民间曲艺,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和保护。永新小鼓有悠久历史,其起源、现状、变迁过程与原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