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素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矜,但我们的国民年平均读书的数量仅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不到上网时长的1/3。"世界读书日"的存在是一种提醒,读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边缘化,以至于很多家庭全部的"藏书"就是孩子的旧课本和旧杂志。一个社会读书风气、文化气氛的塑成,需要政府和包括知识分子、出版社、媒体等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在一些国家,阅读被当做"总统工程"。比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由元首出面倡导阅读;英国政府拨款数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何时起,国内媒体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喜欢上了一个“门”字,不论什么新闻,都要强行加上这个匪夷所思的“门”字:什么“艳照门”、“补妆门”、“解说门”、“博客门”等等,最近又出了“牛奶门”。也许写者感觉用词美妙,但对读者来说,这种牵强附会的“创造”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何时起,国内媒体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喜欢上了一个“门“字,不论什么新闻,都要强行加上这个匪夷所思的“门“字:什么“艳照门“、“补妆门“、  相似文献   

4.
说起客里空,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知道,他是前苏联作家科尔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写的一个题为《前线》剧本中的人物。有一名叫客里空的记者在前线采访时,不经过调查了解,整天呆在指挥部里捕风捉影,弄虚作假,杜撰空  相似文献   

5.
关键 《声屏世界》2012,(1):11-12
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连发六道"限令",用政策的利剑来规范电视广告市场。对此,有人噤有人诺,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读出了积极,有人读出了无奈,有人读出了必然,有人读出了牵强……而笔者从中读出的更多的是"尊重"。  相似文献   

6.
—年前的这个时候,“运七飞机安全飞行双十五万庆祝大会”在中南海举行,我作为一家企业报的记者,很幸运地在中南海里抢到了新闻。现在回忆起那弯弯曲曲、颇为艰难的采写过程,颇觉韵味无穷——1991年2月上旬,我应航空航天部新闻处之召,进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闻记者,参加会议、到单位采访,吃顿招待饭是难免的事。那么,面对佳肴,是饕餐大吃,还是把吃饭作为一种特殊的采访形式,趁机在饭桌上多问、多听、多记些新闻线索呢?我选择了后者。实践证明,近一年来,我在招待饭里“挖”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新闻,其中有近20篇消息、通讯被《人民日报》、省电台、《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采用。95年8月,我去徐州市一家基层法院采访,晚上6点多才结束,他们已备好饭菜,非留我吃饭不可。盛情难却。席间,他们谈到铜山县法院如何廉洁办案,其中无意提到送礼者被送上“曝光栏”的事。我…  相似文献   

8.
时下最时髦的购物方式非淘宝网购莫属了,每天大包小包的网购"战利品",从全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汇集到我们手中。大到房子、汽车、家用电器,小到服装、食品、小饰物,在"淘宝"上似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淘宝"的神奇可见一斑。正是因为"淘宝"无所不卖的"神奇",我们在  相似文献   

9.
“不起眼”的小事里也往往蕴藏着有价值的好新闻。就看你观察得细不细,挖掘得深不深了。我的学习写作过程证实了这个道理。开始,我也同一些初学的通讯员一样,巴不得能从天上掉下“大新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基层通讯员,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新闻线索,获取新闻资源。在近几年的新闻采写实践中,我渐渐摸索出一条新的“捷径”,那就是到简报里“淘”新闻。  相似文献   

11.
常听一些基层通讯员抱怨:“我们那‘小天地’里新闻少,无啥可写,比不上专业记者,他们全国各地都可以采访。”这话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所以说,这些抱怨又有片面性。应该说,大部分新闻是出在基层的。关键是,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能不能把握火候,有没有新闻敏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报纸发了某一条新闻,自己看到了,才恍然大悟:“这件事我们这里也有啊。”于是,便后悔一番;或步人后尘,可是稿子寄出后却是石沉大海。这种现象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离开了事实就没有新闻,而事实来源于生活,事实离不开基层。这里试举一例:《河南农民报》刊登  相似文献   

12.
(一)1990年7月份,我去哈尔滨采访“活烈士”李玉安,在巴老县武装部查看到了李玉安当年(1952年)转业时的鉴定,不仅写了他的优点和缺点,而且两者篇幅几乎名占一半。当我读到“团结作风差,如,与同志打过一回架”时,在场的武装部长、政委以及几位工作人员,每人发了一番感慨:“听!过去的鉴定写得多么实在。”“人家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敢于写缺点。”“咱们现在的鉴定是成绩一大堆,缺点一带而过。”“还有不少没有缺点的鉴定呢。”从哈尔滨回来,我写的《您永远是最可爱的人》的长篇通讯很快就在《解放军报》发表了,可是看李玉…  相似文献   

13.
新闻“次新点”之“次新”,借用于股市“次新股”之“次新”。新股发行上市,引人关注,价格飙升。相对于新股,也有一些题材翻新、亮点频现的股票。谓之为次新股。  相似文献   

14.
别人报道过的事还能不能再写呢?这是人们常常遇到的问题。我以为是能够的。因为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任何事物都处在千变万化之中,随时都会出新情况,新问题。再者,一篇报道一也不可能把一件事情的各个方面都写完。那么;如何掌握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与同事言及电视新闻节目,对方说,他很赞成我的新闻不应该不是东西的观点,并将不是东西的报道归结为伪新闻。伪新闻,这倒是颇有些新鲜的名词概念。细揣摩,对这一名词概念确实很有些认同。何谓伪,自然与真南辕北辙,倒是与假颇有些同义。但是它与新闻搭配成词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计划统计学校学生科及团委于1983年元月创办了反映学生心声的油印小报——《新声报》。由于编辑都是由学生担任,所以学生毕业,编辑也就换人。但每届编辑都兢兢业业,以执着的精神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着这朵小花,使她能永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从三年前迷上新闻的那天起,我就喜欢上了新闻摄影。我喜欢用一幅幅真实的镜头和鲜明的色彩记下那难忘的瞬间。于是,我渴望有一台得心应手的新相机,但面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我踌躇了。忽然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何不买一台便宜的“傻瓜”照相机,不也可以拍新闻照片吗?但当我真正下决心时又犹豫了——400块钱,对一些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我一个志愿兵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况且买回“傻瓜”后,冲卷扩印也需要钱呀,就是公家给报销一点,那照片登不上报纸,岂不是更不好交代了吗?思索再三,我终究抵挡不住“新闻摄影梦…  相似文献   

18.
我的小孙女,可谓是一个关心国事的小主人,她很爱看电视新闻,但常常噘着小嘴说电视台骗人。我问她怎个骗法,她振振有词地说,天气预报说北方已在下大雪,气温降到零下20℃,但电视新闻里的北方,人们还穿着单衣短裤。这种冬天里的夏天,夏天里的冬天现象,在电视新闻中是经常可见的,难怪有“骗人”之嫌。去年十月初,笔者在上海,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杭州桂花飘香的新闻,翌日便赶到杭州去领略花香醉人的风光,不料在杭州吴山、苏  相似文献   

19.
(一)世纪之交,报纸市场竞争越来越明显地回归本原:新闻竞争。新闻竞争的原动力推动着报纸新闻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机关报纷纷亮出旗帜:增强新闻性,强化“新闻纸”的传播功能。新闻竞争正从“软新闻”向“硬新闻”挺进。标志之———扩充新闻版几乎所有的报纸在扩版问题上更趋理性,着眼于满足读者需求和培育广告市场,对新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一是容量增大,新闻版一般达到了8-12个版,占报纸版面(12-16个版)的2/3。广州日报新闻版扩充数量更大,每天有5个要闻版、3个国际新闻版、3个珠江三角洲和广东新闻版、两个港澳台新闻版和…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新闻传播》2005,(11):23-26
“有偿新闻”,在新闻界由来已久,就是新闻机构或新闻工作者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定费用的新闻。它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