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炎冰 《钓鱼》2009,(1):16-17
王兵,38岁,湖北黄冈市人。1996年接触“台钓”,琢磨了两年抓信号走不出下顿、抬标两个常规,台钓线组,传统操作,能钓生口鱼却钓不了猾鱼。后得吕中胜指点,在怎样招鱼,用什么饵留鱼,如何区分虚口和实口,以及用小药调整鱼口等方面积蓄能量。2004年入竞技圈,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9,(19):16-17
吕家佑,广东佛山市人,1973年出生,高中文化,私营企业主。1996年接受“台钓”,从钓鲫鱼开始随季节变化而变换对象鱼,技术全面。2000年起参加竞技钓鱼,首获第4届“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钓鲫鱼第6名;继而入围第7届“钓王杯”总决赛,获第10名;2002年获第1届“光威钓王杯”亚军、“钓鱼郎杯”首届全国垂钓大师争霸升级赛第6名;2003年入选在广东清远举行的“全国钓鱼争霸赛”,获总成绩季军和手竿钓鲫鱼第3名;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9,(7):12-13
刘威聪,我国台湾省台北县人,1960年出生。1995~2001年七次蝉联全台钓鱼锦标赛冠军;1998年以特邀身份参加在广东举行的第4届“潮流杯”全国钓鱼大赛,获钓罗非鱼冠军;2008年获全国钓鱼锦标赛(深圳站)个人总成绩和钓罗非两项冠军,并入帏总决赛。1990年代初在东莞创设冠作竞技渔具开发公司,以深孚众望的竞技钓鱼经验在广东指导钓鱼.技术上恪守“台钓”规范而不保守,善于分析鱼口和在抑制乱层鱼上有独到功夫,在结合大陆鱼情、水情特点于浮标的选择、改进和调整上有不同于一般见解。  相似文献   

4.
张炎冰 《钓鱼》2009,(21):18-19
习春江,湖北襄樊市人,40岁,高中文化,改革开放后移居深圳,曾从事钓具经营,现为影视工作者。1993年接触悬坠钓法,1997耳起师从著名钓手何蔚蓝学习竞技钓鱼技术,对浮标的选择、应用、调整以及与线组、钓饵与鱼口的关系多有研究.钓风稳健,不张扬,是浮标派钓手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钓鱼》2009,(18):12-13
张晶,北京市人,1963耳出生,供职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从十几岁玩钓鱼到1990年代中期接触“台钓”,主要以钓混合鱼为主,属保守型钓手,就是世纪之初拉饵成风的时候也是槎饵为主,拉饵为辅。主要成绩:2002年“喜玛诺·津田杯”钓鱼高手邀请赛第9名;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09,(23):10-11
黄伟民,香港人,1961年出生,初中文化。1985年开始接触钓鱼,主要是矶钓。90年代初在香港开设新华渔具,香港回归前在广州经商,期间结识并就教于著名钓手李维新,学习手竿竞技钓鱼技术。曾获1995、1996两届香港钓鱼公开赛钓鲫鱼冠军;1997年杭州庆香港回归钓鱼邀请謇第2名: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9,(5):14-15
娄建国,继蔡建之后的又一位湖南籍“钓王”。2008年在一场小鲫鱼吃了零蛋之后仍以超过第2名7.5分的优势捧得第4座“光威钓王杯”。从单打一钓小鱼到对象鱼、混合鱼综合计分,许多钓小鱼的钓手总是在钓混合鱼上表现得手软。虽然得到名师指点,但娄建国的野路子风格没有彻底改变,表现在似是而非的信号放弃,让浮标、线组、钓铒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强调某一个因素。竞技有用雾化铒把鱼装到管子里的“钓铒派”,有钓不上鱼换支标的“浮标派”,有把添加剂当成长生丹的“小药迷”,娄建国则是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钓鱼。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9,(11):12-13
问:作为记者,我看过您参加的4次比赛,2000年第六届“钓王杯”总决赛,分别在西安和天津举行的两届“百合杯”以及去年长沙“全国锦标赛”,都打得有板有眼。试问这是鱼情和您的技术特长相吻合才钓得轻松,还是把握了上鱼节奏?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9,(9):20-21
杨明,河北张家口人,1947年出生。1980年由部队转业任内蒙古足球队主教练、总教练。1988年内蒙古三大球下马后开始接触钓鱼。1990起参加全国性钓鱼比赛,成绩斐然,先后获第七届全国钓赛特邀组抛竿冠军、第八届全国钓赛抛竿第4名、1993年全国钓鱼轮赛区钓鱼比赛抛竿冠军、第十届全国钓赛抛竿第3名、1997年全国首届水库抛竿比赛冠军。1998年被授予三级垂钓大师。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钓鱼协会秘书长。2000年创造炸弹型饵,解决了抛竿投远因糟食饵配制失当经常“天女散花”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4,(18):34-34
您在1999年昆明全国钓赛上获得个人总分冠军,据说,您在这次比赛中采用原塘颗粒获得很大成功,以后原塘颗粒就成了钓混合鱼的基本法则,并运用于钓对象鱼。我想知道,原塘颗粒用做钓饵的配方和适用什么鱼情。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4,(17):30-31
前言:1995年潍坊风筝节,1996年无锡太湖钓鱼节,笔者与王永贵两次相遇时他的钓技不怎么样,虽然他曾代表江苏队在第十二届全国钓赛上拿过个人总分第2名,还入选江南队,参加了1996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伽玛卡兹杯首届“大江南北钓鲫高手对抗赛”,但成绩平平,在参加“钓王杯”总决赛的高手眼里,王永贵尚不能构成威胁。然而,笔者注意到阿贵个性的三个特点:狂、鬼、勇。  相似文献   

12.
秦犁 《钓鱼》2006,(20):20-21
钓鱼人都是根据鱼的嘴形,咬钩习惯,袭饵速度和钓饵的形状来选择鱼钩的。但在以“台钓”为主的竞技钓鱼兴起之前,我们并不钟爱袖钩,因为既有针对性又有独特性的鱼钩很多,比如关东、伊势尼、チヌ、伊豆就能兼容不同的嘴形和咬钩习惯。袖钩一支独秀是竞技钓鱼促成的。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5,(6):24-24
问:在竞技圈里有一个说法——不怕王永贵钓快鱼,就怕同他钓慢鱼,理由是怪招,险招,招招见鱼。旁边的钓手学不会、弄不懂。您能不能给我透露些秘密,说一两招,让圈里圈外的朋友长长见识?  相似文献   

14.
管察 《钓鱼》2005,(15):35-35
竞技钓鱼看不懂,说这话的包括钓了几十年鱼的老人。说实话,我也看不懂。标尖没有动作,提竿中鱼了:标尖升起来了,提竿没鱼,下去了也是空竿。过去用立漂和鹅毛做的浮子虽也有急升快沉钓不着鱼的时候,但只是偶然,不会像浮标那样乱跳舞。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5,(3):21-21
问:爱好竞技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有些钓手前两轮风光十分,成绩一路领先.但往后就不行了。特别是两天6场或8场的比赛,进入第3或第4场后尽管钓法和技术上无暇可击,却总是少那么一口气。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或以您的比赛经历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5,(1):25-25
您在2003年清远大师争霸赛上完成了得意之作——获得手竿钓混合鱼冠军和总成绩第4名。但有人认为,您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并不完美,时好时坏,甚至有明显的技术失误,您能不能谈谈这场比赛的得失。  相似文献   

17.
杨毅 《钓鱼》2009,(7):10-11
七、我的一些有趣的经历 笔者有一刘姓“道”友,入门钓鱼的行当晚了我5年,却年长我5岁。我称其为兄长。此人使得一手好拉饵。但是其他方面的功底却马马虎虎。而他喜欢上悬坠钓的原因,竟然是嫌传统钓法钩上挂蚯蚓速度太慢。拉饵钓鱼卫生干净、上钩方便。他一经见识拉饵台钓,立马喜欢上了这种钓法。而对于台钓的大多数理论,他只是满足于知道个皮毛,缺少深究的动力。我建议他多看看钓鱼方面的杂志,上网去看看高手的帖子、大师的视频。他却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实践出真知”。“网上的那些不少是胡说八道”。我与他争论良久,各不相让——得了,以后我当着他的面还是少胡扯,跟着多实践吧!  相似文献   

18.
吴芜 《钓鱼》2011,(17):8-9
竞技影响休闲的主要是线组、钓饵,至于用什么钩钓鱼则难以统一,即使相同钩形、相同型号也会因鱼种不同而各有各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王波 《钓鱼》2009,(12):56-56
小里哲也,1940年出生在日本德岛,是阿波钓法的代表人物,同时对钓鱼运动的演变、发展有着全面而独到的认识。曾经荣获禧玛诺矶钓赛第三届、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六届冠军。著有《与小里哲也一同海钓》、《解析阿波钓法》等多本作品。是德岛县钓联盟第一代名手。  相似文献   

20.
李寒停 《钓鱼》2010,(12):52-53
上期我们重点介绍了浮游矶钓组中用竿及线轮的有关知识,那么,要想取得好鱼获,除了重视竿和线轮之外,线组的合理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线组上的各种小配件都有它的作用,而且相互之间要正确搭配才能起到良好的垂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