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以及2004、20052、007、2008年的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对传统武术如何发展提出个人认识和建议,以求传统武术的发展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更加重视,使传统武术有一个飞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摘要:社会的价值需求是文化存在的依据、发展的动力,当前“中国梦”对各种文化发展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分支,理应承担起一份责任,以自身价值功能助推“中国梦”,当然它也为处于茫然期的传统武术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动力。运用口述史方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武术社会价值与“中国梦”的价值需求主要契合点、“中国梦”视域下传统武术社会价值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回归的传统武术是保护自身文化安全的基石,符合“中国梦”文化安全的要求;繁荣的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动力,符合“中国梦”文化复兴的要求;传统武术的多元价值功能能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符合“中国梦”之“人民梦”的要求。要实现助推“中国梦”,首先,传统武术需要文化自醒,确立主流文化地位;其次,从传统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出发,做好传统武术发展的顶层设计;再次,从技术和理论两个层面入手,规范拳种及其内容体系;最后,彰显传统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和健身功能,采用社会普及与精英传承、传播并行的模式。研究结论对传统武术助推“中国梦”及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前段时间"格斗狂人"徐晓东与"雷公太极"魏雷的比武事件进行解读,由此引发对传统武术的价值定位及未来发展的思考.研究表明:传统武术具有较强的技击价值,但是,当前传统武术的竞技化和表演化发展使得传统武术"打"的技击属性不断降低.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不能脱离技击的本质属性,否则传统武术的发展将会愈发艰难,对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行政手段方面,行政与教育部分需要重视之前被忽视的传统武术的技击内容,在学校武术和社会推广方面重新构建传统武术的技击新体系;2、价值定位方面,传统武术的现代适应要注重传承武术的技击价值,武术传承人和武术教育者在考虑健身、审美、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要彰显武术的核心价值--技击价值;3、观念转变方面,传统武术习练者要认清当前技击弱化的现状,传统武术技击对抗训练的缺乏、擂台对战经验的缺失使得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能力下降;4、宣传推广方面,官方机构和民间组织可以多举办一些传统武术的擂台对抗赛,从而探索一种适合传统武术技击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因为个别伪“大师”、假“掌门”进行商业炒作恶意捆绑传统武术,从而损害了传统武术的正面形象,使传统武术陷入污名化的非议之境。传统武术当前的传承与发展遭遇困境与此不无关系。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访谈法,以3个短视频发布平台为调查对象,在分析传统武术被污名化而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梳理消极网络社会情绪致使传统武术污名化的过程。分析认为:消极网络社会情绪贯穿了传统武术污名化的全过程,是传统武术污名形成和扩散的重要原因。短视频发布平台评论区的易被消极情绪传染的受众形成了充满愤恨的社会情绪,成为传统武术被污名化的开端;对传统武术带有对立情绪的群体之间在短视频发布平台评论区的留言形成了传统武术的污名标签,体现了有些人对传统武术的刻板印象;而群体感染消极网络社会情绪又使传统武术陷入了污名化舆论的深渊。基于以上提出:中国武术协会对短视频发布平台的传统武术视频内容应加强监控;短视频发布平台应建立正确的新闻观和价值观,并要加强对视频内容的自治。  相似文献   

5.
传统武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是武术学界研究的热点。以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对传统武术进行分析,探讨传统武术发展受阻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表明: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传统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传统武术必须做出适当的改变以适应环境;传统武术必须坚守攻防技击的本质特征、刚健有为的精神内核、各拳种代表性动作与典型风格等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并积极向理论科学化、形式多样化、功能多元化方向进化。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现实关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论的角度,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方法,对传统武术的现实功能进行讨论。技击是传统武术亘古不变的本质功能;健身是传统武术当今时代的凸显功能;修德塑人是传统武术矢志不渝的教育目标;同时以全球化为视角提出传统武术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摘要:宇宙观是影响一个思想体系及社会制度的重要因素,传统武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对古代宇宙观的认识。为丰富武术哲学体系,揭示中国古代宇宙观与传统武术形成之间的哲学基础,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古文献史料的基础上阐述古人从对宇宙认识,从中提取传统武术哲学之精华,认为传统武术哲学的形成前提是对宇宙的认识,并超越了神论限制,走向发展的正途;中国古代气论、道论、太极发生论、宇宙生命整体论影响着传统武术哲学的本质观、修炼境界观、平衡观和武术哲学的基本理念。该研究不仅说明武学产生的思想基础,丰富了武学的认识论体系,而且揭示了传统武术哲学的发展过程与规律,对我们认识武学体系的内在精髓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强势入侵导致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边缘化。如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在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把握传统武术文化建设要义,这是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必须思考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的跨文化传播进行研究,文章认为:在跨文化传播频繁的今天,传统武术“威胁”与“机遇”并存,若使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有自己的“势力”,就要准确把握它的文化诉求,即:保持特色,秉承独具一格的身份认证;兼收并蓄,丰富亟待充实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积极创新,发展生机勃勃的现代武术文化;文化输出,展示传统武术文化的智慧魅力——传统武术的对内传播是武术对外传播的根基,传统武术要进行文化输出,构建全球性的共通语境。  相似文献   

9.
摘要:当前,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概念与关系问题已成为武术理论研究的焦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界定了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国武术的概念,探讨了当代武术发展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矛盾冲突与规避路径,以及二者的当代价值定位。研究认为,涵盖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内涵于一体的中国武术概念界定法存在缺陷,而“广义”与“狭义”的分别界定法较为妥当;竞技武术套路源自“舞”的表演属性而非“舞”的练功属性,竞技武术散打、竞技太极推手、功法运动源自传统武术中的练功方法,如此认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是规避二者存在矛盾和发展冲突的有效路径;竞技武术三个运动项目虽然源自于传统武术的打、练、演三项主体内容,但却算不上是对传统武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竞技武术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好体育化道路,发挥体育竞技的价值,传统武术则应该坚持“打练结合”的武技、武道修炼方式,发挥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传统武术社会组织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结构变迁和文化再生产机制,研究选取兼具传统武术传续本色和现代社会组织发展特征的M武术社为考察对象,运用参与式观察、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其组织建构和文化生产过程进行田野实践。结果认为:1)数字媒介赋能下,M武术社的组织秩序、文化叙事和精英结构已凸显其再生产的特征与优势;2)个体资源和外部资源整合与创新强化着精英共同体结构的稳定性,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叙事向去中心化趋势演变;3)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价值是增强传统武术文化保护能力和实现遗产资源化的核心。研究结论:1)业余者共同体是传统武术社会组织维持社群文化秩序、促进精英联合和“被发明的传统”仪式化传播的新型组织形式;2)虚拟与现实空间互通的公益性情感劳动益于传统武术社会组织在“超竞争”环境中树立正面形象;3)遗产资源化和知识商品化是平衡传统武术文化话语偏差,争取更多自我言说权力的能动策略,也是获得政策赋誉和制度赋能的关键。研究价值:旨在以小见大,以期通过对此个案的深入研究为同性质、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传统武术社会组织提供转型发展经验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困惑与征途:对21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法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面对的全球背景下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压抑、国内竞技武术的排挤及其生存内环境的恶化等诸多不利因素,提出传统武术要发展,需要在传承方式、人才后备培养、传播方式及科研力量等方面不断开拓,要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理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渠道,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技击性及多样性,实现良性循环,不断拓展传统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空间,给21世纪的中国传统武术以科学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武术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和剖析武术进入奥运会难度的基础上,对加速武术国际化发展和进入奥运会提出6条对策:武术法制化建设势在必行;加速武术科学化发展进程;加强武术学术交流;提高武术理论和技法水平;加快武术产业化发展;加速武术竞技化发展;力争武术尽早进入奥运会。  相似文献   

13.
街舞是一种跟着音乐的节奏,用身体的律动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舞蹈。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试图通过分析武术与街舞的起源、差异来探讨两者的特性及交融性,展望街舞运动在中国武术影响下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4.
"空间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视角,列斐伏尔、福柯、布迪厄、吉登斯以及哈维和苏贾等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空间问题展开论述,使"空间研究"逐步进入社会学思想的核心。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及其对于武术社会空间的研究构想,探讨与剖析武术存在、发展的社会空间。指出:武术的实践空间可以描述为武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实践逻辑上表现为"武术生产"与"武术消费"之间的互动。在整个社会空间系统中,武术发展的实践空间体现为:武术的政治化生产与消费、武术的教育化生产与消费、武术的大众化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博大精深、饮誉天下。中华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技法、功法,而且有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武德”。本文试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中华武术德与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精髓的还原与发展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语境,分析CCTV-5《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当今体育发展大众化趋势的背景下,对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竞技武术主导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阻碍了武术在大众中的普及发展,使武术的发展远离大众,难以适应当今体育大众化发展形势,致使武术的发展陷入困境;武术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和体育发展的趋势,在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发挥武术在健身、娱乐、修身方面的功能,积极促进武术在社会大众中的发展,为武术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传统”是对个性化的块茎事项广泛认同后,凝练出一统化的树状法则,使得文化在遵循这种普适规律不断地发明中世代相传。对“传统的发明”中,富有活力的民间块茎思维生成是一种充满自由的发明,这是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具备高度整合能力的国家树状思维则是集大成的发明关键。经过实证与理性分析,源自民间、有待于国家进一步支持的,通过故事情节制造悬念、以丰富的传统拳种展示技术自由的“竞艺武术”是继“竞技武术”之后的“传统武术”的当代再发明。“竞艺武术”不仅符合当代体育竞赛属性,还充分地继承了武术传统,平添了传统文化含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不失为武术文化演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武术在北京奥运会上"登奥"失败的客观事实和在业内人士中引起的震撼,以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的初始目的为切入点,运用比较和逻辑演绎的方法,探讨中国武术"登奥"失败的原因,并得出中国武术欲进入奥运会必须摆脱传统武术与传统观念的束缚,走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之路的结论。中国武术由传统向现代化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山东菏泽、梁山等地梅花拳派组织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认为梅花拳武场拜师、收徒、学艺均要求严格,训练思想为“以武治心”;文场的文理深奥,内涵丰富,主要功能为指导武场,教育门徒,练习文功,研习文理;其文武一体的特点是文练与武练相辅相成,互不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