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将来的历史。英国《泰晤士报》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  相似文献   

2.
郭小平 《新闻三昧》2003,(10):14-16
作认为:新闻不仅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是对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工作通过新闻与历史意识的互渗,就能够抢占新闻报道的历史制高点,有助于创造独家新闻策划,极大地满足受众的信息渴求,并且在成就报道与舆论引导中体现一种理性的精神。同时,互渗意识也促使了“解密新闻”、“新闻人物回访”、“对比新闻”的繁盏,赋予成就报道与新闻宣传以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是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对报道的内容、形式进行有意识的谋划、设计和包装,它是对新闻价值再次认识的过程。策划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能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形式和角度更新颖,更能吸引读者,报道更具影响力和亲和力。新闻报道的策划与创新是相辅相承的。一般而言,创新是前提,策划是手段,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影响力是目的。从这个意义讲,没有策划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策划出新闻精品。在创新中策划,在策划中不断创新,应成为党报采编人员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4.
邱然 《编辑之友》2017,(10):72-76
文章从新闻与历史的内在关系探讨二者牵手的前提条件,列举历史新闻化的成功案例,以期引起广大新闻工作者全面理解新闻和历史的关系,树立历史意识,拓宽新闻视野,以历史的眼光审视新闻事件和人物,打开新闻和历史的通道,既在历史中发掘新闻线索,发挥历史的教育意义;又把新闻写作放在历史长河中考量,增强新闻的厚重感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实践中验证黄金法则的作用《圣经·马太福音》中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儒教的经典文本《论语》也记载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它所表达的推己及人、爱人如己的思想,就是在世界各主要宗教中都能找到的所谓“黄金法则”。虽然笔者并不是宗教信徒,但对一些表述在宗教经典文本中、却又并不仅仅只限于宗教信仰本身,而是放之于大众社会(或者说俗世世界)也不无益处的普世思想,还是认为值得借鉴的。如果遵照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去多角度地看…  相似文献   

6.
王立方 《青年记者》2006,(12):60-60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奇人奇事层出不穷,面对特殊事件,在报与不报以及怎样报的选择上,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新闻价值和看点,更要考虑综合社会影响,尤其是报道的人性化关注.  相似文献   

7.
胡文 《新闻前哨》2002,(10):19-19
随着媒体大战的硝烟日浓,不少媒体专门设置了策划中心等部门,安排资深编辑、记者负责策划相关事宜。大致说来,目前对于新闻的策划有两种,一种是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观察力强弱作为衡量记者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要使自己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就要站在一定高度,注意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去把握事物,力求在宏观和微观采访中及时捕捉住新闻,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9.
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都是衡量新闻工作者素质的重要标准和品格。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者常常会发生冲突这时,一名真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读一读沈正赋同志的文章,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现在我们国家正经历着伟大的历史转型,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转型就是报道的母题,一切报道都要围绕这个母题进行。我们有责任用最生动的事实,最精美的语言,最恰当的形式表现这个母题,在大大小小的报道里映现出这个母题。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转型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是党在中国历史上创建的功勋伟绩,报道这个母题在深层意义上就是歌颂我们的党。  相似文献   

11.
一篇新闻报道的角度往往决定着新闻的深度,而新闻角度的选择又是由记的宏观意识决定的。了解当前形势和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熟悉与采访题材有关的方针政策,是选取好角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陆定一有经典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历史事件显然已经在时效性上不符合这样的定义,但是,如果这是一个被重新发掘且赋予现实意义或新近发现的历史事实的报道,这样的历史事件是可以成为被关注新闻的,在此笔者将其称为:史实性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3.
新闻意识根源于新闻实践,新闻工作是以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为对象的实践活动。人类杜会和自然界新近发生的一切人们应知、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无一不为新闻工作者所关注、所涉足。这种实践范围的广泛性、深刻性,给新闻意识提出了客观要求。新闻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整体把握的自觉认识。这种意识越强,对新闻实践的能动作用就越大。 然而,在新闻实践中,特别是驻地记者的新闻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面临着许多深刻的矛盾,例如:记者活动的有限性与所反映事物无限性的矛盾,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4.
吴晶 《青年记者》2007,(6):32-32
新闻伦理主要指媒体及媒体工作出于自律的需求而拟定的成或不成规范。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新闻伦理问题,尤其体现在对新闻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尊重。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社会生活,而在有违新闻伦理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应该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向媒体从业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我们不仅需要像传统新闻从业人员那样,告诉读者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更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事件?它所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在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相对于新闻事实而言,后两者——也就是媒体向读者提供的对于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更是媒体间新闻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以经济和人文多重专业视角审视经济新闻事件,以便向读者提供更趋科学、理性的价值判断,也便成了新的市场形势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一、以专业视角客观描述新闻事实面对扑朔迷离的经济新闻事件,耍想对其进行客观的描述,仅仅看表象或者完全遵循采访对象的说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利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剥开重重迷雾现出事件本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新闻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可喜的成绩背后存在一个让人担忧的现象:媒介片面追求"眼球"效应,出现媚俗的趋向.媚俗对受众和社会不利,也不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受到经济利益的刺激一味追求巨额利润之外,主要是因为媒介对受众本位意识的理解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偏差:在建立为受众服务的观念的时候,忽略甚至放弃了社会责任这个非常关键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环境上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剧,中国经济与社会变革的进程提速,社会生活的变化频率日益加快.社会各个领域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作用日益深刻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发展变化.都可能包含重要的传播价值.一项新的科学技术.一个新的建设成就.一起空难,一场瘟疫的影响力都会超出行业与地域的局限,对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侯利强 《青年记者》2007,(3):100-101
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新闻,记往往面临新闻源不固定、突发性强、采访难度大、时间紧等压力,很容易在细节处理上粗枝大叶、不求精细,也容易进行简单化、弱化处理。因此,在强调社会新闻采编人员要有大局、平等、服务等意识的同时,笔认为还要加强其求证意识、换位意识和延伸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