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春的主要原型是乾隆帝的富察皇后。富察皇后的小儿子永琮虎年出生 ,兔年去世 ,因此 ,“虎兔相逢大梦归”。贾府的败落不是因为“挪欠帑银” ,与曹家不相对应。“借省亲事写南巡” ,主要不是写“康熙南巡” ,而主要是写“乾隆南巡”。《红楼梦》隐秘了许多家庭、许多人物的历史 ,而不仅仅是隐秘了曹家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人物的名号和《红楼梦》前八十回文字,以及脂砚斋批语等材料进行考索推测,指出高鹗续书中黛玉的结局明显不合作者原意。黛玉应是相思成病,因婚姻无人作主,前途无望,投水殉情,自我解脱;时间在"二宝"结婚之前。  相似文献   

3.
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写了一出千古流传的宝黛爱情悲剧。虽说是悲剧,但“笑”字却用得非常之多,其中以“笑道”二字一起出现的最多。“笑道”就是笑着说话。同是“笑道”二字,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和戴乃迭女士却充分利用英语的词汇优势,根据小说中具体人物的出身、教养、身分、地位、经历和个性等不同以及不同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对于《红楼梦》,我们并不陌生。初次读它的时候,我还太小,对其中的爱、恨、情、愁,还不懂。记得当时的我,为林黛玉的死哭上了好几天,甚至痛骂作者没有人情味,于是它被冷落在书架上,好久好久。现在我长大了,重新拾起这本书,再来感受一次其中的每个故事,我慢慢觉得——黛玉的死是最好的结局。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表  相似文献   

5.
《绿》与《荷塘月色》,都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虽然两文的写作与发表相隔三年之久,但其选是摹色及内蕴却一脉相承,可谓是前呼后应,异曲同工的姊妹篇。值得注意的是,在《绿》中,作者为了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曾特梅雨潭的绿对比于他处:“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挑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什么才不明不暗不浓不淡?是梅雨潭那醉人的绿。不可否认,梅雨潭的绿的确很美,可是,西湖…  相似文献   

6.
一些分析《兰亭集序》的文章,抓住文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断言王羲之批判了庄子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也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是积极地追求人生;也有人认为,《兰亭集序》充满着对人生飘忽无常的感伤,在山水之乐中,乐尽悲来,伤悼生命之短,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蕴含着他对秀美的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挚爱。对以上诸说,笔者想阐述自己不同的看法。激动人心的感伤———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兰亭集序》是兰亭集会时修禊祓除的记,也是为集会赋诗而写的序,是对兰亭集诗中“所以兴怀”内容的阐…  相似文献   

7.
当前,创作心理学这一课题已被一些文学研究者作为方法论引入对文学文本的研究中。说得明白些,就是研究作家在创作一部作品时,他的取材、构思、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等一切促成作者完成创作的心理因素。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曹雪芹《红楼梦》一  相似文献   

8.
面对学术界对《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是续作的争议,本文由前八十回十二钗人生判词透露出的悲剧基调与后四十回的团圆结局及书中的多处断裂,来证明续作的存在,并对续作者及其美学观点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当前,“创作心理学”这一课题已被一些文学研究者作为方法论引入对文学文本的研究中。说得明白些,就是研究作家在创作一部作品时,他的取材、构思、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等一切促成作者完成创作的心理因素。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曹雪芹《红楼梦》一书中那令人心酸的开场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相似文献   

10.
11.
小主持人:老师,您今天拿出来的图像是哪个作家?我看怎么像中国的古代人哪?主讲老师:对,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曹雪芹。他写的《红楼梦》,相信同学们都看过或听说过,这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在艺术手法上与晚于它将近200年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有许多的相似的特征:现实主义的世界与神话思维并存;对本民族历史深刻地宏观透视与预言式的圆形叙事结构平行。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化的多元性与拉丁美洲化的多元性在民族原始化心理层次上有着一定的类似或重合。二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传统的影响。由于《红楼梦》有着深厚的中国化根基。所以它所体现出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内涵要比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3.
1982年新本《红楼梦)的来由,上次《倡导校印新本〈红楼梦〉纪实(载《文教资料》1997年第2期——编者)一文粗有叙纪。那主要是想说明:从1947年起,与家兄祜昌立下誓愿,一为努力恢复雪芹真本,二为考清雪芹家世生平的真相,以破除坊间流行的伪本与学界不甚精确的考证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亲自发动和领导批判《红楼梦》研究领域胡适派唯心论的时候,深刻地揭露了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人物”刘少奇、周扬之流,压制和阻拦新生力量,向胡适派资产阶级作家投降的罪行。毛主席强调地指出: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讲统一战线,甘心作资产阶级的俘虏”,“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15.
这几天,我正在看旧的电视剧版的《红楼梦》,要说我最钟情的,莫过于那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了。也真是辛苦剧组,怎么会找到气质这么相似的演员!陈晓旭的不大但细长的眼睛,尖尖的下巴还有那小巧玲珑的嘴巴,和曹雪芹写的林黛玉几乎完全吻合了!我真觉得,林黛玉那种美感也只有陈晓旭能  相似文献   

16.
17.
杜世杰先生的三部《红楼梦》研究专著,写作态度严肃,材料宏富,论证严密,其观点一反当前红学研究的倾向和看法,大有“石破天惊”之势。杜认为《红楼梦》是“前贤立言之作”,“教汉人明礼反清之作”,是一部政治小说。《红楼梦》系吴梅村所作,至于曹雪芹则是“抄写勤”的谐音,他的贡献在于对该书的披阅增删抄写传世。研究《红楼梦》应以佛法之参悟,史学之考据,文学之构思,才能得其中味。同时要以作品为研究对象,否则会弄得本末倒置。在红学研究呈世俗化趋向时,杜先生的观点及其研究方法是极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本《红楼》,我读了6年光阴。没有一本书能比得上《红楼梦》的细密隽永,也没有一本书能在平静的叙述中流露着砭骨的寒意。就像,我曾在博物馆中看到一匹宋代的绵纹绢,素雅清新,花纹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流畅旋转,层层清晰中泛着历史的厚重。不错,这就是读《红楼梦》的感觉。读不透。从垂髫童稚到及笄之  相似文献   

19.
1986年,当我前往皖南名校宣城中学任教时,我没有想到这所学校将成为我事业发展的温床;我更没有想到,一部《红楼梦》居然成为助我飞翔的羽翼。受从宣城中学走出去的红学家白盾(吴文汇)先生的影响,任教之初的我便开始钻研起《红楼梦》来。我邮购了自创刊号起的各期《红楼梦学刊》,我四处搜集与“红学”有关的图书乃至器物。我细细品读“红楼”,记下点滴体会与感受。那是一段何其幸福的时光啊!大约有六七年吧,一个人在学校那间偏踞东北一隅的老式瓦房里静静读书,发黄的卷页与橘黄的灯光在我眼前交织成一片宁静而惬意的风景。一、冒险的尝试1991…  相似文献   

20.
贾惜春和卡琳·奥哈拉分别是我国清代小说《红楼梦》和美国小说《乱世佳人》中的次要人物,但两人的家世、性格、遭际、结局也有诸多的相似性:惜春是贾府"四春"最小的一个,卡琳是塔拉庄园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两人出场时年纪都很小,敏感柔弱,渐长后消极避世,沉迷宗教;惜春出家为尼,卡琳则去修女院做了修女。造成两人命运如此相似的原因,一是社会和家庭变故,二是因为两人自小就受到社会、家庭和宗教氛围的巨大影响,三是跟她们柔弱、敏感、聪慧的个人性格分不开。这两个相似性极高的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中西文学创作中所遵循的一些共同规律,从而能够客观地把小说人物的生活和故事呈现于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