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氨气喷泉实验是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最有力的证据,并且实验现象美观生动,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但是教材中的实验是由教师事先在烧瓶中收集氨气,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演示喷泉实验,这样的做法存在很多缺陷:1.制备氨气时无法控制用量,会浪费很多氨气。2.在课前事先收集,很有可能在课堂演示时已经泄漏了一部分,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初中化学中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空气法又包括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究竟选择哪一种收集方法由气体的性质即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来决定。凡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来收集,如收集O2、H2。收集装置如图1。凡是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的气体,如O2、CO2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如图2。凡是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气中的某些成分的反应的气体,如H2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如图3。oZri厂排空气集气法图3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气体的密…  相似文献   

3.
雾是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一般来说,凡是挥发性液体或易溶于水的气体,都容易在空气中形成雾.比如,当我们打开盛放浓硝酸的试剂瓶,我们将会看到:在瓶口的上方,有白雾出现.其原因是硝酸挥发出的硝酸蒸气,在空气中冷凝后,生成硝酸小液滴,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便形成了白雾.但奇怪的是,氨气极易溶于水,但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却不能在瓶口形成白雾,这是什么原因呢?请跟随我解下列一道题,让我们在解题中把疑问消除.  相似文献   

4.
氨溶于水实验成败的分析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张秋花徐清华氨溶于水的实验,其中设问:把充满氨气的试管的管口向下倒拿着放到水槽的水里去,把拇指放开。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如果此实验操作规范,氨气收集得满。可以看到很快有水进入试管,液面不断上升,最后水面...  相似文献   

5.
证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课本上采用氯化氨晶体与消石灰共热产生的氨。此法产气量少,常困消石灰或收集氨气的烧瓶不干燥,要消耗部分氨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全日制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二册中氨与水的反。实验如下所述: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立即倒置烧瓶句话说明了前面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口时,圆底烧瓶口不是向下的,这样操作是不妥,因为空气的密度是1.293g/L,氨气的密度是0.771g/L,比空气小,只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氨气。①若边制取氨气边做上面的实验,用向下排气法待圆底烧瓶收集满氨气后,拿出导管,圆底烧瓶口要仍然朝下,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紧,移至铁架台上固定,按教…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本第一册中,有关氨的制取实验,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1 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时,使用棉花团可防止空气对流,但在实际操作时,排出空气的同时也会有少量氨气的逸出,从而污染了教学环境。 1.2 在检验氨气是否集满和演示氨与氯化氢反应时缺乏连续性和密闭性,不仅操作烦琐,而且造成有害气体的外逸。   为此,将氨的制取实验作必要改进,并补充有关氨的性质实验,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制取氨气不但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而且所用仪器都必须干燥,否则实验将面临失败的危险.下面介绍的创新实验不需要检查仪器的气密性,仪器是否干燥均不影响实验的成功,它把氨气的制取、收集、溶解、防倒吸、防污染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氨气的传统制法 1.实验原理:氯化铵与消石灰共热:2NH4Cl+Ca(OH)2(Δ=)CaCl2+2NH3 ↑ +2H2O. 2.反应发生装置:固一固反应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通过碱石灰进行干燥处理. 3.气体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讲述氨气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演示了喷泉实验.做完氨气的喷泉实验,有很多学生都问:"是不是只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本人根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知识回答:"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那么,是不是真的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气体的溶解度多大时,才能形成喷泉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气易溶于水原因有两个方面:(1)氨分子和水分子很容易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一水合氨,即NH3 H2O(?)NH2·H2O;(2)NH3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氨气易溶于由极性分子H2O组成的溶剂.所以NH3极易溶解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二、用氨做喷泉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氨气要充满;(2)装置要不漏气;(3)氨  相似文献   

11.
证明氯化氢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常因收集氯化氢的烧瓶不干燥或空气潮湿而失败。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课本关于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一段中写道,“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集气瓶里。”高中化学课本在乙炔的章节中写道,“乙炔微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查戴安邦教授的无机化学教程,江苏省四所师范学院的无机化学教材等有关书籍,气体分压为一大气压时,一体积水中所能溶解的气体体积数(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态下),乙炔和二氧化碳有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抓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采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 .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则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其反应原理用文字表示如下 :氯酸钾 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氧气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在牢记反应原理的同时 ,要记住氯酸钾、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三种药品的颜色 .二、抓收集检验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取决于该气体的性质 .凡难溶于水的气体 ,通常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 ,故可用排水法收集 ;又因为氧气密度…  相似文献   

14.
多种气体性质实验演示器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313200)李熙平一、证明氯化氢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此实验常因收集氯化氢的烧瓶不干燥或空气潮湿而失败。现改用氯化铵和浓硫酸为反应物。实验时在氯化铵瓶中加入少量水,利用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可使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教材中氨的制取实验,我们经反复实验后,发现其存在以下不足:反应容器大试管易破裂,收集氨气时。使用棉花团可防止空气对流,但排出空气的同时也会有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6.
学生甲:研磨和收集叶绿体色素时,为什么用丙酮等溶剂而不用水?余老师:叶绿素等是脂溶性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水。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本第一册中 ,有关氨的制取实验 ,采用了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图 11 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1 1 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时 ,使用棉花团可防止空气对流 ,但在实际操作时 ,排出空气的同时也会有少量氨气的逸出 ,从而污染了教学环境。1 2 在检验氨气是否集满和演示氨与氯化氢反应时缺乏连续性和密闭性 ,不仅操作烦琐 ,而且造成有害气体的外逸。为此 ,将氨的制取实验作必要改进 ,并补充有关氨的性质实验 ,如图 2所示。图 22 改进和补充后的实验操作方法2 1 若需收集氨气时 ,打开止水夹a、b、c,合上止水夹…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第113页上,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段中写道,“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在集气瓶里。”这种说法反复出现于各种版本的中学化学课本和一些资料中。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现作如下分析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9.
在解答氮族元素的有关试题时,学生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误区,主要表现如下: 1.氨水显弱碱性的理解不全面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少部分电离出OH^-、NH4^+,所以氨水具有弱碱性.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0.
氨的喷泉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实验.用注射器进行微型喷泉实验,节省药品,容易操作.将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喷泉实验的装置略作改动,可以使喷泉实验与溶液密度以及化学发光实验结合进行,增加实验的综合性及趣味性.一、微型喷泉取一支中号试管,配上橡皮塞,取一支20mL干燥注射器,活塞上涂上凡士林.配上一枚16号注射针.将注射针穿刺入橡皮塞,装配成图1一氨气的收集装置.打开橡皮塞,向试管中加人0.5克氢氧化钠固体,滴人5滴浓氟水,塞上橡皮塞.产生的氨气自动将活塞慢慢向上推·收集20mL氨气,取下注射器,用另一橡皮塞套住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