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荣平  廖原  池康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60-171
准确把握杰出科学家成长规律是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障。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组合对1901—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的成长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成果的时间集中在35~45岁,其重大科学贡献获得学术界认可的平均年龄在57~58岁,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呈现下降趋势;(2)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短,物理学等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长;(3)杰出科学家通常拥有良好的科学教育背景,并在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进行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在一流的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4)杰出科学家的涌现表现出较强的群落效应和明显的师承关系,师承关系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的重要因素,师从名家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家成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杰出科学家支持政策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提出了两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钱学森为例,分析战略科学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如卓越的科学贡献,广博的知识结构,严谨的科学精神,深厚的哲学素养,超前的战略眼光,高尚的人格魅力,赤诚的爱国情怀。战略科学家应是卓越和引领的统一,战略科学家既是本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又是作为科研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的组织权威,还是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的战略权威。  相似文献   

3.
以科睿唯安公司2014—2020年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为基础,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入选者的结构特征和趋势变化,对其中入选者工作地在中国境内的"高被引科学家"基本情况和成长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中国内地"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学科分布及成长规律特点包括中国"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和占比具有显著增长性;三分之一学科领域具有全球引领性;地域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海外经历具有阶段普遍性;职称破格具有一致认可性。据此提出中国实现战略科技领域精准引才用才育才的政策建议,包括制定精准引才专项计划,绘制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地图;制定精准用才专项方案,提升高层次人才使用效能;避免ESI学科领域"木桶效应"现象,实现战略科技人才前瞻培养等。  相似文献   

4.
战略科学家是新时代国家科技创新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大议题,战略科学家概念和政策是新兴学术课题。本研究围绕“什么是战略科学家”“为什么需要战略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从哪里来”这三大核心议题和相关概念进行多层次学理和政策比较辨析,提出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和十个延展子议题,为拓展战略科学家深层次学术探讨、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和政策转化等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冒学勇 《科教文汇》2007,(9S):172-173
科学家作为社会中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其活动总牵涉到社会从形而上的道到形而下的器的各个层面。广义的宗教作为科学家成长的背景,以及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努力诠释和发展的对象,其与科学家的关系无疑值得研究。本文试以爱因斯坦为例,联系相关史实和评论,努力呈现爱因斯坦与宗教之间的清晰图景。  相似文献   

6.
《金秋科苑》2012,(4):1-1
谈到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钱学森院士。钱老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当新中国成立时,他决定准备回到祖国的怀抱,并辞去了美国国防部空军科咨询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的职务。次年8月,钱学森和家人准备离开时,遭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作为社会中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其活动总牵涉到社会从形而上的道到形而下的器的各个层面.广义的宗教作为科学家成长的背景,以及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努力诠释和发展的对象,其与科学家的关系无疑值得研究.本文试以爱因斯坦为例,联系相关史实和评论,努力呈现爱因斯坦与宗教之间的清晰图景.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与科学普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效民 《科学学研究》2000,18(4):98-102
科学普及一直是与科学的发生、发展相伴相随的 ,这其中科学家始终扮演着主要和主导的角色。今天 ,科学普及既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时代要求 ,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科学家要正视这种历史必然 ,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统计得出,约25%的中国现代科学家出生在北方,约75%的出生在南方。科学家们多成长于知识型家庭之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已故的科学家当中,有近四成的科学家年寿介于74~84岁之间,有63.27%的人年寿介于70~89岁。在1900~1919年间出生的科学家占中国现代科学家总数的59.94%。  相似文献   

10.
科学建制化过程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霁堂 《科学学研究》2003,21(6):591-595
以历史为线索,探讨科学建制化过程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演变之关系,指出:科学建制化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有互动关系,科学建制化程度决定科学家科普责任内容,科学家科普责任的发挥又促进着科学建制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2007,(10X):4-6
在“人类的和谐与发展”的永久性主题之下,“2007年诺贝尔获得者北京论坛”的主题为“能源与环境”。与会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就能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了他们的见解与设想。 本刊记者将他们的发言整理成篇,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家的科普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方面讨论了科学家的科普责任:其一,考察科学发展历程,指出科普与科学家结伴而生,共生共长,是历史赋予科学家的任务;其二,分析科学活动两大内容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指出科学家既要坚守科学创新这一立家之本,又不能忘记科学普及这一发家之路;其三,体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新情况,指出在大科学时代,投身科普事业科学家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3.
工业雇佣科学家是科学研究的必经阶段,本文阐述了工业雇佣科学家的涵义,产生、产生原因及作用,并用历史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是由中国科协牵头,会同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1部委,以抢救和挖掘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学术成长史料为目标的国家基础性工程。采集工程历经10年建设,已积累海量可供探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宣传卓越科技人物的实物和数据资料。本文从信息化建设角度出发,在系统介绍当前采集数据成果的基础上,对各环节涉及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信息化系统进行归纳分析和展示,总结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优化战略科技领域布局和改善战略科技资源配置的关键,夯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迫切需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文章阐释了战略科学家的基本特征,认为战略科学家应具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突出的跨学科理解能力,卓越的科技前瞻能力和敏锐的辨识能力,卓越的组织攻关能力和杰出的领导力,以及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文章研究认为大的科研平台、大的发展趋势和大的科研任务是成就战略科学家的关键;崇尚创新、倡导包容和多元文化、重视教育和自主科研、强化基础研究是引导、培养和支持战略科学家成长的基础。战略科学家是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不断锤炼成长起来的,未来要推进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建设,构建体系化的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健全全生命周期的战略科学家成长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科学家成长的动力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进行了探讨,对于正确分析和理解科学家成长的社会机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以“ISI Highly Cited.com”数据库中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领域中部分科学家为样本,从纵向和横断的角度对该领域高被引科学家h指数进行统计,对h指数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高被引科学家在研究生涯内h指数有线性成长规律;当高被引科学家不再发表论文后,h指数仍在5-8年期呈现对数型成长;以10年期划分的中年组、中老年组和老年组高被引科学家的h指数平均值以等差10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18.
一大批航天科研工作者为共和国在今天能够站在航天大国的位置,奉献了全部的才华、青春甚至生命。尤其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众多科学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8,(8):3-3
近期,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家近日在山东滨州地区实现了在强雷暴中人工触发闪电。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强雷暴中首次人工触发闪电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18日,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家近日在山东滨州地区实现了在强雷暴中人工触发闪电。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强雷暴中首次人工触发闪电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