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故乡》是人教版初四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是继第二册《社戏》后的第二篇鲁迅小说,本课教材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来看,应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中,本课教材应完成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教材和在本单元中鲁迅的另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的反封建的主题,以及理解和掌握它和本单元中另一篇讲读课文《有的人》所采用的相同的对比写作手法。针对以上分析,设计了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课文是德国著名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收录在同名小说集当中,又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一个文本进入教材之后,它就会承载相关的教学指向,而这种教学指向规定着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向,因此课文的教学指向关乎着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为记叙文,且都以学校生活为记叙内容。单元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人物的思想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内容之中,鲜明的感情色彩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二是揣摩、讲析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其中,第一点是本单元的教学核心点,揣摩关键词语的作用可在完成第一点的教学中同步进行。教学核心点在各篇课文中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们在教学时往往是先让学生读一遍课文,再进行生字新词的教学。我认为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整体印象的形成,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为他们刚接触这篇课文,感兴趣的是课文整体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生字新词,所以,这种教学形式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不会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呢? 第一步,形成模糊印象。模糊印象是一种肤浅  相似文献   

5.
一、新教材关注生命新教材第二册有四篇课文以“生命”为主题——第一课“短文两篇”(《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第二课《紫藤萝瀑布》、第五课《白蝴蝶之恋》、第十七课《安塞腰鼓》。这种内容的课文安排不是巧合。在课本前面的六页彩色插图中,第3页就是一幅寓意为“生命”的插图。第一课的教学建议第一条明确指出:“生命意识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通过教学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两大任务:指向作品的奥妙和指向写作至关重要。而写作能力又是语文能力最高级别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结合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把握教材的核心,让阅读教学指向儿童的言语生命。一、从核心字词入手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由《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谈礼貌》四篇课文组成。这几篇文章围绕着"爱"的主题,研读几篇课文,每篇课后练习都涉及对重点词语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妈妈的爱》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它以诗歌的形式,从儿童的视角,以清新、明快、朴实的语言,叙述了妈妈爱“我”的几件小事,讴歌了无私的母爱。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的“大单元”,崔允漷教授认为:“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他提供了一个区别传统单元教学的标准:传统语文教材中,某一个单元常为同一主题下的几篇课文,但如若该单元的几篇课文没能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即缺乏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概念。从崔允漷教授对大单元教学的定义可见,他认为大单元应该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关键要素。王云峰教授将情境、  相似文献   

9.
<正>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要素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更多指向指导本单元阅读教学;二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则指向了习作。这两个语文要素之间彼此关联,密不可分。结合起来看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不难发现本单元的主题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真情去爱世间万物,与万物相得,并能学习用世间万物来表达真情,让情感归属于具体事物。再看本单元内容,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  相似文献   

10.
《荷花》是一篇看图学文教材,画面画的是公园里的一池荷花。指导儿童观察画面,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儿童认准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对画面有一个总的印象。第二步根据画面内容和课文叙述顺序分部观察。先认识荷叶生长的状态(挨挨挤挤的),颜色(碧绿),样儿(象大圆盘)。再观察从荷叶间冒出的荷花,仔细辨认花形的不同。结合识图认识什么是“莲蓬”,“饱胀”是一种什么情形,并顺便解决生字“莲”的认读写。再看上空飞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一篇篇课文去实现的,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需结合学段目标要求、单元导读要求、文本特点以及课后习题、学情等来综合考量确定。同时,要确定好课堂的目标层次,第一层次是显性目标,要指向夯实基础;第二层次目标是隐性目标,要指向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12.
罗芳香 《新教师》2023,(2):42-43
<正>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想”,读是第一位的。但很多语文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往往忽略了品读的教学作用。他们认为,一篇课文是否能够学得好,主要在于是否把握了精髓,即课文的中心思想要准确掌握,要撷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学会、记住,这样就基本上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可否认,这些是一篇课文所要学习的内容,但如果只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在精神上就无法与课文产生更好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有害的观念,那就是“一次完成”论。所谓“一次完成”论,就是教师在教完某篇课文之后,就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也不让学生研论这篇课文了,学生学习课文,只要老师教过了,也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不诵读这篇课文。实际上,读文章不是这么回事,“文章不厌百  相似文献   

14.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该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定篇”,该选文是直接地、原汁原味地被搬进来。根据该文的内容及所在的单元位置,蒋军晶老师执教该文时,将其设计为指向“体验”的阅读,确定课文就是教学内容,由此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笔者根据蒋军晶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试从教学特点、教学理念、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对《祖父的园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主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题的大环境下去学:先通过导读课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再分别从4篇课文中体验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景,最后再通过单元总结课整体感悟,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省时高效。  相似文献   

17.
说明:这篇课文两课时教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指导学生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二课时,细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师:(板书课题,出示表格)请同学们思考表上是出的两个问题,想好以后再填表。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著名的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配合课文的一幅插图是张思德同志在陕北安塞县山中捆柴的情景。全文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分五个层次进行叙述,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可确立如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第一方面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第二个方面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警句和学生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难点是认…  相似文献   

19.
课堂角色,指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身份。它决定了学生课堂任务的内容和类型。对儿童角色的不同分析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设计。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儿童具有三种不同的课堂角色并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设计。一、儿童是课文文本的阅读者面对一篇课文,儿童的原始身份就是一名读者,对阅读内容本身感兴趣是有效阅读的基本前提。因此,激发儿童对文本内容的兴趣和阅读欲望应是阅读教学的起点。1.关注儿童的好奇是教学设计的最初起点教学设计的起点应从激发和保护儿童对文本内容好奇开始。在整体感知这一起始环节,一方面,教师要让儿童通过初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李淑艳 《贵州教育》2008,(12):22-23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一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大都需要两课时完成。而在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研讨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单课时的课,要么研讨第一课时,要么研讨第二课时。这种把两课时割裂开来的研讨,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二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怎样安排才能体现文本的整体性,怎样才能围绕教学目标,协调、互补、照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