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一位家长在准备把孩子转到我校前问我:你们是实验小学,都搞些什么实验呀?实验可能失败,搞实验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呢?实验学校和其他学校有什么区别?看来,这位家长非等闲之辈。对这些问题,我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好。事后,我不断反思:农村实验小学到底该如何实验?  相似文献   

3.
有位家长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儿子上五年级以后,似乎长大了许多。但有时孩子问我诸如‘什么叫傍大款呀’、‘为什么人要贪污受贿呢’、‘什么是三陪呀’等问题,我真觉得不知怎么回答才好。”这位家长说出了许多家长心中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家长认为老师"管过界",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竟然让家长写检讨,这让许多家长颇有微词。老师动辄"找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夫妻双方上班较远,没办法接送孩子,带手机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而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家长并不是老师检查的对象!他们感叹,学校的很多条条框框一点也不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家  相似文献   

5.
鲍道苏 《江西教育》2004,(10):16-17
怎样才能为自己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选择一所好学校,这是千千万万中国父母的烦心事。但是,在安徽省铜陵市.你若要在街头找一个家长问最想让孩子上哪所学校时,纯朴的铜陵人往往会自豪地回答你:“我们这里的学校都不错.只要给孩子选择一个相对路近的学校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说日记     
从幼儿成为小学生,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转变: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如何帮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是学校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作为家长,我想出了一个帮助孩子“说日记”的办法,使家长在了解孩子学习的同时.让孩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刚开始的几天,他一放学,我们就问他:老师是怎么上课的?今天学了些什么呀渐懂了吗?等等。天天的询问把孩子问烦了,不再愿意回答了。不了解孩子就无法教育他。于是,有一天晚上,当孩子写完作业想玩一会的时候,我说:“咱们…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的新生放学了,做父母的免不了要关切地问这问那,您经常向孩子问些什么问题?您是否问过:孩子,今天你高兴吗?孩子入学后,大概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喝水了吗?”“学校的饭好吃吗?”“老师留的什么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高不高兴?和老师、同伴在一起愉快吗?他们喜欢你吗?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关键问题。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情绪、心境的影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心境不佳,则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
方法篇 有趣入手,选择小学生爱看的童书 "我的孩子7岁了,应该看什么图画书?""图画书之后看什么?有什么书目推荐?",或者"有什么书看了会不胆小?""哪些书看了可以识字?"这些问题是我在最近几年的阅读推广中被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 图画书的阅读是一个人阅读生涯的起步期,是很多家长引领孩子开始阅读的最初读物.家长接触图画书的时间较短,需要经过很多了解后才具备鉴别一个出版社、童书品牌和阅读需求之间良性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每年高考一结束,填报志愿便成了家长和学生头痛的事情。有一句话叫"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在招生咨询会上,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样的分数能上哪所学校",很少想过孩子喜欢哪个学校、什么专业,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学生的“减负”问题。可有的人只从字面上简单地理解“减负”二字,出现了一些为“减负”而“减负”的现象。就拿家庭来说,家长的初衷总希望孩子的课程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没有从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什么样的良好品质和素质上来考虑,孩子回到家后,有可能增加新的负担。一些家长根本不理解学校“减负”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怕学生学不好知识。于是,对孩子过高要求,引导孩子走上另一个极端。既要孩子补习各门功课,又要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家武术,结果把孩子折腾得什么兴趣都没有了。当问…  相似文献   

11.
消除不和     
某学校开了一堂家庭问题讨论课。在一个教室里,老师问学生:“你们认为要消除家长与孩子不和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一个同学大胆地站起来,对老师说:“最好的办法是:您在我的学习成绩单上全填上100分。”消除不和  相似文献   

12.
许多刚从幼师学校毕业的教师,由于没有做父母的体验,感受不到父母对子女的那份情和爱,因此,在工作中常听到她们这样一些怨言:“XX小朋友的家长真难缠,昨天,孩子回家有点不高兴,便来兴师问罪,怀疑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吃了什么亏。”“XX家长更厉害,他的孩子做游戏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已经跟他打了招呼,还要寻根究底,问怎么摔的,摔在哪儿,有没有人推他,好像天底下只有他家孩子最宝贝。”其实,这是做家长的共同心理。农村里有句俗语说得好:“喇痢头儿子自家的好。”任何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最聪明的人。所以,教…  相似文献   

13.
能考多少年     
家长这样问孩子:“孩子,这一次你能考多少分?”专家这样问家长:“孩子这一生能考多少年?”家长的问话,言简意明,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专家的问话,却让人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我们有许多家长在一起讨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不是少题就是丢字落字,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家长问:孩子平时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些什么呢?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玩具,总是将玩具拆下来又装上去,不厌其烦的没完没了,真是没办法。听了这些回答,我就对他们说:这些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  相似文献   

15.
老师,您变了     
上小学五年级的侄儿放学回家对他妈妈说,在学校里捡到100元钱。他妈妈问都没问就抱着孩子亲了一下说:“我儿真能!”就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第二天侄儿放学,又捡了100元钱交给他妈妈,他妈妈二话没说,领着孩子就去了商场,拿着孩子捡来的钱给孩子买了一双鞋,算是对孩子的奖励。第三天,学校老师通知召见家长,也许是孩子的父母预感到不是什么好事,就推说有事让孩子的爷爷代劳去了学校,不知根底的爷爷到学校挨了老师的批评,还退还了200元钱。原来孩子班上的同学,偷了自己家的1000多元钱,给四五个要好的同学分了,被家长发现后…  相似文献   

16.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17.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初中毕业班学生的家长,今天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的孩子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学习成绩一直在95分左右,而且绘画、写作都获过奖,一直是三好学生、班干部。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她能考上一所重点学校。不知为什么,到了下半学期每次大考都不理想,只在70分到80分。孩子非常紧张,我和老师非常着急,如果这样下去是不可能考上重点的。我问过孩子是什么原因,她  相似文献   

18.
孩子越长越大,遇到与孩子同龄的家长,通常彼此张口的第一句话便是问:你家孩子现在在上什么"班"?是啊,在这个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从幼儿园开始,没被家长拎着赶着上过十几种班的,简直就是寥寥无几. 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异口同声地说要实施"素质教育",一再呼吁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实际上谁也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19.
“您问这个干什么?”一个家长惶惑地看着我,发出了疑问。她带着孩子(一个初二的男孩)来咨询,我感觉他们母子关系有点紧张,就问孩子爱做什么梦。孩子和家长都莫名其妙。但是见我态度十分认真,孩子想了想,还是向我叙述了一个奇怪的梦。他说这个同样内容的梦他做了好几次,每次间隔半年左右。他梦见自己正要走进一座门的时候,门突然关闭了。这时来了一辆汽车,他的表哥从汽车里走了出来。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妈妈出现了,可是妈妈马上变成了一个机器人。梦说完了,家长迷惑不解。我问:“他的表哥是不是功课比他强?”家长答:“是的。…  相似文献   

20.
在法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中国妇女带着孩子去法国旅游,一天,她带着孩子到法国朋友家做客,热情的法国女主人作了礼节性的欢迎之后,便问中国客人喝点什么,中国客人按照本国的传统习惯回答说:“随便。”接下来,主人又问孩子喝点什么,未等孩子自己回答,孩子的妈妈就抢先说:“别管他,我喝什么,他喝什么。”法国女主人很不理解地说了一句:“让孩子自己选择。”然而,孩子的妈妈仍固执地表示没有给孩子选择的必要,最终孩子还是没有得到选择的权利。有人说,中国的家长太累,责任心太强。的确不假,许多时候,家长成了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