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弘扬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作用,然后总结了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其体现为文化人格在构成上存在的缺陷、人性的失落、人文视野变得狭窄,最后详细论述了弘扬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方法,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拥有个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相关人员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其在语文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教师应该弘扬人文精神,促进中学语文教育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国内中学语文教育屡遭诟詈,不少专家学者从指导思想到方式方法都对其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在一片指责声中,有不少人认为中学语文教育改革首先要反映最新的时代浪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想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没有知识是行不通的,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生命、尊严的维护,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内在灵魂。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对同行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勇 《泰安师专学报》2002,24(5):103-106
从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讨论起笔,阐释了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泯灭、人性的失落、人文视野的狭窄、文化人格构成的缺陷这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大意义,由此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的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遮蔽与人文精神失落有着多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而不仅限于"教育"这一狭隘视域.从中国语境出发并分析得出,20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近现代命运造成了人文教育的失守,急剧的社会转型带来了价值意义的迷失,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人文教育引起了人文精神的深深失落.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解释什么是“人文精神”和“中学语文教育”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接着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造成现代中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和表现.二是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解释什么是“人文精神”和“中学语文教育”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接着主要阐述两个问题 :一是造成现代中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和表现。二是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隐含于语文学习的始终。人文性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文化活力,是一个民族、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与灵魂,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90后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主体和风景线,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应该引起关注,解析根源、探索重塑途径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人文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构建学生的精神生活空间,使人的感性生命通过对精神的体验、认知得到不断的升华。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获得的条件,课堂教学是一个通过实际操练慢慢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语文教学更是人文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育是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土壤和血脉的母语教育,中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民族母语的习得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是一种民族诗意的拯救、民族情感的激荡以及民族精神的厚植”。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社会环境和时代思潮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在语文教育这条路上,我们失去了太多美好的元素。  相似文献   

12.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把人文精神教育作为总的教学目标,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历史教学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应如何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肩负起弘扬人文精神的历史重任,又怎样才能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历史教育的过程中,这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既有语文教学的高超技术,又有具备先进的教育人文思想的人才,成为提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因此,这要求我们亟待解决人文精神回归的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师生交往的有效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和课程的整合化等富有创建性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人文化的语文课能“唤起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探索的热情”,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在考试制度、教材、评课标准的引导下,传统的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语文老师则是熟练工人,切割打磨,轮番上阵,学生想象的翅膀无法打开,学生成了一种容器,一种待加工的产品,失了自主意识,沦为考试的奴隶,教育的人文意义丧失殆尽,造成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缺失。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不由发出这样的一个呼声:“让人文精神重回课堂。”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新课标将文化置于首要位置,要求教师在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时,应根植于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终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对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弘扬策略。  相似文献   

16.
牛强 《考试周刊》2014,(43):33-33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怎样评价学生受到的人文精神熏陶呢?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人文化的语文课能唤起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探索的热情,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在考试制度、教材、评课标准的引导下,传统的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语文老师则是熟练工人,切割打磨,轮番上阵,学生想象的翅膀无法打开,学生成了一种容器,一种待加工的产品,失了自主意识,沦为考试的奴隶,教育的人文意义丧失殆尽,造成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缺失。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不由发出这样的一个呼声:让人文精神重回课堂。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大学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须从五个方面入手:塑造理想人格,重视情感教育,渗透美育,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锤炼人。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词汇,《周易》中曾提到“人文”一词,西文中有humannism、humanitarianism等词,一般译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但都没有人文精神这个词。有关人文精神问题的讨论,一般认为它起源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界,随之波及到哲学界和教育界,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功能,忽视学生的地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过度偏重科学精神的熏陶,忽视人文精神的塑造,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