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为国本”思想是郑观应经济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他主张国家要重视商业,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工农业。其思想是以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入侵为立足点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和实业经营家。在长期的经营中,他发觉国家的军事力量受经济力量的制约,因此提出“振工商以攘外”,主张“以商立国”,振兴商务,进行商战,并建议清政府实行制度改革,以保护民族工商业。他的爱国思想启迪着国人,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试论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近代著名的爱国者和早期维新派代表人。在他的理论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经济问题的论述是其重要内容。首先,他以历史的发展眼光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洋务经营中官督商办的弊端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护商与听商自办的思想,将“商”视为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其次,主张大力振兴工商业,以对外贸易为突破口,与西方列强展开“商战”,以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的经济利益。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在唤起民族觉醒,探索民族振兴之路,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稍后戊戌维新派提出的经济纲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洋务派的经济思想表现出若干现代取向,他们重视工商业,摆脱了传统“重本抑末”思想的束缚,主张发展民用企业,与西方各国开展经济竞争,维护国家利权,进而提出“以工为本”,萌发出取法西方建立现代工业社会的意识,要求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促进本国经济的繁荣增长。  相似文献   

5.
洋务派的经济思想表现出若干现代取向,他们重视工商业,摆脱了传统“重本抑末”思想的束缚,主张发展民用企业,与西方各国开展经济竞争,维护国家利权,进而提出“以工为本”,萌发出取法西方建立现代工业社会的意识,要求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促进本国经济的繁荣增长。  相似文献   

6.
在六十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这些改良主义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清朝政府专制,也反对洋务派官僚的“官办”工业。他们要求发展“商办”工商业,成立议会,改变封建专制政体,使中国成为一个能够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富强的国家。在明显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纲领未出现以前,改良派的这些主张应该说是最进步的,是有利于当时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的。戊戌变法运动虽然由于改良派的软弱而失败,但这个运动却给中国开辟了新的局面,戊戌变法运动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运动。  相似文献   

7.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是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是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的第一权威。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经济管理类师生来说,波特的名字几乎就是“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的代名词。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三种竞争战略早成为商业人士最基本的沟通工具,他提出的国家竞争战略也早已成为上至一国首脑、下至一县之长发展地方经济的思想利器。这位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其关于商业竞争战略的思考,深刻改变了当代世界商业领袖的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韬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首倡"恃商为国本",主张学习西方,大力发 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真正揭开了批判封建传统经济思想的序幕。兴利是王韬经济思想的中心议题,他主张通 过国佐工商的途径实现全面兴利,并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主张。他强调"利权归我",强 烈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考察王韬的经济思想的创生性,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笔者分三个时期阐述了毛泽东经济思想中的工商业政策思想:土地革命时期体现为制定工商业政策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正确对待商业资产阶级、大力发展根据地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建国初期体现为对工商业中公私、劳资等关系进行合理调整的政策;社会主义时期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政策思想。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为克服困难以恢复国民经济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大力推行调整工商业工作。共产党人认为 ,调整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营与私营、公营与公营、私营与私营、工业与商业、金融业与工商业、城市与乡村、各区域之间、各企业内部、出口与入口等方方面面的关系。重点是维持生产、救济失业 ,同时又要注重稳定金融、平抑物价。其原则是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五反”之前侧重点是纠正试图挤垮私营工商业的“左”倾错误思想 ,“五反”之后则侧重于强调对资本主义的限制。在国营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共产党主张对所接管的旧企业进行民主改革 ;管理体制上一些共产党领导人主张实行厂长负责制 ,毛泽东则强调集体领导 ;经营方面主张实行经济核算制 ,强调增产节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桑弘羊作为汉武帝时期的"财政部长",提出了"农商皆重,本末并利",通过发展工商业来促进农业发展的思想,这是桑弘羊的首创。同时,他在重商的前提下,做到了重商业而抑商人,这看似矛盾的做法却在他所推行的,皆在发展官营商业的各项财政经济政策中得到矛盾的统一。本文拟就桑弘羊的经济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桑弘羊的商业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重商思想和商业管理思想两个方面。他认为商业是致富的本源,农工商应全面发展,“本末并重”;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由放任也会带来许多弊端,主张实行国家调控、发展官营商业来解决。但其商业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谭嗣同的爱国思想是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他把“救亡”与“改革”相结合。改革要师法西方,“师夷”为了“超夷”;从“忠君”到“叛君”,“爱国”是同“恤民”、“爱民”相一致的。他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果说,谭嗣同是清末社会变动中,昭示改良主义末路和开辟革命先河的重要过渡人物,那末他的真诚而炽热的爱国思想,正表现了这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里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作一探述。一、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经济建设毛泽东一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他说:“任何外国的经验,只能作参考,不能当作教条。一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又说:“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5.
在那重农抑商、抑制利欲的时代里,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达到了划时代的最高水平.本文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肯定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类的本性;主张通过正当合理的途径获得财富;认定发展工商业是富国富家之道;强调国家对工商业的政策要遵循经济运行规律;认识到经济发展状况与人们的道德观念、社会风俗、社会地位、国家盛衰有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所有制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只存在单一的社会所有制形式。斯大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这一思想,他认为从经济落后国家转变过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我国的所有制情况将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十分紧迫地提了出来。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会上,陈云同志根据党领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作了系统说明,他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他准确  相似文献   

17.
郑观应富强救国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1842—1921)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积极鼓吹君主立宪,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并且身体力行,成为我国最早的民族资本家之一。他的鸿篇巨制《盛世危言》(1894)集中表达了他的启蒙思想。这部内容广博、立论新颖的著作,堪称19世纪下半叶的一部百科全书,当时曾“震动朝野”。据统计,此书的发行版本在19世纪末是最多的,  相似文献   

18.
管子的思想理论广博而深邃,在食货思想上端正可行。管子用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化解农商矛盾的疾病,取得良好效果。他采取官民并举发展商业的良策;采用政府调控手段发展商业:一为官办与民办商业并举,二为国家采取平准措施,三为实行营业许可制度,行业专业化,四为个体工商业者必须承担劳役义务,五为加强市场监管与税收征管。管子的食货思想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也有重农抑商思想,但工商并举是他食货思想的主流与基本面。  相似文献   

19.
论刘鹗其人     
对刘鹗,争论很大,笔者认为他是位具有浓重的洋务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之:第一,从政治思想方面来证明刘鹗是一位具有浓重洋务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刘鹗对那时出现的几个政治团体和派别都持反对态度,唯独赞同维新改良派,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了与具有浓重洋务思想的改良派同样的观点。第二,从刘鹃一生颇有争议的两件大事上来证明他是一位具有浓重洋务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因借外资筑路开矿和购太仓米赈民两件事,刘鹗被人骂为汉奸。事实证明,他为此二事的动机和目的是爱国的,不免带有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局限。第三,从受太谷学派的影响方面来证明刘鹗是一位具有浓重洋务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太谷学派的“养民”的观点、“立功、立言、立德”的观点和始终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都对刘鹗有着深刻的影响,最终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浓重洋务思想的改良主义者,而没有成为其他。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思想集历史局限性、进步性、保守性与矛盾性于一体,但他的思想始终没有离开改良主义的基点.这在他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表现出来:一、变法思想的启蒙宣传家;二、革命与改良之间的徘徊者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论敌;三、改良主义“遗老”的最后奔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