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乡村整体振兴的重要路径选择。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切入点,发现当前的乡村仍存在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群体有效参与不够、文化认同感偏低等困境。而职业教育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资源,能够有效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激发群体有效参与,为乡村人才振兴增添内源动力;提升乡村文化认同,为乡村人才振兴筑牢精神家园。在具体推进策略上,职业教育应以供需匹配为基础,优化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涉农专业集群;以有效参与为关键,深化职业教育赋能乡村自治、德治、法治;以唤起认同为纽带,强化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文价值引领。这样既能解决乡村的内生发展困境,也能为职业教育拓宽大有可为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了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使得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更加紧密结合,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涉农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级技能人才是实现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代表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关键性的环节。本文以江苏省几所涉农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谋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相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适应的过程,以及涉农高职院校相应专业的设置和适应性建议进行研究,旨在通过本研究明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涉农高职院校的全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共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农村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服务"三农",从教育供给侧层面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统筹规划,不断提升涉农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以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产业、技术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魏小英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66-71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职业教育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文化支撑的现实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交汇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还面临供需方向错位、理实结合松散、城乡文化游离和校村联系脱节的困境.基于此,需要职业院校转变思想,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生态圈;知行合一,强化乡村振兴的技能人才链建设;铸魂职业文化,打造乡村振兴文化示范体;加强校村合作,创新乡村振兴两元主导面,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缘于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机械化转型和“农转非”劳动力培训的现实需要,我国在首个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项部署。十余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持续深化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探索涉农专业科研创新与技术积累、服务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等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给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与转化不足、老龄人口关切不足等新命题,对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对此,应转变育人理念,培养面向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嵌入农业科技价值链,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承担“老龄社会”责任,构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7.
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亦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作为与乡村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是开发乡村人力资源的重要形式,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江西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调查发现,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办学条件、管理体制和乡村人才供需矛盾问题亟待破解,具体表现为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布局不均衡、乡村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社会生态相脱嵌等多维困境.为此,针对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及管理体制问题,需要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工程,同时以推进科技学院建设为切入点,统筹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等问题;破解乡村人才供给矛盾问题需要对乡村人才供给与需求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启动乡村人才学历提升和技能提升工程,实行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全方位地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9.
共同的终极价值、一致的经济诉求、归一的文化透视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价值基础。基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类型功能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接,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类型化办学与乡村产业生态发展对接,职业教育技能属性的人才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接的耦合逻辑,文章提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路径:落实涉农职业教育依据乡村振兴需求提质增优,涉农企业作为育人主体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与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扎根乡土。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东莞社区治理人才的构成现状,分析党政治理人才、专职社会工作人才这两大类主要参与社区治理的人才情况和问题。引入供需理论研究视角,从加强需求侧分析,提升社区治理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打造利益共同体,提升社区治理人才培养的参与度;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社区治理人才培养的贡献度等三个维度提出本土职业院校培养社区治理人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横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推进涉农专业群“三园一平台”育训结合模式研究为例,论述中职学校应积极培养适应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提出构建“五方联动”的育训平台优化涉农专业群布局,协同校园、田园与产业园探索育训结合的涉农专业群教学改革,以及构建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训体系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职学校推动涉农专业群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重要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而本土人才大量流失、乡土文化认同危机的存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呼吁着当代乡村教育的更高质量发展,如何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问题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共同体发展理论为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聚焦乡村教育现实需求,明确新发展理念,促进乡村教育内涵式创新发展;提炼乡村师范教育特色,丰富新课程体系,挖掘乡村教育在地化课程资源;构建区域内与地区间两个循环,形成新发展格局,联动多元师资培育力量共发展,则是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能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职教强则经济强、职教弱则经济弱。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基础依靠教育,其中职业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有助于融合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培养多元复合型助农发展的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诸如涉农职业教育政策导向与实际不匹配、涉农学科和人才“离农”趋势明显、针对返乡人员的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职业教育应加大政策统筹力度、强化涉农专业和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构建在乡和返乡人员培训体系,培养高质量涉农人才,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动能转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人才需求变化也随之加快,开始出现企业招人难、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等人才供需失衡现象。因此,加快对职业院校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平衡发展,成为了经济新常态下职业院校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特征来分析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找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提出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协同化、校企合作深度化、工学结合一体化等策略。试图为当前一个时期,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职业教育因其“服务地方和行业”的特征,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将起到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个人技能、发掘保护文化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解剖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党建引领下职业院校“产业帮扶+智力帮扶”服务乡村振兴模式,总结兼具特色及推广性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教育要先行。人才振兴离不开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进,而这两个方面的实施都需要继续教育的优质供给。继续教育要真正服务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应该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并从通用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学历继续教育三个具体路径服务和支持民族地区的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需进一步延伸。高职院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还面临院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师""生"两侧的双重性薄弱、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办学模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需改变院校供给侧结构以发展乡村教育,提升"师""生"侧吸引力以储备乡村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升教育质量,改革办学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战略,全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职业院校作为乡村振兴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科技创新服务的主体之一,通过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保障机制;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体系;专业结构对接融合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从而为我国脱贫地区的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高职百万扩招是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提升的重大工程,是着眼于"三农"人才队伍短缺而提出的重大举措.当前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面临着农业人才需求与供给错配、个性需求与专业供给矛盾的凸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适应性偏差以及师资与教学资源的匮乏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新型职业农民求学诉求和产业需求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守以产定需;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分类培养;创新评价机制,坚持成果导向,建立适切性弹性学制制度,引领院校教学管理全方位变革.  相似文献   

20.
张洁玉 《地理教育》2022,(z1):63-64
一、乡村产业经济知识融入地理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