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极课大数据"是一款学业采集与学情追踪反馈系统。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将大数据、云计算同日常教学相融合。它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有:精准诊断作业,扫除教学盲区;详细分析数据,实现因材施教;自动整理错题,网罗教学难点;强大搜索引擎,形成校本题库;轻松查询成绩,实现家校融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推广,从趋于经验转变到趋于数据,已经成为教师当前高效和精准教学的一种引领方向.学校倡导并推行了极课大数据教学平台系统,使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精准教学变成可能.本文拟通过具体案例阐释极课大数据对教学功能的辅助作用:基于数据诊断学情;基于数据实现教案改进动态,促进课堂探究生动化,达成试卷讲评精准化,落实作业设计个性化,最终利用极课大数据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中,作业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为解决科学校本作业存在功能单一、负担过重、层次统一等问题。笔者结合精准教学理念,利用极课大数据平台,面向全体,兼顾共性与个性,分别从优化分层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内化作业效能三方面对科学校本作业进行优化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高效,教师的教学指向更精准,师生的情感交流更融洽。一、基于标准,聚焦作业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作业对于教师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董琼  肖珊珊 《人民教育》2020,(11):58-60
大数据精准教学有其显著育人优势,但也普遍存在智能教学环境与学科教学两张皮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甚至低下。运用精准教学矩阵图则可以让教学更精准,通过构建各教学阶段分别与学科不同课型相匹配的精准教学策略,实现课前精准预习、课中精准决策、课后精准作业,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5.
AI技术为再造学校作业流程、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减轻教师批改负担和提升作业效果提供了重要支持,促进了学校作业生态重构。通过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作业过程数据的价值,可以推动教学、教研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工作创新,促进精准教学、精准教研和精准管理的实现。科学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还需要更新作业理念、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完善相应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作业成为学校和教师提高学生成绩的主要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种方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双减”政策出台后,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常州市虹景中学引入了精准化作业测评系统,力求以此作为精准化教学实践探索研究的切入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实作业负担的减法,做足作业效率的加法,从作业安排、作业质量、作业监管和作业评价等方面出发,实现作业减负增效、课堂以学定教、教学精准管理、家校合作共育等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学情的高效收集和精准分析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在各级各类学校学情获取困难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尝试借助于依托互联网的大数据系统建立一个迅捷、高效、精准的学情数据云平台。这一平台包括在线的学生日常作业和练习情况采集系统、师生交流系统和作业编辑系统,有利于实施差异化教学,落实个性化学习,建立弹性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62):149-150
文章立足于智学网数据下的高中地理主观题精准教学,从智学网数据分析和精准教学、智学网数据分析的必要性、高中地理主观题精准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其中高中地理主观题精准教学策略包括"课前数据分析,确定教学重点""课中精准教学,提高针对性""课后有效总结,归纳解题方法""精准学生分层,开展个性化教学""合理教学评价,教授学习方法"五点。  相似文献   

9.
“1-343”精准教学法是一套教师在精准教学实验中探索形成的教学方法,它倡导基于数据分析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用一节课预习一个单元,并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通过预习指导、预习检测、教学设计、创设情境、任务驱动、课堂检测、巩固提升、分层作业、个性辅导、错题反馈十个环节,实现课前以学定教、课中精准施教、课后差异辅导。这不仅解决了以往精准教学中出现的学生预习时间不够、课业负担加重等问题,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前“双减”背景下,传统的纸笔作业较难全面满足提质增效、精准教学的需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入为作业治理与发展带来新契机。本文依托纸笔智慧平台系统以及点阵识别技术,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教学以全样本的数据采集、多层面的数据分析为基础,以精准化的数据应用为核心。依据大数据改善教学的三大核心要素(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结合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精准教学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精准、教学起点精准、教学方法精准、作业设计精准、补救措施精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精准作业”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环节。精准作业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全面认识作业类型及其不同的教学功能,既要重视课后作业,也要重视课前作业和课堂作业;既要重视作业的预设,也要重视根据教学状况的及时生成。精准作业的本质内涵在于其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学习过程、认知发展规律及作业时间的对应都“非常准确”,必须在教学管理、作业设计研究、资源库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的颁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强调在限定作业量的同时,发挥作业在诊断学情、辅助教学等方面的价值。本文立足于学校教育业态,提出一种基于认知诊断的有效作业精准化设计方法,即利用知识图谱、认知诊断等新一代智能技术,精准选择作业布置点并实现学情的高效诊断和推理。在此基础上,从“紧扣课标”“全面覆盖”“动态连贯”“丰富形式”四个方面阐述了有效作业精准化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进一步结合多年在一线中小学实践的经验,介绍了依托“智慧学伴”平台探索出的“四面-一线-四环”有效作业实践模式,以期为教育实践中的有效作业精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硫与环境保护”为例,基于数字化平台辅立码课构建单元作业目标体系和单元作业评价体系,开展单元作业设计活动;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统整学生作业的相关数据,进一步优化单元作业,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实施精准教学,促使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5.
徐小芳 《教学月刊》2022,(11):62-65
高中数学精准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持,通过跟踪、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科学依据.教师应当分析实施精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托智慧作业“以测助学”提供“诊断精准”的途径,依托微课“以辅助学”提供“教学精准”的资源和手段.教师应将精准理念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利用智慧作业平台形成辅助教学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并在课前教学内容推送、课中教学活动开展和课后学习干预环节运用微课延伸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6.
2022年初,“双减”政策落地后的期末考试评析教学由学校集中面授转为居家在线学习。聚焦以期末试卷讲评为抓手的反思性作业设计策略,采用编码体系分析方法分析课例中师生行为,研究发现期末考试后的作业设计有效方法有:精准选择试题内容、明确作业目标、控制作业总量、区分作业难度、拟定反思要求,运用在线学习技术等;反思性作业可以支持在线教学师生互动,能够丰富在线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提升学习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微课"是在线教育中应用最广泛的新兴教学手段。是一种比传统教学更加"精准"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精准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优良方法。本文阐述了微课是契合精准教学的最佳手段,并举例说明精准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一、"减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关于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有个别教师在执行课程计划方面,出现课表上排的与实际操作不相符的现象,往往以"毕业班教学任务重"、"生源差"、"课时数不够"等为由,擅自变更课时。随意调课、换课,把科任课时间用作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或自习。2.关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情况:从学校对学科作业的布置、批改情况进行的抽查以及学生问卷结果中表明,个别的课外作业布置与学校的减负要求存在不少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教学工作的减负增效,文章在精细数据的支持下,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对精细数据下的精准教学进行探索.通过精准的备课,准确抓住重难点,精准预设教学情境,课堂上一方面利用精细数据平台实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指导和巩固作业,实现教学的轻负高质;另一方面利用精细数据平台进行教学评价,改变以往碎片化的评价为整体系统多...  相似文献   

20.
<正>伴随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持续发展,大学生惯于以技术手段为媒介学习知识与获取信息,并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相对注重自身话语权。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为思政工作精准化改革与创新提供强劲支撑,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系统性、全面性分析师生信息,同时精准识别学生需求、评价教育成效、推送课程教学资源,带动思政课教学精准化改革创新。然而,如今高校思政课教学依托大数据技术实施改革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思政课教师数据治理观念淡薄、大数据供给有所不足等限制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