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根有特殊的辛辣味,主要做调味品,可供加工出口,种植效益可观。整地施肥辣根为深根性菜类,不耐涝,故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地块种植。早春结合深耕,每亩施优质有机肥4000公斤、磷肥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施有后起垄,垄距60厘米、高30厘米。  相似文献   

2.
蔗地套种西瓜高产技术 (1)选地开厢。选耕层深厚、肥沃疏松、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在冬末春初深翻细(耒欠),分厢开沟,厢宽1.3米,沟宽35厘米,沟深30厘米,四周开排水沟。厢沟内种甘蔗,厢上种西瓜。沟内亩施优质腐熟堆厩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30—35公斤。厢上每隔1.3—1.5米打西瓜窝,单行种植,窝深40—50厘米,每窝施腐熟堆厩肥10—12公斤,过磷酸钙120—150克,饼肥200克,草木灰400—500克作西瓜底肥。 (2)播种覆膜。甘蔗于2月上、中旬下种,亩植3500—3800段双芽苗,栽后浇水,上面薄盖一层土杂肥。西瓜播种适期为3月上、中旬,种子经浸泡催芽后,每窝点播4—5粒,用细土盖平,再用小块塑  相似文献   

3.
隆昌县普国乡,科技养鱼大户严文选,他总结出,春放鱼种的科学方法,获得了高产高效益,技术关键是: 一、放鱼前清塘。鱼种入塘前放干塘水,清理鱼塘,除尽野杂鱼和杂草,每亩塘用115公斤生石灰和250克除草剂清塘。 二、要肥水下塘。放鱼前一周,每亩鱼塘施人畜肥305公斤,用于繁殖浮游生物,一周后水色变为茶色即投放鱼种。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我们国家一直比较受欢迎的食物,具有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易于消化等优点,市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由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豆单位产量很低,致使我国大豆的产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提高、对大豆单位产量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大豆种子的甄选、播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对大豆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物     
“超级玉米推广之后,每亩至少多收100多公斤。我国种植玉米约4亿亩,几乎都是杂交玉米。如果约4亿亩地都种超级杂交玉米种,那就多增产400亿公斤玉米,够两亿人一年的口粮。我要育出更多更好的高产玉米新品种,力争在我的后半生再为国家增产1000亿公斤粮食。”  相似文献   

6.
选种优质大豆良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个品种推广以后,由于多年种植,往往造成混杂。特别是有一些地区缺乏留种的习惯往往盲目大调大运,对调入的品种未进行试种,这样种子纯度往往难以保证。会严重影响预期产量和质量,为了提高大豆品种纯度,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1.定植一般不积水的地方均可建园种植白玉油桃,其中以肥沃的壤土或沙壤上为最好种植密度3×4米,每亩栽60株左右。栽种前挖长宽各80~100厘米、深60~80厘米的定植穴,每穴施有机肥50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与上壤拌匀,浇透水沉实土壤后栽苗。栽后立即定干,干高40厘米左右。 2.整形修剪树形以自然开心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延胡索是常用大宗中药材,近年来出口量增大,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其优化的栽培技术。用此种栽培方式生产的延胡索质量优异,每亩可产100-150公斤干品,收入达5000元以上,对广大药农科学有效种植延胡索有较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在半阴半阳、土壤呈现微酸性的地块种植百合更好。百合忌连作,前茬以豆科或禾本科作物为好。栽种前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作基肥,另加50%地亚农0.6公斤同时翻入地中,进行土壤消毒。整细耙平后做高畦或平畦,畦宽2米,沟深30厘米。开好内外“三沟”,以利于排涝防渍。播种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种。栽前选鳞片抱合紧密、色白形正、无损伤、无病虫害的鳞茎,用2%福尔马林液  相似文献   

10.
李萍 《内江科技》2000,(1):23-23
要提高水稻田的经济收入,可实施草莓—西瓜—晚稻一年三熟制间套作丰产栽培模式,平均每亩可产草莓约650公斤,西瓜约1500公斤,晚稻约500公斤。比传统的小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高产,施一定量的农家肥或化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改良土壤性状,对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品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许多农民没有掌握大豆的生育特点、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一些高产大豆新品种的育成。错误地认为大豆自身有固氮作用,不需再施肥,因而种植大豆管理粗放,广种薄收,导致产量很低。这就给我提出了一个迫在眉捷的问题,即如何科学施肥才能夺取大豆丰收。  相似文献   

12.
刘伟明 《科技通报》1993,9(2):130-133
选择麦、春大豆、甘薯三熟套种中对眷大豆和甘薯的产量、净产值等影响较大的大豆播种密度、大豆施氮量及甘薯扦插密度三个因素,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组建、研究诸产量性状及净产值对于三个决策变量的回归模型,运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优化了春大豆、甘薯套种的群体结构与大豆施氮技术,即大豆种植密度1.0~1.2万株/667m~2,甘薯扦插密度3200~3500株/667m~2,大豆尿素用量3~5kg/667m~2.文中还提出了豆、薯套种情况下,协调两者关系的农艺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3.
2月4日,东港区三庄二村村民齐玉民正在家里剥花生种,说到他预留的100公斤种子,很是感叹,“去年重茬的花生,一棵秧子也没死。回想前年,一半花生得青枯病死了,至今都心痛,多亏换了张佃文培育的抗青19。”掐指一算,去年4亩花生,亩产411.2公斤,增了30%:每亩花生多打油8.2公斤,出油率也涨了2%。青枯病可以称为花生“癌症”,山东又是青枯病的重灾区。长期以来,无药根除,更无品种可替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较大,收获方式主要是使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和调整不当造成的损失很大,总损失率超过了10%,按东北三省大豆的产量计算,每公顷面积的大豆直接损失在200公斤至300公斤之间,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减少联合收获损失和破碎现象,如何正确使用和调整联合收割机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碗豆套种玉米技术是平罗县高庄乡和灵沙乡的农民近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新出的一种全新高产种植模式。据统计,2010年两乡种植面积2000多亩,平均亩产玉米740公斤,平均亩产碗豆180公斤。按碗豆市场价4.5元/kg和玉米市场价1.86元/kg计算,实现碗豆亩产值810元,玉米亩亩产值1376.4元,两项合计2186.4元,扣除机械、肥料等投入每亩400元左右,最终实现亩产效益为1786.4元,高于两乡粮食种植的亩产值,实现了很好的增收效果。目前,该项套种技术已成为高庄乡和灵沙乡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育苗 1、育苗时间:一年四季均可播种育苗,最佳时期为春秋两季。 2、苗床整治:要求苗床平整、土块细匀,泼上无渣粪水,100克种子拌1公斤草木灰均匀撒在上面,不必盖土。 3、施肥播种:苗床整好后,先施基肥。基肥用少量化肥和农家肥兑  相似文献   

17.
《西藏科技》2005,(7):63-63
据试验,小麦使用包衣种子,每亩播量可节约23千克。一般可增产10%左右。另外,采用种子包衣,相当于播前土壤处理、浸种、拌种和苗期施药,改开放式喷施为隐蔽式施药,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机会,深受群众欢迎。但使用小麦包衣种子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①种衣剂在水中会逐渐溶解,水解速度随pH值及温度升高而加快。所以不要和碱性农药、肥料同时使用,在盐碱较重的土地上不宜使用包衣种子,否则容易分解失效。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我国农产品作物中产量高的作物,在对大豆进行种植时要注意合理运用科学手段,积极引进国外增长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由美国研究专家研发得出的,是目前国内外在大豆种植技术上最为典型且代表时代意义的种植技术。我国的大豆产业总量发展较缓慢,归根结底也是由于种植技术不够优秀,结合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特点和方法展开分析,研究得出在我国使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种植大豆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玉米产量潜力实现的限制因素的参与式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按现实产量、理想条件产量和光温理论产量估算,我国玉米主产区每亩依次有290.45、966.06和2127.79公斤增产潜力,经专家参与式研讨评估,当前限制潜力实现的主要因素是耕作栽培管理粗放,技术到位率低等种植技术问题;其次是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因素和玉米品种多乱杂。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和推进科技入户是近期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应考虑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0.
据试验,小麦使用包衣种子,每亩播量可节约23千克。一般可增产10%左右。另外,采用种子包衣,相当于播前土壤处理、浸种、拌种和苗期施药,改开放式喷施为隐蔽式施药,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机会,深受群众欢迎。但使用小麦包衣种子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①种衣剂在水中会逐渐溶解,水解速度随pH值及温度升高而加快。所以不要和碱性农药、肥料同时使用,在盐碱较重的土地上不宜使用包衣种子,否则容易分解失效。②在搬运种子时,要先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漏洞。严防包衣种子被儿童或禽畜误食中毒。③使用小麦包衣种子播种时,工作人员要穿防护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