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理论来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地回答了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问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科学地回答了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问题,只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贵穿于“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因此,“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继承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由生产主导型社会转化为消费主导型社会,消费也从满足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消费”转向满足社会定位需要的“符号价值消费”.在他看来,这一转化的内在逻辑体现在符号政治经济学之中.他力图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去超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社会批判理论语境之中寻求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突破点,并以此来建构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社会学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是从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入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他的一切政治经济学论著都包含着批判的内容和精神,不少论著名称都带有“批判”的字样。他的《资本论》的科学体系,正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展开的。他的宏伟的政治经济学大厦的建造过程,就是一个彻底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我们必须学习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分析和批判,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评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其他外国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4.
这里谈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文化,也即指“排除人类社会一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精神创造领域的中国传统文化现象,如传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国家的进步和强盛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精神生活的丰富,精神力量的增强,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消解消极心理,去除精神压抑。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达到这一目的?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论,将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消费主义日益盛行的时代潮流中,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生重构,出现了“异化”“物化”“畸形化”等现象,折射出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对此,我们需要明晰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不和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找寻构建和谐精神文化生活的路径,关注大学生内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世界,使其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了理性主义文化模式,成为主导社会运行的内在机理和图式,并形成西方人的理性存在方式。但这种文化具有内在的文化张力,造成理性的人难以逾越的两难生存境遇,既促进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又造成人的全面异化。其原因是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文化和近代理性主义文化所孕育和发展的“逻各斯”精神和“努斯”精神的二元对立。在当前中国文化发展中,要反思批判当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消解西方主义文化霸权,建构社会主义理性主义文化,积极向世界建构中国文化形象,助力中华文化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基层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研究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作为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存在方式,已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加强网络文化的研究与引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网络文化对学习、交际和民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多重影响,但网络文化同时也有“双刃剑”效应,要注意克服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异化和价值偏离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0.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要对象以自娱自乐,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为目的大众文化,以文化历史现象在物质文化飞速发展今天,电影、电视剧,戏曲等群众文化已在全国遍地开花.这是我们文化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如何创新群众文化方式方法,让人民群众有得看,有得听,有得玩,以满足群众精神世界的需求.实现群众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意识形态研究的侧重点出发,意识形态批判可以概括为三种维度。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主要是揭示虚假观念和其背后隐藏的权力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批判的文化维度力图揭示工具理性所带来的社会的总体异化,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则主要揭示虚假意识和工具理性产生的原因,挖掘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和文化维度的经济根源。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和文化维度不能脱离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只有从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出发,我们才能深化对意识形态概念及克服意识形态的现实道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1月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在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时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不仅包含了中华民族经济的腾飞,也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从价值的角度来说“中国梦”包含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辩证统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状态将逐步解除,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将日益凸显,人的精神生活价值正在现代社会不断呈现张扬和彰显的趋势.这一趋势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精神资源意识,高度重视精神价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组缃小说中“人的异化”主题呈现出多层次性:其对“人异化为鬼”的描绘,达到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对“人异化为兽”的描绘,达到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批判;对“人异化为物”的描绘,达到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三者共铸,从而彰显出对“五四”新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秉承和“人的文学”的书写.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民闲暇生活方式与闲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冬梅 《教育导刊》2001,(15):19-21
生活方式就是“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的方式。但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机体,不仅有复杂的生理机制和生理需要,而且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社会需要。因此社会学研究中的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活主体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活动的稳定方式,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可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闲暇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闲暇生活方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介入我们的生活的同时,由于不能把握其未来的强势发展方向和对我们生活影响的性质,我们就不得不保持一种对先进技术的警惕和批判的精神。电子计算机与反主流文化的互动、科技与文化的互动、网际交往的文化困境、网际交往异化现象,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满足,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所以已经不能在满足于对物质的简单需求了,人们开始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动画最为一种精神娱乐的方式,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那么传统的动画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与人们现在的需求了.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科技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Flash动画就营运而生了.接下来我们就将传统动画和Flash动画进行对比,通过对这两种动画形式的设计特点的分析,来总结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对我国动画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种批判也和其他基本理论一样,贯彻《资本论》始终。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批判在终篇的集成。所谓的集成,既是集几方面批判之成,又是某方面批判的集成。 一 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历来不乏具有批判精神的学者。古典学派对封建主义、重商主义以及对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病、对庸俗经济学的批判是人们已经了解的了,即使某些庸俗学者,在某些问题上也曾经显示过某种程度的批判意识,虽则只是“肤浅的批判”。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消费平台逐渐涌现大量文化“周边”诱发观众对精神文化的向往,人们开始在精神文化领域加大消费力度,文化消费主义作为消费主义文化向作为消费主义转向文化领域生成的一种社会思潮,文化消费主义便应运而生。受文化消费主义误导,部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陷入困境,表现为价值追求逐渐扭曲、自我认知产生偏差等现象。为保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文化消费观,应通过引导和满足青年精神文化需要、培植青年科学的文化消费念和行为、重塑青年的精神家园,推动青年精神文化生活有序、高质、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生活方式可分为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什么是生活方式?理论界意见并不一致。我们认为,生活方式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可分为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这样划分的根据是什么呢?第一,人有多种需要。归纳起来,不外乎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要满足这两大类需要,人们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首先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早期著述中曾明确批判过哲学的异化现象.这种现象指的是传统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在偏离人类的实践生活方面越走越远,最终形成一种临驾于现实社会之上的异化力量,这种异化力量使人们纠缠于形形色色的哲学体系的幻想和虚妄之中,无视人们的现实生存际遇.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的立足点重新回复到人类的现实生活当中,把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看作理解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和精神文化现象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也深刻的揭露了异化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私有制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精神生产从统一的实践总体的分离,并且指出只有通过革命手段消除这种片面的分工才能达到对哲学领域异化现象的真正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