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全社会公平要以教育公平为本。教育公平一方面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公平配置,从而真正体现社会公平。当前我国社会的教育公平存在诸多缺失,政府应正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有可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根据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教育不公等问题,提出政府必须提供服务的平等性,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公平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贫富差距、社会公平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如何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在公平的基础上均衡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从“我们的家底儿”谈起,指出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实现社会公甲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根据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越来越火、教育不公等问题,提出政府必须提供服务的平等性,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公平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教育政策的追求目标,它的真正实现必须是教育普及和质量提高的统一.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相同量与质的教育;不论民族、性别、社会背景、家庭出身和个人条件,每个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相等;人人有机会获得同样的社会地位、职业和收入;教育结果相同.然而,个体的遗传差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社会阶层的差别不可能很快消失,教育结果的相同更是不可能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福利,对它的享受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社会的相对公平的一部分,过分强调"公平"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6.
马家喜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134-135,1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施行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分配原则。对效率的价值目标追求,使得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对公平的价值目标仅为"兼顾"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悬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决定了贫富悬殊解决的必需性。面临这样一项复杂而艰苦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从行动的纲领入手,制定和实施"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社会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7.
观点     
《快乐阅读》2013,(17):80
建立一种公平的社会制度一是建立教育公平的制度。要加大教育的投入,把义务教育从9年扩大到12年,要给每个人公平的、同等的能力,不能因为是穷人上不起高中、大学,而富人能上得起,导致富人的能力比穷人强,这样贫富差距就会在代与代之间进行转移、继承。国家必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二是要建立一种底层人士向上流动的制度。这个制度环境主要指创业的准入条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社区农户参与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以洱源县梨园村旅游业发展为案例,对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分配机制,许多社区农户没有公平的参与机会,无法从中获益,但所有的农户共同承担着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和社会成本。旅游业的发展使农户中产生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引发了农户之间的矛盾与分化。因此,社区旅游中,如果没有居民的有效参与,农户无法享受到旅游业的积极影响,无法脱贫致富,直接的结果是社区农户的社会分层日益明显,长远而言,社区旅游无法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实现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贫富差距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是贫富差距的状态并不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而是通过人们的主观公平感这一中介环节影响社会和谐.文章通过衡量贫富差距的两个指标--基尼系数和最高收入阶层与最低收入阶层的对比数据,描述我国社会当前的贫富差距状态,分析贫富差距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现阶段人们的公平感,进而探讨缩小贫富差距、增进人们的公平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小娟 《上海教育》2011,(12):72-73
一所具备良好的公平教育制度的学校,其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不应该受到学生家庭的贫富贵贱制约,而应尽可能地创设一切条件,让每个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一、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高等教育的公平主要是指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由于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高等教育甚至成为了进一步拉大社会差距的因素。因此,政府对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必须为人们提供平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并以高等教育的公平促进社会的公平,达到消除社会贫富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体现在为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公平的机会;体现在为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合理流动拓宽渠道;体现在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体现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的发展;体现在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扩大学校的自主权,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社会公平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广大民众倾心追求的价值目标。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公平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理性思考,认真分析,找准对策,切实解决,以实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近年来,随着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教育不公平现象也时常发生,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只有理解教育公平的内涵,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指出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分析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推进教育公平的措施,才能实现最终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在公平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和谐社会首先要求社会公平,而良好的教育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伟大武器“。教育公平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公平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特征,因此必须遵循差异原则与平等原则,并从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和办学体制等方面努力创新,以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理性人本的社会。作为人类追求一种美好的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既不会自发地生成,也不会自然地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与保障。法律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只有营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培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文化,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浅谈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平是现代社会首要的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在现代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立足于公平的基本理念与规则,才有可能既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又提升社会的整合程度,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正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调节器、润滑剂。在我国现实条件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次重要举措。为此,需要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保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城市综合援助体系,完善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立法,实现社保的法制化,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考试制度是一种崇尚程序正义的程序制度,考试的核心理念是公平和公正。1977年恢复高考,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国家合理有效地选拔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区域问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加上高考模式的多交、考试诚信的缺失、考试法律的缺位等,使得考试制度的公正和公平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从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制度中公平性的缺失角度,探讨在高考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性的危害,揭示其社会根源,进而提出一些思路及办法,从考试层面上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公平公正理念,进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出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第一、第二次分配重要补充的第三次分配,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真正的公平。但第三次分配在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从税法角度着力于探讨如何完善第三次分配的税制环境,以期更好地促进第三次分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实现教育公平,保护每个公民接受平等的教育,是实现广泛的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大多数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对社会而言,教育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