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本文从考察“青年文化”概念出发,分析了青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的本质,探讨了文化青年在青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当前青年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应该引起注意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正确对待西方文化问题;青年知识分子的宗教信仰问题;青年知识分子应该树立正确的传统观。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得到崭新发展,形式上、内容上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探讨当代青年发展及其与青年文化发展的互动作用,分析青年文化和青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青年自身发展和社会文化进步的方向发展,是新时期做好青年工作、解决青年问题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青年流行文化的产生有其时代性和必然性,从文化、环境、心理等多个层面来看,其表现出阶层化、小众化和多样的传播形式及多元化、个性化、时尚消费等发展趋势.从青年流行文化的整体性审视,青年流行文化实际上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社会文化现象,这就无法改变青年流行文化与生俱来的两面性,趋利避害是我们研究青年流行文化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深受湖湘化影响。湖湘化是指湖湘学派知识分子在特定地域内(湖湘)沿承中国传统儒学并沐浴近代西学而生成的某种带有共性的化心态、思维和行为定式以及政治价值取向。湖湘化在追求“大本大源”、提倡“致知力行”,激情“指点江山”、重视“以民为本”等方面施重大影响于青年毛泽东。毛泽东也延伸、创新了湖湘化,是湖湘化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青年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是两个重要的因素。文化环境对青年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创造良好、规范的文化环境,使青年远离腐朽落后的文化糟粕的影响,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对青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思潮给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青年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但在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也给我国青年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机遇.我们要坚持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去看待青年文化建设,正视青年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现象,坚定信仰,兼容并包,积极引导,共同建设有利于我国青年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7.
2008年山寨在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青年中更为风靡。本文从山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将山寨文化分为假冒文化和草根文化两类,并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深入分析山寨文化流行的原因,进而提出对待不同类型山寨文化所应秉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青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青年文化在现代商业社会的特殊表现。当代青年流行文化呈现出同辈性与封闭性、易变性与不确定性、娱乐性与生活性的特征。从生成方式看呈自发性与建构性趋势,传播范围呈全球化与国际化趋势,生产消费呈商业化与产业化趋势。青年流行文化重在引导青年主体文化品位和文化辨别力以及流行文化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文化的发展问题,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索传统文化与青年的关系,探讨了青年在认同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尝试性地给出了意见和建议: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知识认同、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加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行为认同。以此来增强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而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城市青年一代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心理都出现急剧变化,文化呈现攀比性、自我性、显示性、不稳定性等特点。这将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的产生,因此,青年消费文化迫切需要重新塑形,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青年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筷子这种取食工具分析日本文化的内涵。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和筷子文化圈。从中国引入日本后筷子后在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并产生了独特的筷子文化。筷子的长度和形状也进行了改造,与中国多用竹筷子不同,日本筷子多木制、稍短、尖头粗尾,更好的适应日本饮食多生冷、分餐制的特点。日本筷子还因使用者而有所区别,有儿童专用筷、成人专用筷、客人专用筷,还分男女筷。公用筷和方便筷的产生都缘于日本人认为筷子用后灵魂会停留在上面,不能让别人玷污了自己的灵魂而使自己遭受灾祸。在筷子的使用上有多达几十种禁忌,其中除了不雅举止外,有的还和葬礼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数字,是存在于各种语言的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受其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少数字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字习语更是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对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植于特定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人物、寓言和箴言等产生了大量的《圣经》典故,已成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圣经》典故与中华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国内译者在翻译《圣经》典故时经常碰到理解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探讨《圣经》典故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圣经》典故翻译。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历史与地域风习是成就杰出人物的原生性土壤。任弼时的价值选择和他的成长 既是十月革命炮声的震荡、马克思主义引导的结果,也是湘楚文化土壤,尤其是湘学学风熏陶、濡染和滋 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从中西方教师的非言语交际比较看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156+158-156,158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使用两种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人们往往注重言语的内容,而忽略了非言语交际的存在和作用.本文将从教师仪表,课堂表现和课堂之外三个方面比较中西方教师的非言语交际,从而明确是不同的文化传统造就了这种差异,而这些差异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每一时代因为各自局限和偏执使得对心理学的认识与理解陷于“遮蔽”。从根本上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心理学的性质,把握心理学未来走向,还是应该回到心理学本身。将心理学置于文化框架之中,向文化寻求开放,寻求理解,会重新确立心理学与特定文化框架之间的关联,达到一种深刻的对于历史、文化、人之间内在关系把握,从而步入心理学“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变革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文化政治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实现文化变革,首先要对文化政治化进行辩证的反思,在自我反思和批判中推陈出新。文化现代化是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文化政治化到文化现代化也就成为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8.
对青年而言,后现代文化具有革命性与破坏性的两面性,成长期的青年往往不能批判地对待后现代文化的破坏性一面,从而导致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导致这样的负面影响,有多方面的根源,有社会层面的原因,有后现代理论本身的原因,也有青年独特的反叛特质的原因。针对如何消解后现代文化对青年的负面影响,我们相应地设想了三种对策,即教育救治、理论救治与社会救治。  相似文献   

19.
某些具有代表性的汉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客观地了解造字时代的相关社会背景,也能从中发掘中国古代性别文化发生发展的轨迹,即男性被完全忽略的母系氏族时期——夫权意识逐渐抬头的过渡期——男性崇拜绝对化的父系氏族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解体,得出我国古代的性别关系总体上处于男女不平等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泉州地方族谱的海外移民资料中,以单身男性向外迁移者居多,他们通过在海外谋生的方式来赡养在家乡的父母与妻儿。由于有这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便产生了移民同家庭或家族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原家族或宗族的重要活动,如修祖祠、祖坟、族谱及家乡家族的公益事业等都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