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答问     
读书答问郭预衡郭预衡文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带头人。主要著作有《中国散文史》、《中国历代散文史》、《古代文学探讨集》、《历代散文丛谈》。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鲁迅研究专家,写过多篇研究鲁迅思想、文学史观和杂文的学术论文。这些...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缘董桥①好几年前我编《明报月刊》的时候,有一天在台湾报上读到台静农①先生写的《伤逝》,十分喜爱,写信请他准许我转载。台先生回信说,《大成》的沈苇  相似文献   

3.
李东彩 《学周刊C版》2013,(5):182-183
1932年8月15日,鲁迅《致台静农》信中比较自己与郑振铎治学路径的不同,说:"郑君治学,盖用胡适之法,往往恃孤本秘笈,为惊人之具,此实足以炫耀人目,其为学子所珍赏,宜也。我法稍不同,凡所泛览,皆通行之本,易得之书,故遂孑然于学林之外。"这种不同,还不仅仅是资料选用的差异,还在于如何编纂文学史。在鲁迅看来,郑振铎的工作,更近于文学史资  相似文献   

4.
台静农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为复杂多元的人物,他在文学、教育、书艺方面都有不凡的造诣.这位“新文学的燃灯人”早年致力于民间歌谣的搜集与研究,以乡土文学代表现身于中国新文坛.文学创作为台静农奠定了中国文学史讲师的基础,他先后在北平、厦门、青岛、白沙、台湾等多所高校任教.青年时代的台静农曾三遭牢狱之灾,中年之后渡海赴台,蜗居台湾40余年不归故园.台静农是鲁迅的门人和挚友,但晚年不提鲁迅,不谈“五四”,淡出文坛,凸显出一个身经丧乱热血之士的复杂人格.  相似文献   

5.
台静农传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台静农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原名台传严,字伯简,除用台静农、静农发表著述外,尚有青曲、青辰、孔嘉、静者等笔名。先后出版的编、著有《关于鲁迅及其著作》、《地之子》、《建塔者》、《台静农短篇小说集》、《台静农教授的书法》等。一九○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农历),台静农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一个尚属殷实的家庭。祖父幼时失去双亲,成为孤儿,曾流浪皖北,被人收为养子。成人后,不忍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刻画人物.本文通过分析鲁迅小说《药》中所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以此来展示鲁迅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文学史,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中使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特别是在他创作后期,几乎每发表一篇文章都要换一个笔名。有人说这是个人“嗜好”,也有人说是当时社会的文人习惯使然。但我们只要留心看一下《鲁迅全集》就会明白,他之所以这样如此频繁  相似文献   

8.
人生路上,在诸多的老师中,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导师章太炎先生。鲁迅先生以温暖的情怀,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鲁迅先生眼里,寿先生方正、质朴、博学,教学极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重,服用的汤药里,需要一味三年以  相似文献   

9.
卢谦 《江苏教育》2007,(7):30-30
朱自清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在清华大学除了担任中文系主任外,还开设了《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讨论及习作》《中国文学批评》《文辞研究》等十几门课,朱自清先生工作非常繁忙.他又是怎样备课的呢?  相似文献   

10.
<正>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笔下的阿Q形象。阿Q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一、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正传》高度概括地表现出几千年来封建文化背景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方面不断有新的成果出现,如吴福辉先生的《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严家炎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而由钱理群先生任总主编,钱理群、吴福辉、陈子善三位先生担任分卷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以下简称《现代文学编年史》)则是现代文学研究界最新的收获。《现代文学编年史》规模宏大,浩浩三大卷,时间跨越整个现代文学时期,内容则与传统文学史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文学的旗手一鲁迅先生。他的作品《彷徨》、《呐喊》成为我们新文学的奠基。受到国内外文坛的高度评价。在他描写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中《孔乙己》当推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鲁迅先生在塑造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对服饰细节描写的巧妙运用,更可谓是独具匠心,彰显出文学巨匠惊魂惊梦的悲剧美笔法。  相似文献   

13.
研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先生笔下的阿Q形象。《阿Q正传》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自1921年发表以后,便轰动了中外文坛,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近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阿Q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阿Q正传》高度概括地表现出千年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性格的弱点,体现了鲁迅先生“要画出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的创作目的,显示了  相似文献   

14.
老作家聂绀弩同志,为《萧红选集》作序,题目是《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新文学史科》1981年第1期),文中记录了萧红谈话中关于对鲁迅先生小说的一些看法,她对鲁迅先生有着诚挚的敬爱之情,因为是鲁迅先生为她打开了当时中国“文坛”的窄门,是引导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导师。她在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说:“鲁迅是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于是联系到她自己的作品,便说:“我觉得不配去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我咧!  相似文献   

15.
杨逵被称为"台湾文学的脊骨",这不仅对其文学创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更是对他的人格魅力的充分肯定。杨逵一生未曾见过鲁迅,他对鲁迅的解读与接受是通过鲁迅的作品与友人的介绍得以实现的,然而,在这两位中国大陆与台湾现代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身上却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社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认为“苏轼思想的显著特点是‘杂’。……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大杂烩。”其他文学史书及近年来的许多文章论著均重复这一观点。其实,如果我们从微观角度深入一些,“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鲁迅《题未定草》),就会发现苏轼思想并非是“杂烩”一锅,而是有变化的。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说:  相似文献   

17.
<正>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故乡》,经常被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展现了极大的文学价值与教学价值,为此,通过对《故乡》重要地位和教学价值的分析以及《故乡》主题的深化解读,探究鲁迅先生这场关于故乡的艰难“身份认同”之旅。一、《故乡》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一)《故乡》的写作背景《故乡》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小说中的“我”其实就是鲁迅先生自身的影射和写照。《故乡》创作于1921年,  相似文献   

18.
三位文学巨匠的笔名鲁迅、郭沫若、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位文学巨匠。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纵观其笔名,曾超过百个。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尔后凡作以此名为多,何以用此笔名,他自释有三条...  相似文献   

19.
论韦丛芜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韦丛芜曾以大量的翻译和一定数量的创作,引起了人们的注目.从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八年,他陆续写了一些新诗。据他自己讲,二○年到二二年写的诗,已遗失。故留给我们的只有两本诗集《君山》和《冰块》. 鲁迅先生在《忆韦素园君》中说:“未名社……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花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君山》写于一九二三至一九二五年,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在《莽原》半月刊上连载,一九二七年三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冰块》出版于一九二九年四月,收杂诗十二首,其影响虽不及《君山》,但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前深切,形式和技巧皆有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在伟大的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先生卓绝的讽刺文学作品中,《故事新编》所收8篇小说曾以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完美统一、风格的新颖和形式的特别,引起过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它,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占了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不能不特意把它列为专节来讲述。近几年,出版了多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笔者阅后,觉得有些教材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对《故事新编》里后面几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概括得略嫌简单,人物分析也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