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祁占勇  谢金辰 《教育研究》2021,42(2):97-111
投资职业教育能否实现农村劳动力增收是制定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以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村数据为依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与拓展后的明瑟方程,探究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效度.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职能;中等职业教育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增收,但相对收益的边际回报率逐渐降低;高等教育阶段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增收的效益普遍低于大学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培育的农村劳动力与就业市场需求更吻合.因此,国家要通过提高职业教育对农村地区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合理布局高等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优势等措施,来达致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祁占勇  谢金辰 《教育研究》2021,42(2):97-111
投资职业教育能否实现农村劳动力增收是制定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以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村数据为依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与拓展后的明瑟方程,探究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效度.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职能;中等职业教育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增收,但相对收益的边际回报率逐渐降低;高等教育阶段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增收的效益普遍低于大学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培育的农村劳动力与就业市场需求更吻合.因此,国家要通过提高职业教育对农村地区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合理布局高等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优势等措施,来达致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祁占勇  谢金辰 《教育研究》2021,42(2):97-111
投资职业教育能否实现农村劳动力增收是制定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以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村数据为依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与拓展后的明瑟方程,探究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效度.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职能;中等职业教育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增收,但相对收益的边际回报率逐渐降低;高等教育阶段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增收的效益普遍低于大学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培育的农村劳动力与就业市场需求更吻合.因此,国家要通过提高职业教育对农村地区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合理布局高等职业教育、发挥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有效衔接优势等措施,来达致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职业教育投资回报率的变化:1989~200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参与和就业收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了定量考察过去2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投资回报率的动态变化,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户家庭及居民劳动收入的影响效应,本文利用新近发展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基于1989年至2009年进行的8次全国性住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差后,倾向得分匹配结果显示,农村职业教育比普通高中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更高,而且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户家庭及个人收入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家庭年均回报率约为8.33%,个人年均回报率高达16.94%。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和调整农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1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和1995-2006年高等教育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对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影响的长期效果进行动态估计,研究发现:东部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对收入分配均等化具有显著作用,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总体上扩大了居民收入的差距。因此,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缩小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选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应公平分配公共高等教育资源,切实提高高职高专的教育质量,并将财政投入重点放在基础教育上,这有助于缩小该地区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基于CGSS2010-2013数据,采用扩展明瑟方程方法,引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估计我国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利用分组回归的方法估计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劳动力的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结果表明,在控制个人性别、行业、单位性质、家庭条件、父亲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变量之后,样本总体的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为1.62%,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每提高1%,该地区平均工资水平将提高1.62%。划分劳动力教育层次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对中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影响高于对高级劳动力的影响。划分区域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存在显著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不显著。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社会回报率为0.71%,远低于社会总体平均水平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2年到2008年进行的6次全国性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高等教育扩张前后教育回报率的差异及其变化.在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差后,倾向得分匹配结果与反事实分析框架下的因果推断相一致.研究显示高等教育回报率并不是呈均等化分布的,而是由不同的选择机制和收入预期所决定.那些原本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普遍较低的从业者,其选择进入大学接受再教育的倾向性较高,而且一旦其选择进入就会获益最多.  相似文献   

8.
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是“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夏普里值分解法实证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偏好对学生学业成就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控制选择性偏误和家庭背景后,互联网学习偏好对学生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娱乐偏好的影响则显著为负,而互联网使用时间控制在每日30分钟及以下的学生获得的学业成就显著更高;(2)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对互联网使用偏好与学生学业成就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是扩大教育结果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3)如果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养成互联网学习偏好,则互联网可以缩小家庭背景导致的成绩差距,起到缩小教育结果不平等的作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上,为保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政府和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和运用网络资源,确保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学习者汲取新知识和技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探索建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  相似文献   

9.
理论分析表明,收入分配会影响居民消费需求.考虑到经济运行的动态特征,有必要对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综合考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都会引起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缩小,但长短期效应的大小略有差别.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必要举措,但长短期的政策选择在侧重点上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11.
方超  黄斌 《教育学报》2020,(1):73-82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提供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学前教育经历对青少年成就发展的现实影响,讨论“去小学”化的现实必要性。结果发现:接受学前教育和未接受学前教育的青少年在学业表现、家庭特征与个体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Logit模型发现了家庭人力资本存量、经济资本以及家庭规模均对学前教育参与率的提升起到积极影响,但农村青少年的学前教育参与率相对于城镇要低2.3个百分点,显示出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非均衡分布;倾向得分匹配法揭示了学前教育经历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语文和数学成绩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但提前接触小学教育内容并不能帮助青少年赢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2.
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践中存在逆向收入再分配的"副作用"。该制度本身"个人账户"式的设计中横向收入调节功能较弱,而在缴存实践中存在着群体性差异,就职于公共部门、男性、年龄较高、收入较高、教育程度较高的职工在住房公积金的参与和缴存中均表现出显著的群体优势,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扩大了城镇职工收入差距并产生逆向收入再分配效应。针对住房公积金当前存在的逆向收入再分配问题,建议落实公积金的全面覆盖,强调"限高保低"原则,扩大对中小企业税费优惠以尽早实现住房公积金的普惠性。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以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城乡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的测量发现:研究生教育与更高的工资水平直接相关,与大学教育相比,接受研究生教育能将全体、男性、女性、农业户籍和非农户籍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提高36.4%、39.3%、32.1%、17.3%以及41.9%;是否接受研究生教育在性别与户籍间存在较大差异,与男性、农业户籍以及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女性、非农户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概率值要高出1、2.2以及2.9个百分点;在纠正了接受研究生教育决策中的自选择问题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得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约为34.8%~40%。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生教育机会供给、教育财政补偿、人才培养动态调整三个维度,提出了进一步释放研究生教育社会经济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美国的长期历史数据,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衍生模型,分析了收入不平等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间的统计关系.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是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原因,其间呈现出让"贫穷者更贫穷、富有者更富有"的"马太效应",这对于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使其向更为公平的方向发展非常不利,尤其在经济危机来临时效应更为显著.这对正处于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的我国来说更应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措施以破解这种"马太效应",以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沈健  胡娟 《教育科学》2012,28(3):48-53
回顾高等教育经历对个人收入影响的历史变动轨迹,探讨高等教育回报"价值"变化趋势,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06(CGSS2006)数据,比较研究了上世纪80、90年代、新世纪三个时期大学毕业生的教育个人回报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进高等教育回报率在不断提高,但如果考虑大学生"毕业后未能就业"群体规模与比例激增的现实情况,相对而言新世纪大学生的"价值"在"明升暗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2014—2015),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测得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在认知能力测试上比不经常参与的青少年高出0.149个标准分,当控制前期能力后,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每上升1个单位值,能将认知能力提高0.049个标准分;(2)利用分位数回归发现参加体育锻炼对认知能力处于中位数上的青少年具有最强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的异质性特征突出表现为“倒V”型曲线,而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发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能够缩小低–高分位点上认知能力的组内差异;(3)利用Probit模型发现学校作业并非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决定因素,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等课余活动的时间则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构成了挤出关系,文化资本、人力资本以及教育期望与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参与率呈正相关;(4)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发现体育锻炼影响认知能力的平均处理效应落入[0.095,0.117]的取值区间,而忽视选择性偏差将会高估体育锻炼的净效应。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在收入分配正义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为了回应这一问题,本研究借鉴最近兴起并逐渐在分配正义领域占据统领地位的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尝试在正义的视野下来构建学校教育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模型。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分解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原生运气影响收入的中介作用,这一作用被认为是"非正义"的;二是作为选择运气影响收入分配的中介作用,这被认为属于正义的范畴。本文进一步将这一理论模型转换为实证模型,并应用CHNS数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收入分配的这两种作用都有所表现,且都得到强化。尤其是前者,学校作为维持和传承原生禀赋分配不平等的中介机制作用得到快速的强化,这是由于原生运气在学校教育分配中的作用趋于强化的缘故。因此要纠正这一现象,使学校教育成为人们发挥自身意志和努力,改善未来经济生活的开放道路,首要的条件是应当保障学校教育自身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9.
大家普遍认为,教育机会扩张有助于促进社会流动和收入平等.以高等教育为例,随着高等教育扩张,低收入家庭的资优生更有可能上大学并完成大学教育,从而能够竞争有较高学位要求的高薪工作,这理应增加他们经济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近年来,一些国际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以期探讨教育扩张是否有助于促进收入平等.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入学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对促进收入分配平等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原因主要在于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的规模虽然增加,但是其收益却在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李晓光  姚远 《教育与经济》2021,(2):78-85,96
过度教育的动态变迁和收入轨迹是教育匹配领域的重要议题,但以往文献很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动态考察.聚焦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过度教育在动态变迁中的收入轨迹.研究发现:第一,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过度教育在个体职业生涯中更有可能是一种持续性现象.第二,通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控制以个人能力为代表的、不可观测且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之后,发现过度教育者的确比同等教育程度的适度教育者拥有更低的收入水平.第三,不同教育匹配轨迹中的个体收入增长曲线表明,持续适度教育者平均收入最高,持续过度教育者平均收入水平则最低,那些摆脱过度教育的个体会实现收入的迅速增长,而陷入过度教育则收入增长明显减缓甚至出现下降.这些结论有助于理解过度教育的变迁趋势及其收入效应,从教育系统、用人单位以及劳动力市场出发,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