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体学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问题,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传统文体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文体概念不仅突出文学存在的形式性相,更具有文学本体的深层意蕴。同时,古代文体学与传统文化关联紧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玉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古代玉器作为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医药等领域 ;作为精神文化 ,以玉喻德 ,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古代玉器在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人类文化成果中,法律制度可谓是一种最为复杂、最为奇特的精神创造,因为法律制度往往以一种最强烈的方式,集中突出地表达一种秩序,体现一种观念。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法制文明的源远流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绝对君权的专制统治以及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结构产生并保持了儒家正统思想,并在政治伦理方面与法家的以刑去刑思想得到了统一。因此,中国古代刑法文化也集中体现了对秩序的维护和统治者政治意识的中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5,(4):69-73
辽宁古代建筑文化具有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既是活的历史"文本"又具备世界建筑文化的意义。那些来自远古的文化信息,为城市起源、布局提供了宝贵历史依据;遗存的宗教、政治、军事建筑体现了多民族共建华夏文明,与自然环境亲近和谐的审美意识,以及中华民族心胸博大、天人合一的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6.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仕宦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仕还是隐逸,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来说是两种不同的生存选择,由于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使出仕成为古代知识分子唯一的选择,而隐逸也是为了救仕,从而消弱了学子们生存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7.
“大同”一词在古代有多种涵义,因此,现代学者对古代“大同思想”概念的理解差别很大。从近代几位著名历史人物对古代大同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出发,可以认为古代大同思想在外延上指《礼运》大同思想,在内涵上指晚期儒家吸收众家之长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商人人格的双重性,一方面指商人的本质以求利为其价值的归属,另一方面,在传统抑商政策与“贵义轻利”价值观面前,商人不得不以“仁义道德”掩盖其苟苟求利的本质,向世俗的社会公德折腰屈服,从而失却了抗争的勇气,走向与贵族联合的道路。当这种异化的人格统一于商人一身时,便胡了“儒商”的美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文化内涵模糊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真探究古代小说文化内涵的模糊性,是小说文化研究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必须对小说文化进行整体观照,从社会文化基础、社会文化心理、小说文化自身等不同层面加以分析研究,才可能搞清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且具价值的音乐美学思想,它以"礼乐"为中心,重视"和"的感情色彩,以"中和""淡和"为审美标准,追求平淡恬静美。"和"的思想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之精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复古思潮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延续几乎从未间断过。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体系的沿革和发展。作为融合了多种因素的现实载体,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脉络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复古倾向,并在民族思维惯性的作用下,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了隐逸追慕、精神修复和伪装蜕变三个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2.
"大同"一词在古代有多种涵义,因此,现代学者对古代"大同思想"概念的理解差别很大.从近代几位著名历史人物对古代大同思想的理解与运用出发,可以认为古代大同思想在外延上指<礼运>大同思想,在内涵上指晚期儒家吸收众家之长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3.
李媛 《文教资料》2010,(2):83-86
“中和”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独特的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无论是崇尚以“和为贵”礼制建筑,还是建筑节奏中的宇宙观.以及法自然的营构模式的思想。都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和”的展现。  相似文献   

14.
陈方媛 《文教资料》2009,(20):81-82
隐士和隐逸行为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隐士们的生活方式为有文化有修养的文人所推崇和效仿.伴随隐士们的隐逸生活所产生的隐逸思想又在儒道禅三家思想中得到强化,并对中国古代文化审美趣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古代画坛众多有影响的画家也接受了隐逸思想,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古代绘画的发展大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模式的文化内涵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类型规定着叙事模式,不同的叙事模式反映着小说类型各自的文化接受体系,发挥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历史演义——忠奸对立模式——正统儒家文化的载体;英雄传奇——官民对立模式——墨家文化的隐性鼓吹;世情小说——欲理对立模式——儒家文化主导的产物;神怪小说——正邪对立模式——佛、道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是重整体和谐。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和”的问题,极为重视,多有论证,内中不乏精辟之见,显现其智慧之光,发掘这些宝贵思想,对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富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其“德治”思想既有对古代“德治”思想的承继,同时又根据时势的变迁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尤其是他在选拔和启用人才时,动态考察人之德操,重视“自律”“慎独”作用的发挥及“以德治军”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从社会政治环境、人的地位及献化思潮与艺主流方面出发,对中国古代戏曲较古希膜晚出近二千年、较古印度晚出一千多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别于单纯从戏曲的的形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分析了中国代之晚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不仅反映出社会发展进程,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发展.这种不断的进化与发展也正是婚俗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基本战略,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政治文明建设作支撑,而且需要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更需要文化与信仰的支持.只有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保证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完成.而就我国现阶段的研究来看,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文化角度,特别是中国伦理学角度来研究和谐社会的建设的成果非常少见.因此,从中国古代伦理学角度研究和谐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古代“和谐”思想的发展历史,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传统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