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一天天长大,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一天,放学回家,他一脸不高兴,好像有什么委屈似的说:“妈妈,我们班里有好多同学都换了新铅笔盒了,还是双层的,我这个用了好多年,都旧了。你也给我换个新的吧!”我看了看孩子的铅笔盒说:“还没破,能用就先用着吧。”“妈妈,你怎么连个铅笔盒都舍不得买?”看着孩子幼稚的小脸蛋我不忍心了:“好吧,妈妈去给你买。”第二天,儿子拿着他最喜欢的铅笔盒甭提有多高兴了,两只小手搂着我的脖子亲昵地说:“妈妈您真好!”可是没过两天,他又跟我说:“妈妈,同学今天刚买了一支新钢笔,你也给我…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叫学生写字。教师一边巡视,一边表扬某位同学的写字姿势端正,一边又摸着另一位同学的头说他的字有笔锋。突然,教室里响起了一个很天真、很响亮的声音:“老师,你走到我的身边,怎么不看我就表扬我?”听课的老师都笑了,我看见上课的老师脸红了。  相似文献   

3.
日记一则     
12月9日星期四 今天早自习还未结束,我发现一个同学提前进了食堂。等他打好饭菜出来,我就叫住了他:“邓松,你怎么提前吃饭呢?”他支支吾吾,说不出理由。我就边走边背诵就餐纪律,与他来到食堂后面。我轻松地问他:“你觉得这个地方环境怎样?”“不错呀。”他自然地回答,“不过,大樟树下有堆垃圾。──我去清除吧。”我又问:“你一个人要多久才能搞完?”他信心十足地表示:“最多20分钟吧。”“那,你就先把饭吃完吧。”我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放学时,我在班上这样表扬他:“邓松同学是个急性子。”我顿了顿,有意观察了邓…  相似文献   

4.
换同桌     
“老师,请你再给我调一个新同桌吧,我不和王梅同位了!”张缘再次来到办公室,言辞激烈地向我要求。“又怎么了?”我问道。“我看王梅就是不顺眼,和她同桌我心里不舒畅。”听了她这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我不免思绪万千:这个张缘,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性格怪异,行为偏激,经常地要求更换同桌。  相似文献   

5.
抱歉,过了好几天才有空回信给你。你在信里问了好多问题,我就选择重要的回答吧。 1.大学期间该怎么与人交往 其实,待人接物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我觉得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师:(板书:作文构思)拿到作文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怎么写.这个怎么写的问题.就是作文构思。有没有同学不用构思,看到作文,想也不用想,倚马成文,没有吧?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了,你一般是怎么构思的?比如《我想唱首歌》这个题目,怎么构思呢?回忆一下,你是怎么构思的?想想看。(提问一位同学)你好像有想法,来,说说看。  相似文献   

7.
不知怎么的,我们班上近来流行一种新鲜语言———广告语。就拿昨天那节数学课来说吧,一个同学打了一个喷嚏,就引来了另一个同学的话:“天气变化,小心感冒。”“我感冒怎么了,用不着你管。”“那可不行,因为……”他唱道,“你健康,我快乐!”还有个同学出主意,说:“感冒?上白加黑呀!”这不,今天早上写作业时,又有同学喃喃道:“唉!那么多作业,写得我腰酸背痛腿抽筋。”一个同学说肚子疼,又传来了一个声音:“健胃是关键。”我正看热闹呢,没想到看着看着,把字写错了,忙用橡皮擦来擦,可是老擦不干净。同学见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有位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老师,杨梅我们太熟悉了我家就有杨梅树。您就让我们自学吧!我们肯定能学懂,”我高兴地说:“是吗,太好了!能说说你打算怎么自学这篇课文吗?这位同学稍微想了一会儿答道:“我可以把杨梅介绍给大家听,”另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说:“然后看看是书上写得好.还是他介绍得好。”“还要看看书上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杨梅  相似文献   

9.
爸爸:好多好多话想当面对您说,但我知道,您不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听我说,所以,我只能用这个方法告诉您,不管您看到还是看不到。还记得那次有个男生打电话来给我吗?您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骂了他一顿。恰好那天我要和几个同学出去玩,您顺理成章地认为我和男生约好去玩。无论我怎么辩驳,在您眼里我都是在撒谎!万般无奈之下,我推掉了和同学出去玩的机会,坐在家里发了一整天的呆。我万万没想到,您对此依旧不满意,居然打听到了同学们汇合的地点,进行跟踪,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您看到的全是女生,没有一个男生。面对此情此景,您又有了一…  相似文献   

10.
中午,张老师在教室里和同学们聊天。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读过许多书,看电视、听广播,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你听,有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告诉你吧,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他刚说完,立刻就有同学请教:“信息时代是怎么回事呀?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前是什么时代?”这位同学想了想,但不知怎么说好,露出一副难为情的表情。看到这种情形,张老师立即把话头接过来,对大家说:“想知道有关信息时代的事吗?咱们就以‘走进信息时代’为主题,搞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好耶!孩子们欢呼了起来……张老师和同学…  相似文献   

11.
劝架三步曲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称其为“劝架三步曲”。那一天我在教室里埋头改作业,突然有同学来告:“卢老师,陆俊和张田打架了。”我一听,笑着对他说:“你去劝劝他们吧!”没想到第二拨马上又报:“卢老师,他们打得很凶啊,我们劝不住!”我走出教室,果然,两个同学就像两头小牛顶在一块,正撕杀得起劲。劝架的同学刚把他们拉开,又使劲往回冲。尤其是陆俊,气得嘴巴都歪到了耳根下,他手被同学拉住了,心一急就用脚去揣,真有不揍扁对方誓不为人的架式。我忙叫了声“陆俊……”不料,我的话还没说,他吼得比我还凶:“我知道你又要说我不对,你总是批评我,你一点也不公平。”  相似文献   

12.
西子姐姐:我在外地上学,因此平时都说普通话。后来来了两位老乡,我们就经常用家乡话聊天,因此许多同学就批评我不该在学校讲家乡话。我觉得同学们的批评有道理,就想用普通话和老乡交谈,可又怕老乡不高兴,会在背后说我为了评上“三好生”就不跟她们讲家乡话了。我很为难。———浙江宁波市甬江镇湾头小学袁万红这个问题确实有点让你为难,但仔细想想,其实这并不是个问题。说普通话是《小学生守则》上的规定,也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一名在校小学生,没有理由不说普通话。你那两位老乡,也是学生吧?这个规则他们应该知道…  相似文献   

13.
燕子姐姐:我班上的同学特别喜欢买门口小摊上的东西,老师说了好多遍不要去买,他们还是会偷偷去,还让我给他们保密。我想告诉老师以便制止他们,又怕他们以后孤立我,说我爱打“小报告”。燕子姐姐,你帮我出个主意吧。玉山县双明小学六(5)班周淇周淇同学:姐姐在心里为你喝彩,因为你是一个特别为同学着想的人。我的意见是:首先,你应该为同学保密,但同时,你又要让他们意识到小摊的东西往往不卫生、不安全,使他们自觉地不再去买。那么想什么办法呢?你呀,可以给班主任提个建议,开一个主题班会,专门围绕花钱买小摊上商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三平 《湖南教育》2011,(12):42-42
“老师,这节自习课很闹!”一个学生跑来向我报告。“怎么回事?”“有好多同学在教室里玩纸飞机!”真是太不像话了!自习课,本来是让同学们自由学习交流的,怎么玩起纸飞机来了?  相似文献   

15.
“会,却不举手,是什么原因?”就这个问题,我在班里做了一次调查。一个小姑娘这样写道:“如果那些积极举手的同学是明月,就让我做一颗星星吧,星星也会发光的。如果他们是红花,就让我做一片绿叶吧,绿叶也能传递春天的消息。”多么优美的字,多么坦诚的表白,多么明澈的童心,我有什么理由责怪他们上课不举手呢?我不得不问自己:我们要求甚至强迫学生举手发言,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学期,我们班经常有学生上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肚子疼、胃疼等现象。经过了解,我发现好多学生不吃早餐。随后,我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有的学生在小摊上随便吃点东西。有的学生把父母给的早餐钱买了零食,还有的学生用来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学生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在“综合实践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咱们同学当中,谁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接着我又问:“你们了解到不吃早餐的危害性吗?”大部分同学摇摇头。于是我进一步问:“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纷纷说:“想”。就这样我们的研究课题产生了。  相似文献   

17.
闹闹,你好!我是一名小学生,我们班有二十几个同学都订了《我爱写作文》。我很爱看它,那些精彩的作文让我既喜欢又羡慕。那些小作者们是怎么让作文变成印刷字的呢?请你也抽空指导我一下吧。要说我有什么特长呢?可能要算下国际象棋了,我是高手哦,家里有很多我获得的象棋比赛的奖状呢!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我和好友一起出差,谈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问题几乎是一个伪问题,但确实让我们彼此感到悲哀:社会如此发展了,怎么仍然不断有学生会提出这样幼稚的问题——好友在大学写作课上说《洛神赋》写得很美,建议喜欢的同学背一背,就有同学问,背这个有什么用呢?我的好友简直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9.
梧桐爱不爱     
听说家里面下过几场很大的雪,一中一定很好看,就像我去年看到的一样吧。 夏天的风。就觉得上了大学就可以告别你了,可是没想到心里面就像好多毛球一样,牵扯、牵绊。大部分的时间还是想到一中的红楼,我们“引以为豪”的改建的大钟,然后会感叹自己怎么那么善良,对你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有两节语文课。正当我准备上课时,急匆匆地跑来几位同学,气喘吁吁地说:“老师,这节课让给汪老师(化学实习老师)上吧。我们刚把她从家里请来,我们想让她再上一节课。”看到这种情形,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我想,应珍惜学生这份真挚的感情。就这样,实习老师上了这节课。在这节课上,汪老师没有带书本讲课,也没有让学生做作业,而是让同学们就化学中不懂的问题尽管问,并告诫同学们要发愤学习。还谈了自己的愿望:很想回来。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她不厌其烦地一个又一个地解答,同学们静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