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小学生创意写作教学,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创新学生主题立意等方面进行探索,旨在研究创意写作的策略,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传统的课堂作文的限制写作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写作的模式和过程设计,改变学生独立写作文时的孤立无助状况,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通过创意写作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更愿意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更积极地发现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事情,思考生活中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68):35-36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生活,善于让学生在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提取习作素材,让学生的写作散发生活的芬芳。语文教师要激趣学生习作,有效开展写作教学,教会学生语言组织的技巧,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促使学生发现写作的魅力并主动习作。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都不高,因为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对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使得学生的写作变成一种应付,在学生的文章中,我们无法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初中语文老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写作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和源泉,作文都是学生日常所见、所感,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对作文的写作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能够接近生活实际,进而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容易下笔,同时乐于表达,引导学生能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偏离生活的情况仍比较严重。本文主要对高中生作文中生活化的选材和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帮助学生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使学生在生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反映生活,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发展语言和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学生写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要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素材,把生活素材融入写作中,使自己的写作清新而密切联系实际。本文主要探究了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以及倾听生活等方式来获取写作素材,确保自己的写作朴实而新颖,使读者久久不忘。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学科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写作是检验和提高语文的重要手段,不少写作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师应当抓住教学中的生活实际,在生活里面寻找语文教育,在语文写作里面教书育人。如今的短信、微信以及微博等都在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很多短小精悍的文章受到大家的喜爱,在教学中怎样通过较少的字数来写出一篇文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追求。现在的很多学生对于写作课程都存在着排斥害怕心理,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在写作课程上,恐惧语文写作课堂。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利用"微写作",可以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写作"的教育理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接受语文的熏陶,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8.
小学写作教学存在"范例化""模板化"倾向,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布置写作要求后,为学生提供范文或模板,要求学生根据范文或模板写作,学生所写作文千篇一律,较为刻板。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脱离了生活,作文最多只能是文字的堆砌。生活化的写作教学强调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写作中融入生活经验,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学生运作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贴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对生活的感悟中自主作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使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背诵、视听中积累写作语言:应创设多彩的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作文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引进叶圣陶先生“写作生活化”理念,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能开拓学生的取材范围和途径,在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围绕统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怎样选材”专题,从关联生活和品味生活角度,对初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分析和解读,创建“写作生活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师生都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从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可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又往往很难找到生活与写作的切入口,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也就是缺少一种从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设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  相似文献   

12.
陈承国 《教师》2013,(3):65-66
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引导学生带着一颗平常心来习作,不畏惧,也不需要捏造,真真实实地用最平常心态来习作,真正达到说真话、吐真情、做真人的目的。让学生的作文“训”在课堂,“练”在生活,“乐”在心头,让他们面向生活,书写生活,自然而作,从心而用,让他们的写作成为生活必需,让他们在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中受到人生启迪,在写作中提高思想认识,在写作中展翅飞翔。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93):60-61
低年级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经验,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不强,也没有养成长期观察身边事物从而运用到写作中的习惯,所以在低年级学生写作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在学生写作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带领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孙艳倩  于环 《家长》2024,(9):139-141
<正>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注重文本形式,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枯燥的写作任务面前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写作主动性受限,阻碍了写作水平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生活化教学理念为出发点,提出一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写作教学模式,将写作任务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主动性。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我们期望能够创造一种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写作学习环境,为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害怕,为了消除学生写作文时产生的恐惧,为了使学生乐于和愿意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就需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需要改革作文教学的模式;需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改变作文 的评价方式和批改模式;需要教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就需要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获得写作的灵感;需要让学生学会 观察生活’获得写作的真实素材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新课改也提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感官来感知生活的丰富多彩,鼓励学生能够发挥自己个性,勇于创新写作文章。在中学写作方面学生由于年龄问题写作方面的素材积累较少,而本校又是特殊学校,所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必须采取一定新颖的写作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身边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才会从身边捕捉写作素材,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从而在写作手法上有所提升。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概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生活作文教学要在根植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生在"求真"的过程中扎根生活,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并在写作中展现生活,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将学习、生活和写作融为一体。在学习与实践的整合中让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积极探究,在入境、入情、入理和入心中将生活融入写作,让写作再现生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教师应该按照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条件,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写作,在想象空间中写作,在情感共鸣中写作,在关注生活中写作。  相似文献   

19.
“生活化写作”是立足于生活的写作,是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的写作。写作训练既要立足于课堂,又要延伸到课外;既要激发并保持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又要教师适时做好点拨指导,循序渐进。将生活融入写作,会改变写作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状况,使写作言之有物;同时让写作介入生活,会使生活变得丰富深邃,情趣盎然。那么在写作训练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呢?  相似文献   

20.
"写作生活",或者学生"实际生活的充实",在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中,可以理解为:通过语文实践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要素,开拓写作源泉,让学生的作文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能凝练的生活,又可以指作文教学要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一定的社会生活服务.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文生活,拉长学生写作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生成行为,产生体验,从一定的生活中提炼写作语言,从而形成具有真情实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