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宇宙中最美丽的是自然,自然中最美丽的是绿色,没有了绿就失去了美,有了绿便有了生机和活力。你对绿是如何认识的,你和它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请以“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7,(Z1)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所谓“规定性”,无非就是要求你必须写什么,必须怎么写,这会涉及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以至标题、字数,等等。一、话题作文审题指要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是主要形式。话题作文为发挥考生的写作才能而缩小了限制性,加大了自主性,相对材料作文而言,题目的要求说  相似文献   

3.
“故事新编”是一种形式比较新颖、内容比较有趣的文学体裁。话题作文文体自选为同学们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创造了有利条件。所谓“故事新编”,即对文学或历史上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近几年来,“故事新编”这种写作手法已成为中学生考场作文的新  相似文献   

4.
此文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演绎作文话题,它提供了“演绎”的宝贵经验:①以原故事的终点作为起点,生发新的情节。老狐狸在三个方向上寻找医院的情节,反复突出其“多疑”,符合作文话题的要求。②在原故事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其性格有新的发展。老狐狸多疑从原先的狡猾发展而来,其多疑是因其失信,揭示了一个全新的题旨——诚信者才能既信自己,又听他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观照,观照自然,观照社会,观照人生,观自我。观照,即用文化的眼光、文化的胸怀去解读,去达。作文是思考,有思考的指向,有思考的模式,有考的逻辑。思考的核心和关键是思辨,即在矛盾对立一的思辨中去深化,去拓展。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文化与思辨,是当代高学生作文应该具备的两个特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一种实践的……现实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揭示的语文性质和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我县本色作文导写实验强调变作文的教为导,引导学生回归作文的三本色,即生命本色、生活本色和自然本色。让学生用自己儿童化、符合他身份年龄特征的语言(自然本色)写自己生活中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中考的钟声很快就要敲响。聚焦2005年全国50多个省市区中考作文试题,笔者对2006年中考作文命题走向做出了几点预测,供借鉴参考。一、命题形式(一)话题作文阵营继续壮大,稳坐“霸主”地位一是因为话题作文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让考生敞开心扉,唱出心灵之歌。因此,话题作文是与考生心灵最为贴近的作文命题形式。二是因为它体现了中考作文强调的“人人有话可说”的基准点,不给考生审题设置障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张扬个性,有利于智力发展和综合语文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体现“开放”为命题指向,以规定“话题”、强调“三自”为试题形式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从1999年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起,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到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辩证地设置了话题,突出了对学生理性思维和认识水平的检测,切实体现了“立意自定”的写作要求,允许考生独抒己见,话题作文真正挣脱“主题”束缚,是话题作文第一次改良。2004年高考一下子涌现出十四道话题作文,绝大部分采用思辨多元型话题,体现话题作文命题的逐步成熟。2…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从命题形式上看并无多大区别,“话题作文”也往往有一段“材料”,如“诚信”话题的寓言故事,“心灵的选择”话题的虚构故事。但其实质却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一、话题作文要占绝对优势近几年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命题形式频频出现在各类考试(尤其是中、高考)中,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根据《2001年全国中考作文详批与精点》一书统计,在40个省市的中考作文中,以话题作文命题的就有28个,占了70个百分点。这么高的百分比说明了什么呢?一是“话题作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自由联想、想象,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二是因为它体现了高、中考作文所强调的人人有话可说的基准点,符合教育部“不给考生审题设置障碍”的要求,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的智…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6,(3)
[话题引申]作文贵在情真,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情感类话题作文在这方面的要求与一般作文有所区别,题目中一般都有“叙说真实故事”或“写出真情实感”之类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乐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起高远的生活目标,产生高雅的生活追求。亲情、友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就离不开亲情、友情。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友情和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友情和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友情和亲情在意,世间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的特点,受到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话题作文自然也就成为初中写作训练的重点。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拟好题目话题作文的拟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只有扣题而写,文章才有发挥的天地。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其次,标题要有文采。作文题目拟得“短”“精”“新”“巧”,会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拟题运用修辞手法更会闪现亮丽。比如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第一个青苹果…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和尚在禅房里讲经,百鸟全飞来了,猛兽也驯服了,路上的小贩们也都放下担子来听。这不是佛法无边,而是老和尚巧妙设色的结果。这里的“色”,就是行文要有文采。那么,怎样才能“有文采”呢?笔者认为,讲故事,引名言,写诗句,都是话题作文巧妙增“色”的方法。一、讲故事,引人入胜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生命的真谛。因此,在话题作文中,根据要求恰当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哲理故事等,会使文章引人入胜。例如在写以“勤奋”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讲述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韩愈“口不绝吟于六…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话题” ,就是谈话的中心 ,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比如说 ,“创新”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 ,它可以引发出人们无数的见解。又比如说 ,某个故事、某则新闻、某次科研成果、某部影视作品———都可以作为“话题”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引发人们的议论、引发人们的抒情 ,也就是引发人们心中想说的话。由此可知 ,在我们的作文课上 ,在我们语文试卷上 ,由某个设置好了的“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形式与我们习惯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话题作文有如下特点 :l.文体灵活。学生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次作文,我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课后择其一而作:一是以“健康”为话题;一是以“幸福”为话题:一是以“读书真好”为话题。要求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文体不限。两天后,作文全交上来了,但批改的结果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作文符合本次的要求: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6.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2,(9):51-51,F004
2001年高考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评分结果显示,以下三种类型的作文得分最低,是话题作文的大忌。一、审题不清,偏离话题。2001年高考作文题,先讲一个青年抛弃“诚信”的寓言,然后要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考生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  相似文献   

17.
连续三年的高考“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可以编写故事,即写成记叙文。但从实践来看,考生采用编写故事作文的比例较少,大都是谈感受、发议论,写成议论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议论文过“热”,记叙文过“冷”。  相似文献   

18.
《2003年高考语文说明》表明,2003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文第一步就是审题。每年高考中都有一些平时语文素养很好、作文水平很高的考生在“阴沟里翻船”——很明显,作文被人家判为“离题”了。痛定思痛,不难发现,这尴尬“都是话题作文中所给的材料惹的祸”。一道高考作文试题往往可以分为“标题”、“材  相似文献   

19.
山东卷【试题解说】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试题,试题先提供了一则古代石匠造屋的故事,而且,明确地指出这个故事的寓意——“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要求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在  相似文献   

20.
《考纲》在“写作”部分的基础等级中谈到高考作文的两个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近年来,由于高考作文题考的是话题作文,不少人便误以为话题作文没有审题要求,写什么样的文章都不走题。其实并不然,从阅卷的实践看,每年都有考生写的文章所谈的内容远在提供的话题之外,这些考生作文的文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