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理念正日益影响着学校教学实践的变革,尤其是教学方式的转变给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在执教品德与生活课的几年教学实践中,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不断探索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接下来,我就谈一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方式变革,开展有效活动的具体思考。一、营造教育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注意营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氛围和形成多样化的渠道,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如在执教北师大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部分教材已经使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深刻体会和真正发挥其教育的实效,本人就其课程的基本特点谈点自己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主要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程。首先,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科学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品德与社会”将品德、行为法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特点与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新教材具有呈现方式的交往性特点,应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学;新教材具有活动性特点,应大力实施活动化教学;新教材具有意义生成性特点,应大力开展和推进体验性学习;新教材具有延展性、非固定化特点,应特别注重开放性教学;新教材具有教育观点的渗透性特点,应让儿童在孕育生活感受的同时,伺机对其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就是因为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不仅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培养了学生在一种现实环境中基本的道德意识。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生活》课,如何从课中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识呢?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材只被当作单向传输知识的载体和工具,教师只注重对文本的讲解、传授,遵循明理——激情——导行的教学流程,通过故事、儿歌、名人名言、辨析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没有主动的发现,没有平等的交流,更没有反思与批判,只是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有:第一,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就必须学会尊重培养对象,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必须回归儿童生活。首先,品德教育要从生活中来,淡化教育痕迹;其次,品德教育必须到生活中去,重视生活实践。第三,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把握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主要有:第一,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就必须学会尊重培养对象,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必须回归儿童生活。首先,品德教育要从生活中来,淡化教育痕迹;其次,品德教育必须到生活中去,重视生活实践。第三,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周学松 《山东教育》2004,(31):51-51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个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与教师以往熟悉的思想品德课程有比较大的差异,在课程实施方面具有特殊要求。因此,正确理解课程活动性特征,灵活设计学生可直接参与的活动,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成为实施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处理好与其它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如:教学《上学歌》一课,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憧憬学校生活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了儿歌中的《上学歌》,并让会唱的学生唱一遍,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上学最想干的事画在本子上。通过听、看、唱、画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了上学的快乐,对学校生活产生了热爱和憧憬。这就实施了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等“多学科的整合”。二、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限度如:在教学《我是家里的开心果》一课时,笔者让每个学生回家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洗菜、送水、端茶、扫地等,使他们体验到…  相似文献   

11.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小学阶段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不是以说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致力于创设全新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正>《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主要核心体系,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体验、感悟为主要认知方式,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更好地在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既承载着学生的德育教育,又肩负着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以教材为主体,结合生活实际""巧用生活资源,使教学生活化""走出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品德和生活的结合,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课程以来,活动性成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基本特性。本文试从开展活动的时代要求、基本要素、实施策略等诸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崭新的面貌问世,其特点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这门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为此,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验中成长。以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案牵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崭新的面貌问世,其特点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  相似文献   

18.
1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现状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一位教育专家说:“德之重,人之魂”。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是何等重要。然而,很多乡村学校基本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小学德育教学现状基础上,结合本人《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实际经验,提出了在环境保护、敬爱生命、孝敬父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教学案例中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教材于2003年秋季与我们见面了。我校一年级和三年级共17个班级参与了这套新教材的实验工作。从实验情况看,新教材得到了全校师生及家长的一致欢迎,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