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与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中的"地球与宇宙"主题为例,尝试从STS教育的内容、体现STS教育理念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两个维度来比较与阐释。在STS教育内容层面,两套教材都关注了科学(S)与社会(S)的关系,也呈现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在科学(S)与技术(T)关系层面的缺失。对于STS教育理念的呈现方式,一方面表现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关注,也彰显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对探究问题的明确性、有效性的不足;另一方面突显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与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中的“地球与宇宙”主题为例,尝试从STS教育的内容、体现STS教育理念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两个维度来比较与阐释。在STS教育内容层面,两套教材都关注了科学(s)与社会(s)的关系,也呈现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在科学(S)与技术(T)关系层面的缺失。对于STS教育理念的呈现方式,一方面表现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关注,也彰显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对探究问题的明确性、有效性的不足;另一方面突显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是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选取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篇短文《科研经费》,通过对其内容和版块设置的全面介绍,分析得出该短文的3个特点: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优化学生原有的思维模式.文章还对比了中国高中物理教材,提出了如何在物理教材中编写科学探究的内容及教学实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鲁桂红 《科学课》2009,(1):36-38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材中的物理实验,在新课标教材中都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这使实验教学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何为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是这样定义的: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  相似文献   

7.
对比了人教版2012年九年级《化学》教材和德国《今日化学》教材导论章节中对科学探究学习的编写,指出两种教材都以实验作为重要载体来引入对探究的体验和学习,但在具体实验内容的呈现顺序、表述方式等细节上则有较大不同,从而反映出两种教材关于科学探究等方法类知识学习设计思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前小学的《科学》教材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明年小学《科学》教材要从一年级开始,也是《科学》教材的一次重大改革,教师作为教学引领者,当然要及时改变自己。但是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有许多问题、许多现象会困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就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殿堂向导,盼望着学生早日爱上科学,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9.
按照鄂教版《科学》教材的总体安排,六年级以“地球与宇宙”为主体内容开展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六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主题单元,是学生认识地球的重要单元。学生通过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要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大部分水域和小部分陆地构成的,还要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和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并有意识地建立“地球档案”,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是小学生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小学科学在教学现状及其师资培养方面的不足.以广西崇左市、南宁市各小学所使用的《科学》教材为例,统计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及其覆盖面.提出了地方院校的小学科学老师的职前培养应从切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实际角度出发,以物理师范生为主要的培养对象,开设以物理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其它学科的科学探究课,让学生真正学会探究,开展科普自制教具与展演,切实提升物理师范生的探究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浙教版《科学》教材对研究内容和素质的选择并不作刻板的规定,而是提供由科学老师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特别提倡由学生参与教材资源的开发。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科学》课堂愈发显出勃勃生机。但是,通过听课和教学研究,笔者发现,在目前《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误区,下面就几个课堂案例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教师百花园     
《小学自然教学》2014,(4):F0002-F0002
王素英 北京市朝阳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研员、北京市劳动模范、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市学科带头人、“做中学”优秀实验教师、朝阳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区科学技术管理十大专家等荣誉称号。指导区内数十位教师在全国、北京市赛课活动中获奖,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及市级骨干教师13名,区级骨干教师50名;参加了国家级、市级多个课题研究,撰写了70多篇论文、案例及课堂实录;承担了“大象版”《科学》教材和“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承担首师大《科学观察实验报告册》1—2册的主编及编写工作;主编了《在“做中学”实验中的探究》、《小学科学探究与实践》和丛书《低碳生活读本(小学版)》,出版了57万字个人专著《根植于沃土》和《读懂学生的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3.
《地球真的不动吗》是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六单元,是本册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教材围绕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展开认识活动,分别承担了对原因、对结果等进行”猜想与假设”的二级目标的训练任务,力求达到“能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假设”的二级目标。本单元设计了两个活动标题,分别是《白天与黑夜》、《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教材引领学生通过这两个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李振东  关兴莹 《物理教师》2021,(2):74-77,84
2018年全球第三大教育集团霍顿·米夫林·哈考特出版了美国最新的科学教育教材《科学的维度》.文章以“物质科学”内容为例,从教材内容选择、内容编排、栏目设置3方面归纳教材编写特色.研究发现,该教材内容选择显化了科学观念;教材编排方式聚焦了核心概念;教材栏目体系支撑了“教”与“学”.深入分析美国《科学的维度》编写特色对我国科学教材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是科学教育内容选择应关注科学观念;二是科学教材的内容表达应密切围绕核心概念;三是科学教材编写应注重教材栏目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能量的控制》是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在前面充分了解了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基础上,本课对能量的控制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6.
胡近勇 《科学课》2008,(8):36-38
大象版《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进行编写的,每册教材(六年级下册教材除外)都由"探究过程技能训练"单元、"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和"探究的探究"单元三种单元组成。三种单元按照"初步体验——重点训练——回顾反思"的探究能力培养路径,构成了一个"扶——放——反思与总结"的渐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启蒙》丛书是我国第一套美国小学科学教材的全译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次出版印刷(万学、姜允珍等译),这一套科学教材的英文版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被多数美国小学选用.自2009年引入我国后也受到科学教育领域专家、一线教师及家长学生的喜爱与好评.但以往对这套教材的赞誉往往停留在直观感受,结合科学教育相关理念和教学实践尝试对其进行评价的论述较少,本文尝试结合科学教育领域的一些理念,结合自己近两年在教学中的借鉴与引用,对其生命科学领域部分的特点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以来,浙江教育出版社与培生、麦格劳一希尔等教育出版集团合作,先后引进翻译了《科学探索者》、《科学发现者》和《科学启蒙》丛书。将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美国中小学教材完整地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展现了国外科学教育的理念,为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本刊邀请《科学启蒙》的主译向读者详细解读这套丛书的特点,同时就科学教材建设等问题采访了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江忠先生。  相似文献   

19.
一、适时呈现教材不少科学教师上课时很少要求学生使用科学教材。对此,我认为科学教师应当适时鼓励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把握好探究要求,让探究更有效。例如,《哪种材料硬》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20.
吴萍 《天津教育》2022,(1):144-146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和项目研究组的课堂观察、对科学学科育人价值展开思考,阐明了育人的含义以及与育人教材的关系,提出基于教材探索育人价值的策略与实施路径:对比教材,巧设科学探究之"眼",助力育人价值;分析教材,聚焦科学思维方式,强化育人价值;挖掘教材,创设体验情境,凸显潜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