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徐慧欢 《大观周刊》2012,(18):288-28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成为素质教育中的生力军,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已经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及家长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音乐艺术教育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2.
杨琪 《海南档案》2010,(1):25-26
音乐艺术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文化水准和精神,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艺术档案记载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轨迹,反映了当地音乐艺术的特色是党和国家宝贵艺术财富。做好音乐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我省建设文化大省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袁钺 《声屏世界》2022,(1):46-50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与电影作品中的视觉代码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电影《归来》的音乐创作者与导演格外注重影片的精神特质与人文情怀,体现出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在这种克制、隐忍的叙事风格中,电影音乐对渲染时代环境、刻画人物形象以及营造影像意蕴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京芮  张颖 《今传媒》2023,(5):78-82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众艺术,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普及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上甘岭》肩负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传播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主流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具备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立足于美学视角,根据电影艺术的特殊性,深入剖析了影片《上甘岭》的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艺术元素,解析了影片的历史真实书写艺术真实之美、线性叙事表征影片结构之美、声画融合直抒音乐之美,探讨了鼓舞人心的抗美援朝精神的美育价值,旨在挖掘电影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引导观众获得审美体验,感受红色经典带来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汉代音乐艺术的审美精神,阐述了汉代音乐审美精神的内涵和底蕴,以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汉代音乐在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宁 《兰台世界》2014,(7):100-101
中国古代东北泛指中原疆域之东北部,虽因时代变迁而有伸缩,但自元代起,东北音乐艺术则在保留着北方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广泛吸收了中原及其他诸国的音乐成熟,使之元代东北音乐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  相似文献   

7.
杨天宏 《青年记者》2012,(15):77-78
电影音乐是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被人们称为"画面音乐".它一方面具有抒情性、表现性、节奏性、韵律性等音乐艺术的特性,另一方面又有互动性、综合性、画面性、造型性等电影艺术的特性.每一部影片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影片中音乐的运用能够将音乐与电影主题结合起来,帮助观众记住并识别出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虎翼 《兰台世界》2014,(12):131-132
文章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汉代音乐艺术的审美精神,阐述了汉代音乐审美精神的内涵和底蕴,以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汉代音乐在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东北泛指中原疆域之东北部,虽因时代变迁而有伸缩,但自元代起,东北音乐艺术则在保留着北方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广泛吸收了中原及其他诸国的音乐成熟,使之元代东北音乐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音乐文献呈现的特征,论述了音乐文献整理的内容,从中可以具体感受其群众艺术审美习惯和情趣变化,成为后人重新认识历史的一个重要捷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新媒体的发展,音乐设计已经成为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而作为新媒体的载体,音乐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形式上是移植过程,理念上却是原创设计。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原创音乐以冰山模式推进形式传递中国陶瓷情感文化,为新时代的受众群体所接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动态攫取传统陶瓷元素形成音乐,来总结出一个或多个音乐形成的模式,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具有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杨宝刚 《新闻爱好者》2017,(12):108-109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资源,在当代得到了更大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大众传播时代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更是成为当前音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关键动力。当大众传播的概念进入了音乐传播的领域之后,音乐教育的教学观念和创新实践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曾遂今教授是当今音乐社会学和音乐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3.
王爽 《记者摇篮》2004,(7):58-58
电视,是一种以传播图像为主的电子技术,它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过程。近10年来,音乐在电视节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受人们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从而,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载体——电视音乐在我国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电视音乐是将画面与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欣赏类节目,它不同于普通的电视节目,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电视散(诗)文、歌曲MTV、音乐风光片、专题片和公益广告片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载体,作为音乐之灵魂的旋律都应置于首位来考虑。尤其应考虑的问题是:旋律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吴小丽 《新闻爱好者》2017,(12):118-118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功能就是用有意义的音乐和韵律来打动人心,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还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都应该通过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实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艺术目的。郑文雅编著的《音乐鉴赏》是一本适用于高校素质培养课的教材,高校大学生或者其他音乐爱好者都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更好地领悟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程迎接 《兰台世界》2015,(3):155-156
《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的组诗.《九歌》独特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浪漫精神、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将中华民族的神话、宗教、历史、天文、地理等古文化史,都非常巧妙地编织在绝丽的篇章里.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广播正在走向“窄播”的时代,尤其各电台的音乐广播更是随着电视的挤压和网络的发展日渐趋于个性化,听众对音乐广播的感知,从一个个单一音乐节目细节式的体验,逐渐变成了对各个音乐频率整体的感觉。听众不再有耐心地去等待某一个特定音乐节目,而希望一个音乐频率播出的音乐内容是相对恒常、稳定、带有陪伴性的,因此办类型化电台成为了如今音乐广播工作者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王悦 《新闻传播》2024,(3):15-17
作为中国音乐院校最早的学报,《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承担着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该刊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栏”以“专栏—专题”为形式反映音乐历史变迁、关注“典型音乐人物”、体现上海的本土特性、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品格。为更好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功能,地方音乐学院学报可尝试从捕捉前沿热点,紧跟时代需求;立足优势学科,把捉内部脉络;观照本土特色,梳理民族文脉;做强品牌栏目,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音乐艺术》为音乐期刊探索和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周丹 《编辑学刊》2021,(3):91-95
20世纪20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持续繁荣的时期,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文章通过回溯100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图书出版,主要是音乐图书出版的状况,希望为音乐图书出版的未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董卫红 《兰台世界》2013,(11):140-141
词调音乐,又称曲子词,是宋代最具有时代特点、流行极广的一种艺术歌曲形式.在宋代词调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词调音乐发展成为民间广泛流传的典型古代声乐艺术形式之一,而且将宋词推向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0.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不仅仅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典范,更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发明和创举.作为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乐器,钢琴在传人中国之后,又经过不断的沿承和发展,在现代音乐发展的历程上树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