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西方传播观的差异“我思,故我在!”没有比笛卡尔的这句话更能一针见血地概括西方近代社会的特点的了。“我思”意味着我们人类是理性的存在,西方的近代社会可以说是人的理性能力得到高度发挥的社会。追溯西方近代社会,人们都用理性的目光去理解世界,其结果带来了科学和技术的飞跃性的发展。在人类所具有的理性和感性两个特点当中,西方的近代社会更加肯定和重视了理性这一特点。自从有了笛卡尔的这种豪迈宣言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人的合理性为中心的。即,绝对地信赖人所具有的理性,以此为基础,把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视为理所当然,进而…  相似文献   

2.
张伟霞 《大观周刊》2013,(10):195-195
有位名人说:“功利的危害是导致人的狭隘: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人是看不见水的;功利狭隘的人说到底是没有出息的,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为此,用充满诗性与理性的教学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呼唤精神家园回归的社会中,意义重大。我在日常调查与分析中发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课改面临严重的功利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来北大学生武小锋找不到工作的事被广泛讨论,笔者也注意到相关报道和评论,但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很多报道和评论当中,都用了一个词,那就是“北大才子”。为何不用“北大学生”而用“北大才子”?我想这个称呼虽然可能是一个无意识的选择,但正是这种无意识中的状态,背后隐含了一个社会性的共识,那就是“北大”必然与“才子”并用。北大学生都是才子吗?显然不是,这无须证明。能考上北大就是才子,这显然是一种单一评价观念。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智能都表现在多个方面,所不同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些智能优势和特长,不同组合就使得每个人能力结…  相似文献   

4.
“概括”是新闻写作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是驾驭新闻语言必不可少的表现方法。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抽象概括”与“形象概括”。所谓“抽象概括”就是:抽象事实,概括本质。在语言表现上,抽象概括的内容理性色彩浓。比如,雷锋的事迹丰富多采,雷锋的精神丰厚深刻,周恩来总理则把雷锋精神和时代特色概括为四句话。所谓“形象概括”就是:借助形象,概括本质。在语言表现上,形象概括的语言出形象,感性色彩浓。比如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有不少记者写不出既生动又有深度的新闻呢?除思想水平、采访作风的原因外,就是写作技巧差,苦于缺乏表达能力。主要是缺少点文学修养,需要有点“文艺细胞”。有的记者往往是理不屈,词早穷了,写来写去就是那几句话。我发现,搞报纸工作的人,除副刊编辑和常写报告文学、通讯的记者外,多数记者文笔不活,这几乎是记者的“职业病”了。我自己当了十几年记者,就深深患了这种病,常常苦恼,不得解脱。这种“职业病”在报人写给报  相似文献   

6.
一位哲人说:“感性是人的眼睛,理性是人的双腿。缺乏感性的人是瞎子,缺乏理性的人是拐子。”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判别一部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如何,关键是看它叫座不叫座。新闻报道亦同。而“叫座“的关键又在于你的话怎么说,说得让人中听不中听。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话。这里所说的“自己的话”,就是有性格特点的话,其本质应当是有群众性格特点的话,是贴近群众,令群众可亲的话。我以为,能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不易。这需要在采写报道时自觉地完成“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现实感觉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对周围的新闻现象认真观察,再把它放到“大局”的盘子里称一称重量,从理性角度认识它的内涵。第二个飞…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在农村,有快乐的童年也有很多梦想,但从来没想到会成为一名记者.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人生轨迹似乎也和新闻不着边. 到现在一直被追问一个问题,作曲系毕业生怎么成了一名记者?其实,作曲需要感性和理性完美的结合.我长于理性而音乐的感性却一般,说得直白点就是我缺少作曲天分.  相似文献   

9.
刘声东 《军事记者》2009,(11):42-43
人的感觉有时候是捉摸不定的。值班看稿签稿时,不时地听编辑部的领导和同行评价记者得失,有表扬也有批评,有赞叹也有遗憾,便让我心里“蹦出”了“记者功利与记者功力”这个题目,且产生了不少感想。虽然这些感想和感觉不那么成熟.我还是愿意随手记录下来,把这枚“青橄榄”奉献诸君咀嚼。  相似文献   

10.
进攻与防守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记得这是小时候经常听到爸爸说的一句话。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一直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今年世界杯中瑞典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那场以0比0告终的比赛,让我茅塞顿开,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彭玉 《档案时空》2016,(12):11-11
一个人在生死攸关的手术之后,醒来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是问“手术怎么样?”或是说“好疼!”,也许还会说“别担心。”但杨君辉在肾癌手术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问:“有人打电话找我吗?”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是什么样的一种信念,是什么样的一种追求,是什么样的一种执着,能让一个人在跨过生死后,首先关心的是工作,而不是自己的身体,不是家人。  相似文献   

12.
杜晓蓉 《当代图书馆》2010,(3):73-75,26
《当代图书馆》要在自己的刊物上介绍一批省内有影响的图书馆学者。他们让我写一写赖伯年先生。当我向赖先生表示这层意思时,他微笑着说:“我的那些事你们都知道,没什么好写的。我只有三句话:我这一生,与书有缘,与图书馆有缘,与图书馆人有缘。”我根据这三句话,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人的生命皆是其自身外向与内向、理性与感性的组合,绘画大概亦如此,感情是动力,而理性是方法,大师们皆有其动人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常藏有其内在的“自我”。  相似文献   

14.
记者是什么?     
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路举办的一个宣传活动上。一条红布横幅赫然出现在闹市街头,上书:记者也是公仆,不当无冕之王。这条横幅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让这无数的人有一种怪异的心理感受,用一个贴切点儿的词就是七上八下。 其一,公仆本是一个让人感到亲切的好词,它最早出现在马克思著的《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原话是:“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  相似文献   

15.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是从写一句话开始,再到写两句话、三句话,才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的。 记得有一天,我在班里觉得无聊没事干,就随便翻了翻《前卫报》,无意间看到报纸上有个《思想火花》专栏,虽然它刊登的就是那么一句话,但读后却让人很受教育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 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何亮洁 《大观周刊》2012,(23):51-51
设计中图形表达寓意的过程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图形之间的组合能否让人清晰的推断海报的含义,或是通过视觉上的感受让人直接快速的看到海报所表达的意思,哪种方式更值得我们学习,我将围绕这两种方式阐述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24-24
很多人说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一把手工程”这个词,因为“一把手”总让我想起“一把抓”.每个CEO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信息化在被这一把抓的时候,会不会从指缝中滑落出去。  相似文献   

19.
天曦 《青年记者》2004,(11):9-9
我喜欢文学,因为文学是感性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觉得感性的文学适合我。做记者之前,我不懂一个感性的人是不适合做记者的。但是,我执意地要做一名记者,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那么神圣与光荣。只要有一天哪怕给我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不会放弃。我就是抓着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走上了记者的道路。在我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时,我是一个多么感性的人啊!  相似文献   

20.
“记者、记者,翻译成白话就是记的人。” 这是四十年代我在重庆新华日报当记者的时候,陈家康来我们采访部谈天说的一句话。他是周恩来的秘书,很有才,建国以后当过驻外大使。 这本来是闲谈中一句开玩笑的话,我却宁愿把它看成讽刺,看成提醒。我愿每个已经或者准备当新闻记者的人听听这句话,好好想一想,提高警惕,万一当成了“记的人”,那就真正可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