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手机以其短信的广泛使用而成为一种新兴媒介并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的拍照手机更是以传播信息方便、形象、逼真而成为市场新宠。根据美国市场调查维森根(Visiorigatn)公司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在2003年全球共卖出了5500万部可拍照手机,占据手机市场14%的份额。2004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6.7亿部,其中拍照手机出货量为1.9亿部;拍照手机销售额将高达456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知道,北京天安门城楼两侧各有一条横幅大标语:东侧为“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西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但是,在1949年10月开国大典时,东侧却不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而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这两条标语是由当时任新闻总署署长  相似文献   

3.
"万岁"一词,其源甚远。读先唐乙部之书常见此语,然用例漶漫,真义非一,非望而可知者。寇准之废,起于狂民迎其马首而呼万岁,遂为街使王宾推奏。由是知宋时"万岁"乃天子禁脔,非人臣所宜,然观班马诸篇则无此俗,盖"万岁"御用乃后起之事,即如霍布斯鲍姆(Hobsbawm,E.)所谓"被发明的传统",今拟对此问题追踪蹑迹,略作钩考,不惟董理"万岁"文化意涵之演变线索,亦冀借此一窥皇权礼制建构过程之一端。  相似文献   

4.
钟新 《传媒》2004,(7):54-55
2004年5月,在纪念"五四"运动85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各自举办了一场晚会,分别命名为"青春"和"青春万岁",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张扬青春之美丽,而那些在具体形式上的不同又与电视台的功能和晚会的定位有关.两台晚会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5.
2011年2月21日-27日《书刊报》第4版刊登《蒋介石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该文开篇说:“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9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了‘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  相似文献   

6.
1999年5月17日,日本京瓷公司发布了首款拍照手机;2004年,索尼爱立信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百万像素的拍照手机;同年,夏普推出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拍照手机;2008年,由三星公司推出的千万像素拍照手机问世;2012年2月,诺基亚公司推出了4100万像素的手机,堪称“可以打电话的相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兴起,手机摄影者将原创的图片通过社交网络分享,实现了扩散式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罗安平 《青年记者》2006,(20):60-62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黄健翔在现场解说意大利与澳大利亚比赛时,因在最后三分钟情绪异常激动,高呼“意大利万岁”,并对失利的澳大利亚队语带嘲讽,引发了球迷和网民极大争议,形成“挺黄派”和“倒黄派”,新浪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黄健翔的解说,前者略多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场保护乞讨儿童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2011年初,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发起该活动,而这场活动的参与者,则是上亿微博的拥趸.这其中,有一个叫邓飞的记者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9.
“读了你们的报道,我喊一声‘党报万岁,党报记者万岁’……”这是我们采写的一篇关于“假民工”的批评报道见报后,当地一位叫商建华的离休干部在给我们的来信中说的第一句话。读着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干部满怀深情的来信,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的我眼睛湿润了。我在深深地思考,读者为  相似文献   

10.
魏艾民 《军事记者》2011,(10):62-62
标题所问,是近来看到一篇文章引起的。该文的标题是《蒋介石大喊"毛主席万岁"》。现将其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开头部分,全文摘抄如下: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  相似文献   

11.
说"万岁",都知道是皇帝的代称,是封建时代臣下朝见皇帝的称呼,现作为欢呼祝颂的感叹词,如"×××万岁"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的数十个军中,也有一支被称为"万岁军"的部队,那就是38军。那么,38军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又是何等战功使之成为军中骄子"万岁军"的呢?  相似文献   

12.
3月21日,上海解放日报在一版显要地位报道了我国男、女排球队双获冠军的同时,还及时刊登了复旦大学师生在20日夜晚集会欢庆的动人消息。这条新闻,报社于零点接到复旦大学新闻系马申同学的电话发稿后,编辑及时编发,到3时47分报纸开印,速度非常快。这条新闻的见报,不但速度快,而且内容真实、新颖,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复旦大学师生在欢庆活动中,高唱国歌,高呼:“中华民族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中国男排、女排精神万岁!”……。看起来就这么一件事,但是他们喊出了10亿中国人民的心声,联系当前进行的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大笔写正义——张金柱案报道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月12日上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金柱案进行了宣判,罪犯张金柱被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受害人的家属在判决后,当庭高呼:“法律万岁!”  相似文献   

14.
我是抚顺矿工报的摄影记者,主要采访对象是矿工,所以经常到井下拍照。井下拍照比井上拍照要困难得多,就井下拍照来说,在大巷道和在掌子头拍照又不一样,在超级瓦斯矿井拍照就更加困难。我感到,在井下采掘第一线拍照,完全依靠“抓拍”是不行的。井下唯一的光就是矿工头上的矿灯,要拍好照片,主要还要靠闪光灯。闪光灯只能对准矿工头上的矿灯聚焦,而工人在打钻时,震动很大,矿灯忽左忽右,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当我读到肖敏先生献给教师节20周年的长诗《教师万岁——献给教师节二十周年》时,一时惊觉,时光如飞,20年真是转瞬即逝,弹指一挥间。  相似文献   

16.
马毅敏是晚我多年的南开大学的小师弟。他从小酷爱摄影艺术,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摄影专业毕业后,20世纪90年代初调入新华社山西分社任摄影记者。前些时,久未谋面的他突然登门造访,给我带来两样东西,一是一幅他自己制作的古代壁画宣纸摄影画轴,一是登载他若干作品的画报。看着他的作品,听着他侃创作经,真叫人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十多年来,马毅敏在他的职业摄影生涯中,本已小有名气,但他仍以创新为己任,坚持独辟蹊径。他经常利用外出采访和节假日采风拍照,在实践中积累素材,在拍摄中获取美感。为了拍摄古代壁画精品,他的足迹遍…  相似文献   

17.
这是2005年10月17日《羊城晚报》的图片栏目《手机抓拍》。随着拍照手机像素的不断提高,手机拍照以其携带方便、一机两用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抓拍新闻照片方面已经开始挑战数码相机。《羊城晚报》应时开设这一栏日,无疑给手机拍照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8.
谁先喊出了"毛主席万岁"口号往往是人们表达感情心绪的特殊语句。即兴呼喊"毛主席万岁"也是这样。现在已经很难确证它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最先喊出来的。1939年7月20日下午,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在延安的中央政治局领导全体出  相似文献   

19.
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笔者曾见到《天津日报》发表的一篇《马铃薯万岁》的小品文,该文描写一位农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去推广栽种土豆的新技术。该技术人员的讲话都是介绍马铃薯的优越,但就没注解一下马铃薯就是土豆。听讲的农民更不知道土豆就是马铃薯,以为是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引进的什么先进东西。当这位技术人员正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在听众中一人高呼了一声“马铃薯万岁”的口号,接着众人一块儿喊,闹出了轰动一时的笑话。产生这个笑话,小品文的作者本意是讽刺当时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新品速递     
<正>三星I8910:800万像素的拍照手机,触控S60第五版系统三星i8910采用直板触屏设计,该机配置了一块3.7英寸的AMOLED屏幕,分辨率为640×360,显示效果相当细腻。同时该机还采用了8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笑脸快门,自动对焦、人脸识别等功能,配合LED补光灯,拍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