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体育运动中,体育锻炼的习惯对运动效果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体育锻炼习惯的内涵、学生锻炼习惯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学生个体、学校、老师以及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各种因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在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且比较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它是终身体育的前提。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心理过程,并表现出相应的心理特征。学校体育阶段,则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以泉州师院附小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小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因缺乏自我锻炼的习惯而在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红 《中华武术》2018,(12):38-38
当代小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将教学重心由体育教育转向对健康习惯的培养。小学体育教育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习惯。本文中笔者先分析了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对具体的培养策略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结合小学生居家锻炼的实际情况,从内容设计、场地器材、运动负荷、动作噪声、视频呈现方式五个要素进行阐释,以期提高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实效性,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联系目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通过调查表明,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影响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其内在因素包括体育态度、体育动机、体育兴趣等。  相似文献   

7.
家庭体育环境对广西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家庭体育环境可以促进家庭成员参加体育锻炼。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广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及其家庭体育环境进行研究得知广西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的比例较低,家庭体育环境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习惯的培养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受到许多教育家的重视。我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不 良的原因,主要是平时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要想改善我国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身心迅速成熟而富有巨大变化的时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培养中学生的健康行为习惯是体教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使学生在提高了体能素质的同时,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体育是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以体育道德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对于这个问题,小学生的认识是很肤浅的。正因为是个薄弱点,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我们要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我们要通过在课堂中的“穿”和“用”教育,使小学生认识到合理的生活需要应该得到满足,更要引导学生把物质享受和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变革。它打破了我国学校体育几十年一贯制的格局,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 ,对当前本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牡丹江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 ,情感因素是影响体育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 ,已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不多 ,运动设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习惯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得出抓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对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含有98项问题的问卷调查,对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消费意识和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培养青少年儿童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已经成为目前学校体育的主要工作。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各城区16所中学的初中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被调查人群在进入青年时期之后,尤其是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就会出现中断参与体育活动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进行归因分析,揭示北京市中考体育加试开展的现状与不足,结合专家意见提出相关对策。1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健  潘明 《体育与科学》2000,21(6):48-51
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预期结果,体育课程目标是各个时期教育思想、价值观念和对体育教育功能认识的反映。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体育课程目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课程理论,探讨了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并据此提出了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要完成增强学生的体质,而是通过体育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增强体质服务。体育教学应该把工作重点从依靠体育课的时间去加大运动负荷和增加练习密度转向为学生现在和将来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方面上来。  相似文献   

19.
课程目的不仅在于增进身体健康,而且还有传承体育文化,培养终生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建立“课程目标——领域(或直接称为内容)目标——水平目标(或年级目标)——某水平的内容目标”的目标层次体系;取消“运动参与”的单列目标,将“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等目标内容纳入其他目标中;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合并成为“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取消“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设“思想品德”或“品德与行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课程的实际实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