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具体性与抽象性的统一。主观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教育者营造性环境、教育对象感受性环境和传媒拟态性环境,它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价值在于相互确证。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客观环境等,扩展主观环境之间的同构性,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具体性与抽象性的统一.主观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教育者营造性环境、教育对象感受性环境和传媒拟态性环境,它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价值在于相互确证.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客观环境等,扩展主观环境之间的同构性,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真理是客观的,具有客观性;谬误也是客观的,也具有客观性。谬误的产生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矛盾运动的必然性,既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确立谬误的客观性能够解决有关哲学难题,保持哲学原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学界一般把主观作为与客观相对应的概念来界定,对此毋庸置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便形成了肯定客观否定主观的习惯性思维倾向,从而使主观处于十分尴尬、难堪的境况。其实,主观概念并不是与客观简单的对立关系,主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主观的客观性决定我们应该在社会实践中辩证看待、处理属人的主观现象。社会虽然是客观存在,但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属人的社会,而主观恰恰与主体的人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观与客观正是人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对矛盾,人类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也正是处理主观与客观这对矛盾的过程。只有进一步弄清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才能全面正确理解主观所具有的客观性,才能全面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实践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才能全面正确理解人及其本质与特征。如果武断否定属人的主观,就是对人自身客观存在的否定。  相似文献   

5.
真理属于认识论范畴,真理的客观性不是对象的客观性.从真理内容与对象的关系看,真理的本质在于符合;从真理内容的客观依据以及对主观思想的超越看,真理的本质在于发现;从真理内容的主观形成过程看,真理的本质在于假说;从真理内容形成的主观根据看,真理的本质在于创造.真理不需要检验,需要检验的是人的认识.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标准不是实践,而是认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相似文献   

6.
当代自我意识理论的首要问题是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的同一性问题,关于该问题的讨论通常认为,反思理论容易导致主体的自我关系的循环性,而这种循环性正是建立自我意识理论的主要威胁。但这仅仅是在主观意识的层面上讨论自我意识。在黑格尔这里,为了表明思维和存在的内在同一性,自我意识被提高到"精神"的层面。精神是存在之唯一的、具体的总体性,在其完全发展的规定中实现自身。存在作为一个整体,表现为精神的自我规定和自我认识,思维最内在的规定性同时就是存在的规定性。精神的自我意识就是精神在其最丰富的内容中与自身的同一。在此意义上,自我意识必然是循环的,因为它是绝对的总体性的自我同一性。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简析:这种看法貌似既讲实践的客观性,又讲实践的主观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形而上学的,又滑向唯心主义,因而是错误的。由于构成实践的诸要素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因此,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思想支配下进行的,它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因而又具有主观性。实践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我们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用一个特征去否定另一个特征。误区二: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简析: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孤立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具有社会性。但孤立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康德哲学中的自我意识概念只适合于认识论,因为只有纯粹统觉是那种能够直接地意识到自身的自发性的能力,并且在对自身的意识中自我的实存已经被先天地给予了,自我意识揭示的正是思维对思维自身的直接性意识,而实践的主体、情感的主体都是不能直接地被意识到的。但这种先天的和纯粹的自我意识如果没有现象作为它的规定对象就完全是空洞的,这就是康德"思维无直观则空"的论点。而直观为思维提供的首先是空间中具有持存性的物质的知觉,由此自我在时间中的经验性意识才显示出来。所以,尽管纯粹自我意识是先天的,但对作为现象的经验性意识的认识却只能后天地进行,并以空间中持存之物为前提。由此,康德也批判了笛卡尔的那种存疑式的唯心论。  相似文献   

9.
诗歌中的移情手法。是指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使客观物象人格化,具有一定的情感,或者承载独特的主观意识。它以客观物象的审美特性同人的思想、情感相互契合为前提,借助联想和想象.是客观物象人格化与主体情感的客体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个体的自我意识是随着身心的发育发展而形成的,当孩童能对别人说出“我”时,其自我意识便已萌芽了。但作为人之精神意识,自我意识呈现出了由低到高的渐进式发展状态,直至形成反思和思辩的思维,自我意识才摆脱了纯粹个体意识(纯粹个体意识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意识,不是由实际存在的对立物对其否定的肯定而产生的自我意识),而进入较高级自我意识阶段。而写作不仅需要主体经历基本属于纯粹个体意识层面的情感体验,尤其需要属于非纯粹性自我意识层面的反思和思辩。从另一角度说,如果写作主体仅具有纯粹性自我意识,那么即使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生活经…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及与客观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与意识一样,都是社会存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不同点在于意识主要是对主体外的社会客观环境的认识,而自我意识主要是对主体自身的认识。积极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主体恰当地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意识,则可能使主体走上邪路。因此,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因素,可以使我们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并使之得到全面的发展。一、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风气是在一定时期内流行的风尚。社会风气总是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精…  相似文献   

12.
胡沫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23(12):94-97,118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体。事实判断具有客观唯一性,价值判断具有主体间差异性,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社会历史性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把灌输范式的知识教育统一到理解范式的信仰教育上来。  相似文献   

13.
朱荣英 《天中学刊》1999,14(6):24-25
对价值客观性的理解,不仅取决于对价值客体及其要素的客观性的理解,更重要地还取决于对价值主体及其要素的客观性的理解,这是由于主体的客观性不仅是价值客观性的前提或基础,而且是承载价值客观性的最终形式。从价值观念的确立、主体的内在结构、内在本性、主体的本质力量四个方面来看,价值主体具有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的客观规定性即主体内在要素的实存性、主体生存发展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知性范畴的演绎,是《纯粹理性批制》中最重要而又最艰深的部分。在这部分,康德想要给出范畴的客观有效性的证明。在康德看来,作为知性纯概念的范畴,虽然只是主体所具有的先天认识形式,但却能适用于与主体的认识形式不同的认识的对象;不仅如此,一切事物,只要进入人们的认识,成为认识的对象,就必然服从知性的纯形式,即范畴。换句话说,“作为先天概念的范畴的客观有效性,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就思维的形式而言,只有通过范畴,经验才是可能的。”(A93=B126)[注]只有证明了范畴是经验可能性的先天条件,证明了唯有通过范畴才能把任何事物当成认识的对象对之进行思维,范畴的客观性或曰必然性才能得到证明。一旦范畴的客观性得到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必然性在于主体先天具有的认识形式这一先验哲学的主旨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所谓“客观的”,在康德那里指的是具有  相似文献   

15.
真理的主观性问题是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向不够重视,只是空泛地承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没有给予认真的研究,以致实际地否认了真理的主观性。本文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真理主观性问题的足够重视。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正确的主观认识。 主观,相对客观而言,指在性质上与物质相反的人的意识、精神。意识的内容虽然跟物质对象不可分割,但却不归结为物质对象,而表现出主观性。因为它是物质对象的  相似文献   

16.
客观真理的辩证探析黄世江一、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凡真理性的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就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人...  相似文献   

17.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把客观的自然存在物作为认识主体的反映对象,马克思新反映论把客观的实践活动作为认识主体的反映对象,二者在坚持客观性原则上是一致的。马克思新反映论的特性在于认识的主体性,坚持承认主体性的客观性原则。马克思的新反映论能够解决一系列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关于意识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其一是关于意识能动性的客观来源问题。王阳明虽不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却不敢承认其中包含着客观之理,就是由于其不明白客观之理与为我们所认识的理的差异,而以主观之理的存在形式来要求客观之理的结果。其二是自我意识与客体意识的关系以及自我意识的本质与作用的问题。自我意识与客体意识同为人的意识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领域,二者的统一性是其根本性质。统一性的根本表现是二者之间的协调一致,而这种协调一致开启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和转化。人的一切意识活动都是由二者的协同活动组成的。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先验时间观是一种主观时间观,是对以往的主观和客观时间观的扬弃。康德认为时间是先验的、主观的、感性的、直观的、内感官的纯粹形式,具有独立于经验的先验性和普遍适用于感性经验的客观性,是"先验的观念性"与"经验的实在性"的统一。现代西方哲学的时间观是在康德的先验论时间观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不了解康德的先验论时间观,就不能把握现代西方哲学关于时间研究的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20.
当代的艺术活动中都体现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伴随着强烈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表现,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在它们之间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的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