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本”走向“人本”语文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语文教学与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与设计不仅着眼于“文”,更是着眼于“人”,要通过“文”这一载体而实现“人”的发展。正因为坚守“生本位”,即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本位,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设计就必须由“文本”转向“人  相似文献   

2.
代表性“教育目的”现有三类:“人本位”、“社会本位”、“化本位”,从当代性看,这三类“教育目的”观正从冲突走向整合。“教育目的”的本质是为了人,发展人,生成人。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发展观,具有充分的人学理论依据。但职业能力结构与层次需要准确设定,其内涵更需拓展与更新。而根据职业变化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在理论上应提出一种“发展性综合职业能力”,并以此作为促进人就业、乐业,以至自由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抓手。同时,在“能力本位”与“以人为本”、“人格本位”、“素质本位”的比较中发现,它们彼此间并不存在本质上的矛盾和现实中的冲突,只是在职业教育中,后三者应该也必须通过前者来体现和落实。  相似文献   

4.
当前,“满足学习者学习与发展需要”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彰显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尽管基于不同视角的所谓“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人格本位”乃至“生命本位”等等理论争议频繁,但由“传授为本”走向“学习为本”在业内已渐成共识。教育价值观的嬗变,伴随着当前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新进展以及网络教育与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驱动着教材形式由既往的“教程式”向“学程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韩国著名学者丁若镛(1762-1836)是一位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他的“仁学观”认为:孝者“仁之本”;仁者“人伦之成德”;仁者“行事”而后成之“人德”;仁的终极根源在天,而天赋予人以自主性。丁氏的“仁学”思想摆脱宋明儒家的“心性”之学,建立儒学的伦理本位,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论太拢"句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提出翻译要以句为“本位”的是林语堂。本文分析了“句本位”提出的目的和依据 ,继而进一步探讨了“句本位”在翻译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对“篇本位”和“段本位”翻译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本应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与情趣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被妖魔化为见"分"不见"人"的机械的认识活动。课堂的"灌",作业的"滥",考试的"多",管理的"死",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天天如此,月月如此,三年如此的"听—记—背—练—考"的学习生活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周而复始的校园生活,使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需求,可以把人文教育、人性教育更好地体现在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个性修养。要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情味”。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从“集体本位”向“个人本位”演进的历史过程。“公民本位”是这一演进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努力建构“公民本位”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民-全纳-全人:"穷人经济学"的中国高职教育新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穷人经济学”的“亲民”的治国方略正可打造“亲民”的中国高职教育。建立并完善从全民到全纳再到全人的“三全”教育新体系,勾勒就业教育、创新教育到创富教育的清晰线条,实现从“技术人”到“社会人”、从“能力本位”到“人格本位”的根本转变,是中国高职教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成长取向。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发展至今天,已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回顾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看出教育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知识本位”阶段、“能力本位”阶段、“人的发展”本位阶段。在“人的发展”本位阶段。“人的情感发展,人的个性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方向。1999年。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教育部颁布《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刨新、主动”便开始走进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视线。  相似文献   

12.
从词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明代词学是“曲子本位”思潮的回溯,以“主情近俗”为特征,这是词学史自身发展的逻辑决定的。它在词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为人重视却很重要的转折环节。  相似文献   

13.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数学成为“大众数学”。  相似文献   

14.
对于“法治”,不同的解读,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含义。从人类历史上看,存在过两种不同的“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二是依法治国的“法治”。即便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仍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以权利为本位的“依法治国”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理性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就业导向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职教育。必须处理好人才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立足当前并放眼长远,实现其“学历本位—能力本位—发展本位”的渐次升华。  相似文献   

16.
徐金才 《江苏教育》2007,(23):12-13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本应着眼于“人”的发展的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与情趣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被妖魔化为见“分”不见“人”的机械的认识活动。课堂的“灌”,作业的“滥”,考试的“多”,管理的“死”,使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天天如此,月月如此,三年如此的“听-记-背-练-考”的学习生活与“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周而复始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少的是积极、愉悦、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疲惫、无奈、痛苦、厌烦、挫折的感受。考大学,考好大学,几乎成为学生三年高中生活的唯一追求;  相似文献   

17.
文化精神,是某种文化创造过程中基本的整合的价值系统,是维系民族团结和谐的纽带,是一种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特殊风格。“人人成功”理念就是一种文化精神,在人力资源整合、大学精神构建及先进文化凝练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统领的作用。作为文化精神的“人人成功”理念,为文化“化人”的过程提供一个科学的价值坐标,并为文化“化人”的终极目标提供指向。  相似文献   

18.
教材,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特殊载体及表现形式,其核心问题反映为教育价值观。当前,“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内彰显的基本价值取向,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价值观讨论经历了基于不同视角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人格本位”,乃至“生命本位”等的纷争,但一个基本共识是由“传授为本”转向“学习为本”。教育价值观的嬗变,伴随当前课程与教学领域理论的新进展以及网络教育与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驱动着教材结构由既往的“教程式”向“学程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逻辑"     
有一段歌词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将它倒过来说:“只要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人  相似文献   

20.
严复"伦理本位"的自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复不仅是近代中国译介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批判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人。严复的自由观反映出的是中国伦理本位文化所能容忍与接受的自由意志,而非西方个体本位文化中原汁原味的自由意志。概括说来,经过严复思想滤过的“自由主义”,与形形色色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