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多有志于用海南方言创作文学艺术作品之士,一下笔就往往遇到“有音无字”这只“拦路虎”。《〈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正是为了减少这一文字欠缺而作的尝试。《〈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内容有两部分:一是《海南音字典》所无的字(58字);二是《海南音字典》有此字无此音义的字(39字)。增补共九十七个单字。  相似文献   

2.
<增补汇音>是一本方言韵书,它反映了19世纪20年代漳州地区漳浦以东接近龙海、厦门一带方言的语音实际,本文将之与普通话音系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发现:<增补汇音>更多地保留了早期历史性的语音标准,而普通话则保留着晚期历史性的语音标准.  相似文献   

3.
《增补汇音》声母方面保留了上古音系统的许多特色。阳声韵完整地保留了上古音[-m]、[-n]、[-η]的收尾系统。阴声韵只有“玑”、“葩’,两韵差异较大。入声韵出现了与阳声韵相配的入声和与阴声相配的入声两套。《增补》中出现大量阴入对转现象。《增补》将上古四声分为七音,上古许多入声字,在《增补》中属于上去或下上,这是与上古调类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结合现代汉语方言活的语言材料,择取《白雪遗音》中7则词语进行考辨,从词义方面对《汉语大词典》等缺漏、失误等不足进行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5.
前人有《方言》多“奇字”说。《方言》中的所谓“奇字”一为不见之奇、二为不用之奇。经考:《方言》不见于传世先秦两汉献的“奇字”共有297个;见于出土献的古字和传世献的异体古字或俗字人41个;依《方言》通例推定属西汉通行字的9个;根据《方言》词语记载要求,从字意义方面考明114个字的构成时代早于扬雄时代;真正的不见之奇的“奇字”,包括扬雄听所制字,共有132个。《方言》“奇字”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实词,而以名词居多;《方言》“奇字”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义词,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一词在不同方言地域的音变词形。  相似文献   

6.
结合日本学者藤井守的《三国志语汇集》和《三国志裴氏注语汇集》,从成词条件等角度对《大汉和辞典》(补卷)中的30个词语进行考察后发现,其中11个词语或因汉语和日语成词标准的不同、或因古代典籍中用例较少而暂且不将其视作为词,其余19个词语可以增补进《汉语大词典》。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第三卷)安宁地区的契约文书有不少音借字。文章综合运用校勘学和训诂学的方法,考释了清至民国安宁契约文书中的20条音借字,揭示出正字,并以现代云南安宁方言语音来与之印证。对音借字的考辨有助于今后云南契约文书的进一步校释与研究,也为云南汉语历史方音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长子方言是晋东南方言中的一个小分支,它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圪"音字的使用。"圪"字,入声音,不能单独使用,多数没有意义,只起表音作用。"圪"作为表音字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相似文献   

9.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所收的又音字2821个,占总字量的12%.本文通过对<玉篇>又音字的全面考查,对又音字的确定、又音字的产生、又音字的特点作了初步探讨,并且从十个方面论述了<玉篇>又音字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只有一个入声调类。文章着重考证了入声调所有韵字,并与中古音和现代政和方言逐一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差别颇大。这是由于方言接触,引起不同方言的渗透与融合,导致去声调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来源的居民都会在地名上留下自己所操语言或方言的印记。本文对海南19个县市的自然村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找出海南汉语各方言共有的地名常用字和海南闽语特有的地名用字,通过这些地名用字的分布来考察海南闽语在海南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海南闽方言与民俗关系,得出闽方言区民俗孕育和产生了闽方言俗语。用闽方言区的鸡民俗与鸡俗语为例,说明了越是广泛流行的民俗越能产生丰富的相应俗语。海南闽方言区独特民俗也产生了独特俗语,从这些独特俗语中也可以体会到海南独特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方言词典编写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汉语方言词典编写应注意四条大原则:利他性原则,即编写词典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层次,以方便读者使用为目的;全面性原则,即词典包含方言点全面、收录词语系统、义项完备;差异性原则,即方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不能为了便于比较,有意抹杀了方言间的差异性;规范性原则,即词典注音、释文和举例要规范,语言要简洁、准确,以共同语训释方言词语。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收词范围、方言特色和词语释义等方面高度评介了《忻州方言词典》,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定安话是海南闽语的重要分支,其中存在情态动词重叠这一独特的语法现象,这在普通话中并无对应结构,具有一定的语法研究价值。研究表明,定安话情态动词重叠在语义上通常表示“程度增强”,该重叠结构的第一个成分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很”。这一研究结论从一个侧面印证了Moravesik的“重叠结构用于表达语义加强”的理论假设,同时对进一步揭示定安话情态动词的系统特征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孟村方言12个量词为例,考察《汉语大词典》存在的"词条失收"、"义项漏立或分立不清"、"释义不确"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1891年的(英华福州方言词典)为基本资料对19世纪的福州土白语汇进行语言年代学的考察。经测算,福州方言与北方汉语的分离时间在公元767年-102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古汉语“声义”的研究,建立并逐步完善汉语的声义系统,同时通过声训联系一组或一批同源词,从而获得共同的概念,以便有助于古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灵山横州话与北京话音系有较大的差异。声母方面,灵山横州话有声母[n η ],没有声母[st s sh s z],声母[f t t h ]为二者所共有,但与韵母的拼读情况不一致。韵母方面,灵山横州话比北京话多了12个韵母。灵山横州话没有舌尖元音韵母[ ]和卷舌元音韵母[ ],有丰富的带辅音尾[m n η p t k ]的韵母和声化韵母[m η],[ou]为二者所共有韵母,但所辖的字不同。从调类来看,灵山横州诂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十个调类,比北京话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