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孔子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他提倡的“视思明,听思聪”、“启发式教学”、“温故知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知行合一~为人师表”等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形象塑造和师德修养颇有借鉴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教师应继承发扬孔子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全心全意地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服务,以促进人类社会的永恒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自然保护主义”和“人类中心论”分别以消极地保护自然和人类整体之长远利益作为终极目标。而“天人合一论”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依的内在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今天,我们应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程颢和程颐接续中断千载的孔孟绝学,自家体贴出“天理”、“性即理”,由“格物’’(即穷人类社会之理)而达到“致知”,由“致知”到“致和”。二程的“和”思想包涵有天理之“和”、通达政体之“和”、性理之“和”等。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一支重要队伍,承担着教育管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服务的重任。前几年,同很多高校一样,我们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也曾面临一个严竣的事实,即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人员青黄不接,一些人对此工作避之唯恐不及,有相当数量的在任辅导员也是“争取早日调离”。面对这种情况,经反复研究,我院决定引入竞争机制.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两年来,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确实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很多活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人们在接受和理解新理念上的缺失,以及运用新理念过程中的时有过之和时有不及,使得课堂教学总难达到该有的理想状态。“缺失”的究竟是什么呢?“过之”和“不及”又在哪里?困惑重重。面对困惑,我们必须去思考。  相似文献   

6.
老子之“道”既是万物的本源,又是自然的规律。人虽为万物之灵,有“参赞天地之化育”之能,但仍在自然之中。和谐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法则。要求得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类活动就必须因循自然本性,以“无”违自然规律之“为”,去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在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危及人类生存的今天,老子这一从自然中获得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生态思想,便愈发凸显出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要在“始终”二字上下功夫。这既是人类前进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所在。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党就必须在其自身的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8.
(一) 宋明时期,理学大兴。理学家们死诵经典,坐而论道,空谈性理,不务事功,言古不及今,言学不及治,言知不及行,形成一种极其恶劣的学风。与这种学风相适应的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猖獗到极点。旧的思想理论对人们的禁锢,激发起人们以更大的理论勇气,去进行新的探索和开创。明清之际,一股新兴的社会进步思潮在批判理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了,一批具有启蒙精神的思想家也同时涌现出来了。这些思想家正视现实,敢于批判。王夫之宣言:“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感四国之各虞,耻经生之寡术”,力主批判“空虚之学”。颜元重视“习行”,提倡“实学”。在这一批思想家中,唐甄也堪  相似文献   

9.
就像经济学家常为市场的那一只“无形的手”烦恼不已一样,人知识分子也常常不得不为人类智性自身的那一层“无知之幕”保持无可奈何的沉默。然而,这还不是人类思想困境的极端情形。更令人无奈与悲哀的是,当人类试图以那永远镶嵌着一层“无知之幕”之底色的智性去照临并穿透那永远被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的市场与社会之云海的时候,其市场与社会秩序之混乱与人类智性之无能为力,就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0.
根据贾谊的思想言论集《新书》,论述贾谊如下的政治法律思想:(1)制定法律应适应时代变迁,即“变法因时”。(2)兴礼义、定经制,主张以礼义为中心对旧法进行改革和重建。(3)尊君重民,省刑慎罚。(4)从重礼思想出发,提出“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别刑罚观点。(5)主张实行“权势法制”削藩。(6)提出解决西汉与匈奴间民族矛盾的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最普遍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充满着“一分为三”的辩证思想。哲学意义上的“一”具有本原意义,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无任何规定性的存在。这与老子“一”相似。“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广泛的包容性和强烈的可变异性。“三”具有“类”的意义。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美德是一种适中”的观点,构成“过度、不足、适中”的“一分为三”模式,相似于我国孔子“过、不及、中庸”模式。“适中”是法律、自然、良心等。黑格尔提出了“正——反——合”即否定之否定的“一分为三”思维模式,并将自己的哲学体系划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这与中国哲学思想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精神探寻印记的传记文学,不应只是以往材料的简单堆积,它应“彰善瘅恶”,加强其人文主体性,即作为人类理性与社会良知之代表的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的关注、批判和超越意识;另外,传记文学与当代生活密不可分,它蕴含着当代思想,又具有“乌托邦”之价值。柳虬的史传理论在这两方面具有先导之功。  相似文献   

13.
儒家“仁民爱物”、“万物一体”、“天地之心”的学说.其适用范围超越了人类社会,而且及于广大的万物,这是极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思想资源。这些古老的思想对后人的启示在今天看来尤为深刻,把儒家的仁爱观引入生态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人情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真髓,“人教育”是人类的觉醒和期待,而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着马克思“人关爱”的空场与疏漏。要进行人教育必须完成两个转变:知识性到思想性的转变;物到人的转变。这样才能有“人精神”之弘扬,“真善美”之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神人以和;二是天人二分基础上的“天人合一”;三是人与人和谐基础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基本意蕴有四:一是政治管理之策;二是生存状态;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审美境界。具有连续性、整体性思维特点的“天人合一”观念从哲学本体论高度提醒人们“慎终追远”,给人类灵魂以现实的、普遍的“终极关怀”,这对于熔铸人类共同的信仰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然是人的母亲,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往往无视自然的存在,肆意地对大自然进行掠夺,造成我们生态之居的恶化,人们普遍要求一种生态的关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含有丰富的宝藏,“天人合一”思想正是其中的一颗明珠,是许多思想文化的基石,本文旨在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讨论“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为当今人类建立生态之居时提供一种传统向度。  相似文献   

17.
对人类生活而言,物不只是物质利用的对象。从“特修斯之船”这个哲学公案的讨论,可以导向我们对物的形象多面性的理解。其中,作为纪念品的物的形象,所涉及的历史意识与人类对自身人格独特性及生命时间性的理解相关。作者构想的物的功能谱系,对观察中国哲学中的“格物”之争,可提供一个有启发性的参考框架。此外,从我们这个时代开始,人类还要面对关于精神之“物”的前所未有的新现象。这是一场思想的拼图游戏。  相似文献   

18.
一、一个古老而又富有时代特征的命题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在我国源远流长。我国古代诸多教育家对启发式教学就颇有研究。从先秦教育家的著作中,特别是孔子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窥察到启发式的成功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等关于启发式教学的论述,就是这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家提出来的。在《学记》这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完备的以教学论为主的教育论著中,包容了丰富多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许多理论至今仍然行之有效。例如:“善问者如攻…  相似文献   

19.
在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中,“革命程序论”反映了孙中山未能从社会制度上去洞察人民“民主”之智难开的原因,其“训政”的思想构成了统治者拒绝向“宪政”过渡的理论依据;“权能区分论”展示了孙中山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能力的低估,但却蕴含着民主集中制的光辉思想;“五权宪法”论反映了孙中山超越欧美“三权分立”政体的初衷,但他的“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的设置以及监察权从立法院中独立,而置于大总统领导之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说明了“五权宪法”非但不能起到超越“三权分立”政体的功能,反之尚不及欧美政体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心雕龙》不及陶渊明,及其论以东亚末年为封域使然,而时代风气及作好恶等外部因素无关。学术界至今仍多有不明此而从“外部”找原因,其或认为在这一点上刘勰之识力不及钟嵘与萧统。细究之,问题恐怕亦与是书本身有关,即《时序》篇“略举大较”而提及“王、袁联宗”、“颜、谢重叶”等,影响了人们这样之追问:《心雕龙》论不及陶渊明,是否与其体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