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各类报纸提出了与这一新体制相适应的课题。作为地市党委机关报的地市报,由于自身实力比较薄弱,所处环境相对封闭一些,所以总体说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步伐显得慢了一些。而新形势下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已容不得地市报犹豫徘徊。地市报必须振奋精神,调整战略,迎接挑战,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多年来,地市报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地市党委、政府的决策,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这种作…  相似文献   

2.
王亚楠 《当代传播》2004,(4):106-107
当前,全国性的报刊治理整顿工作已基本结束,新一轮竞争格局也已经初步形成。据了解,全国停办报纸282种,其中县市报就多达200余种。许多幸存的县(市)报不少被划归在当地地市报麾下,原先被县(市)报占领的空问将由地市报来填补,其总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无疑为地市报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地市报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一方面,省级大报的触角已开始伸向各地市,跨地域  相似文献   

3.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呢? 与中央、省、地(市)党委机关报一样,县市报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耳目,社会效益是第一标准;但从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而言,报纸又是特殊的商品,同样要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只有读者认可,报纸才有市场。因此,县市报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消费群体,找准位置。 县市报的消费群体在哪里?县市报最大的特点是地方性、接近性,这是县市报的立身之本,也是它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市报的市场在农村,其目标对象应锁定在乡…  相似文献   

4.
面对省报、地市报的扩版增容,晚报、都市报的跨区域发行,县市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怎样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开放意识,是重要的应对举措。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县市报优势县市报作为地方党报,地方性是其立身之本。只有做强地域特色,强化自身优势,才能打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县市报的地域特色,是指地方报独特的个性风格。主要体现在报纸定位是地方性的——主流新闻是地方新闻;读者定位是地方性的——主体读者是本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突出县市…  相似文献   

5.
地市报面临挑战 世纪之交,在大城市闹得沸沸扬扬的媒体大战,正向中小城市蔓延,一直稳坐一方的地市党报,发现自己也处在激烈竞争之中:往上看,有些省级党报以其优势办起的都市报,迅速占据了一块原属地市报的读者市场;往下看,县市报也以其灵巧机动和贴近性强的优势,使发行稳中有升;左右环顾,晚报、生活服务报以其新鲜活泼、实用性强等特点频频牵走读者视线;闭目静听,电视、广播、互联网交互穿梭,无孔不入……地市报人真正开始体验到“压力”的滋味了。 面对如此局面,一些地市报急中生智,模仿省级党报的招式,勒紧裤带扩版增刊…  相似文献   

6.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即将来临,面对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县市报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笔者以为,瞄准自身的读者市场———进村入户,是县市报振兴的途径之一。心系“三农”是前提当前,报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县市报的出路在哪里?农村家庭才是县市报的广阔市场。如何才能占领这个市场,使县市报进村入户,前提是心系“三农”。江泽民总书记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既然农村工作如此重要,县市委的主要工作又是农村,那么,作为县市委机关报的县市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积极认真地为“三农”…  相似文献   

8.
杨怡 《青年记者》2009,(24):66-66
近几年,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处于报纸末端的地市报(主要指晚报类)受到威胁最大。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地市报同人不禁要问:地市报还有发展前景吗?笔者认为,地市报如能找准定位,不断创新,不仅不会被取而代之,相反还会发挥不能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进一步加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报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地市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做大做强地市报业,并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地市报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地市报的一员,结合自身实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报刊的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作为县市级党报,如问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县市级党报“老总”们苦苦思索的一个严峻课题。更好地发挥县市级党报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在如何吸引读者、形成读卖热点上下功夫。 一、县市报读卖的热点在哪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市报沐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纷纷复刊或创刊。近20年来,县市报为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当地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县市报起步晚,设备简陋,办报条件较差,人员素质较低,地域天地狭窄等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刊市场上,处于弱势。好的县市报发行在2万至5万份。一般的在1万份左右,且大都是靠行政手段、公费订阅在发行。这就是县市报的劣势。劣势就是羁绊,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理顺思路,势必成为县市报发展的拦路虎。那么,县市报的读卖热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县市报的读卖热点就在于吸引读者,大力开拓自费订阅市场。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我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省县市报异军突起。目前,全省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县市报已达13家,省内刊号的18家,另外还有部分持地市准印证的县市报,约计全省共有县市报在45家以上,县市报在全国(500余家)已成为四级党报的一个方面军,在我省也成为党报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形成了我省报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县市报事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12.
胡媛 《新闻窗》2010,(4):104-1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市报先后得到恢复和创办,成为报业市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地市报发展到今天,积累了许多办报经验和资源,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加之2008年底以来“金融风暴”肆虐,地市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  相似文献   

13.
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报业新军。但毋庸讳言,县市报由于覆盖面小,办报力量薄弱等原因,近年来在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处境更加艰难。 县市报应如何面向市场?县市报发展路子究竟该怎样走?笔者在县市报社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对这些问题有过较多的思考。在此,结合我们仙桃日报社的实践,谈一些看法和体会,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 市场体制给予县市报的机遇多于挑战。更新观念,转变办报模式,出路就在脚下 市场经济体制对县市报的影响是空前的,它既给县市报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地市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媒体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地市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地市报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地市报的一员,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我虽然是办地市报的,但由于职业习惯和工作需要,除了每天读大报、研究大报之外,也常常读小报、研究小报。大报有大报的看头,小报有小报的味道。尤其是县市报,直接面临“前沿阵地”,靠近基层读者,有很多方面值得地市报借鉴。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优劣并存的,县市报也是如此。我觉得,办好县市报,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创出特色。劣势之一:新闻来源少,怎么办? 基本思路——走出“自我”,横向开拓,扩大视野,从外延上找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业大战烽烟四起,越来越多原本偏安一隅的地市报被拖进激烈的报战之中。由于省会城市报业市场资源的分配格局相对确定,市场空间日益狭小,省城报纸开始向省城之外的“外围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有人惊呼:地市晚报与省会报纸的“巷战”真正开始了。在此态势下,地市晚报何去何从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杜波 《新闻界》2004,(2):72-73
跨入新世纪之后,在大城市闹得沸沸扬扬的媒体大战,正向中小城市蔓延,一直稳坐一方的地市党报,发现自己也处在激烈竞争之中:往上看,省级党报以其优势办起的都市报、晚报、生活服务类报刊,迅速占据了一块原属地市报的读者市场;往下看,虽然县(市)报在这次全国报刊治散治滥中绝大多数停办,但是,电视、广播、互联网交互穿梭,无孔不入,频频牵走读者视线……地市报人真正开始体验到“压力”的滋味了。  相似文献   

18.
同样是作为“新闻纸“的地市报,如何让自己的新闻做得更强?在与省级大报甚至是中央大报一争短长的新闻战场上,地市报如何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赢得读者与市场的终端胜利?  相似文献   

19.
地市报理论宣传的实践与思考张一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连串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而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历史使命的地市报,也应当毫不迟疑地把加强理论宣传当作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现阶段,我认为地市报的理论宣传应从以...  相似文献   

20.
同样是作为“新闻纸”的地市报,如何让自己的新闻做得更强?在与省级大报甚至是中央大报一争短长的新闻战场上,地市报如何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赢得读者与市场的终端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