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友平 《职业圈》2007,(22):165-166
"双差生"指品学皆劣的学生.现阶段教育的盲区--偏远农村学校留守着为数不少的品学皆劣的"双差生".文章以多年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就农村学校"双差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其现象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探讨了如何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这个值得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注的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杨永强 《职业圈》2007,(7X):7-77,69
农村初中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国家“普九”要求,农村初中学生年巩固率不得低于97%,流失率不得高于3%,但从农村调查来看,学生流失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学校高达20%~30%,这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到“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学校教育及其考试制度大体沿袭明朝,但比明朝体制更加完备。基本上是从社学、私塾到府、州、县学,到国学的三级教育及考试制度。一 社学、书塾社学元明清三代皆有。元制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社学一所。明代各府、州、县皆立社学,教育15岁以下之幼童。清代每乡皆置社学,是承担普及教育的地方学校。凡近乡子弟12岁以上者,令入学。择文章品行皆优者充社师,免其差徭,并适当给以生活补贴。清代属于初级教育的还有各种书塾,如富贵人家为子弟宗室办的家塾、义塾。塾师多为年高有德之老学宿儒。《红楼梦》第七回贾宝玉对秦钟说:“我们家却有个…  相似文献   

4.
周庆行  宋常青 《职业圈》2007,(6S):6-7,12
农村教育是未来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农村女性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更关系到农村的性别公平、教育和谐与新农村建设。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外有关女性教育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思潮,其次阐述了我国农村女性教育在实体、意识、政策三个层面的缺失现状,最后分析了公共政策选择的四重困境,揭示问题,共同寻求变革与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学校的基本使命,学校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文化传承保护上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该文梳理民族学校、学校教育、少数民族文化的三维逻辑,进而分析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困境:观念上的认同与实践中的背离、碎片化的传承与完整性的断裂、师资队伍的薄弱与后备力量的式微。并提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要注重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的三维一体发展;加强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创新对毕业学生的跟进教育,实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学校教育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带来了教育观念的根本变化。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民办高校追求“学生及家长满意”的教育管理新理念,是顺应时代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谋求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许进 《职业圈》2007,(5S):89-90
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带来了教育观念的根本变化。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民办高校追求“学生及家长满意”的教育管理新理念,是顺应时代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谋求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是未来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农村女性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更关系到农村的性别公平﹑教育和谐与新农村建设。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外有关女性教育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思潮,其次阐述了我国农村女性教育在实体﹑意识﹑政策三个层面的缺失现状,最后分析了公共政策选择的四重困境,揭示问题,共同寻求变革与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猛 《职业圈》2007,(6S):6-47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又有现代教育实践能力;既有较高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文章阐述了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内涵、作用及培养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肖庆烈 《职业圈》2008,(18):163-164
传统的职业教育把学生当成自己“产品”、加工的“原材料”、“坯子”,而现代教育思想把把学生当成自己的“顾客”、职业学校要为社会、企业、家长、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职业教育的“服务”观念的创新为透视职业教育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先导工程,公民道德建设则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在社区建设中,首先要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利用校园、家庭等教育载体。把社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要以创办“市民学校”、“夜校”和“家庭辅导站”等形式,将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教师为社区教育园丁,青少年为教育主体,德育教育从孩子抓起,文明道德规范从青少年做起。以师德高尚的教师来教育品学兼优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农村教育的"短板"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久久为功,办好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坚持办学初心,让学校成为乡村文明的引领。  相似文献   

13.
付得俊  万丽娟 《职业圈》2008,(2):157-158
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对于农村职业教育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职业学校应倾向为农业服务,同样也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坚持职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并重等等。  相似文献   

14.
曲祖峰  于昊 《职业圈》2007,(7S):161-162
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吉林经济贸易学校开展了“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学校全面启动了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就业能力”培养工程,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即就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住肯定,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旨在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城乡文化理念的差异和支教大学生乡土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支教过程中,学校教育内外冲突不断。直接阻断了城乡文化间的敞开与交融,拔离了乡村孩子健康成长的文化之根,削弱了大学生农村支教的效果。为了促进城乡文化的敞开与融合,我们要鼓励大学生树立奉献乡村教育的志向,打通城乡文化融合之路。加强乡土文化知识教育,为城乡文化融合提供质料。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对于农村职业教育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职业学校应倾向为农业服务,同样也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坚持职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并重等等.  相似文献   

17.
刘慧敏 《职业圈》2008,(20):167-168
“学习型班级”建设已成为当代学校教育改革责无旁贷的新使命,是学校教育创新的新思维,文章通过对学习型班级建设理论基础及其内涵的阐述,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班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乡村文化变迁对农村青年婚恋具有较大的教育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婚恋观念多元化、婚恋对象多样化。但是,乡村本土文化被边缘化,乡村家庭文化缺位,乡村学校教育文化衰落等变迁使农村青年婚恋教育陷入巨大困境。在深刻认识乡村文化变迁意义的前提下,需要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家庭、学校等重塑青年群体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提高婚恋道德修养,加强社会责任培育,推进青年婚恋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永峰 《职业圈》2007,(7S):176-177
远教IP资源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中小学输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保证农村中小学有效应用远教IP资源,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应该为农村中小学大力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在他们的带领下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远教IP资源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普遍提升,共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体育专业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表现,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和学校层面提出教育和引导策略,皆在实现贫困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并为教辅工作者在管理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