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晓培 《职业圈》2007,(22):22-23
逻辑实证主义者和波普尔学派将经验事实看成科学发展的基础,力图从经验观察中发现科学发展的逻辑.库恩从历史的角度发现,传统的科学观,都经不起历史证据的比较,科学的发展是在范式的指导下进行解秘的活动,科学革命是范式的改变,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在这个基础上库恩回答了科学发展的模式,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理论,可以说"不可通约性"观点是库恩范式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辩证法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从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到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二者次序的改变也代表了其辩证关系的发展。只有科学地掌握了逻辑与历史的对立统一,才能够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势。当我们用这种独特的方法去考察建党百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脉络时,仍具备很高的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形构的方法根基,是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表达,呈现出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新时代诉求。不仅如此,以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的现代语境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建构下的文化规范确立,到实证主义统摄下的系统规律探索,再到当今极具后现代性的对人居环境意义的探寻三大历史阶段,从价值论的角度探寻其范式变革则呈现出从“民族主义中心论”到“实证主义中心论”再到“人本主义延伸论”的范式转移。研究最后从中国历史建筑研究中的民族文化规范确立、中国实证建筑学研究中的科学文化观主导、中国当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性”呈现3个阶段,解读中国现代建筑史学框架下民系民居文化理论从建筑的文化规范到聚居的文化意义之范式变迁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对于2022年我国国际传播领域的理论创新取得的显著成果,可以从国际传播三大经典理论范式的视角分别总结。以传播技术视角来看,从对经典的技术主义理论做出新的解释,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与传播研究结合的新思路,我们在学科理论建设上有了发展,并提出了“元软实力”研究的基础模型和“智能鸿沟”等新理论。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我们正处于国际权力关系重组的历史过程中,世界格局过渡期的动力特征得到关注和总结,并且针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传播冲突也有了新的阐释理论,总结出阴谋论谣言的说服框架。在文化研究方面,我们的议程设置研究填补了文化领域的缺位,并将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从单一时间截面拓展至时序性视角。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张五常的<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神州增订版·2010)中的第一章"科学的方法"为原本,从科学理论的一般性说起,从"事实"与"非事实"这个新的角度来看科学的方法,提出并强调了科学的方法要遵循科学的规格--逻辑,同时指出了逻辑在科学方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元话语理论与议程设置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展开探讨,并将重点放在国际传播话语的议程设置及其规律与逻辑的讨论上。本文认为,西方国家既有的话语体系建立在殖民扩张、大国博弈、国家利益驱动的逻辑基点上;突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屏障,建立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体系,同样需要遵循历史、现实逻辑,即文明逻辑、大国逻辑、制度逻辑和人类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7.
本期语萃     
正中国现代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发现,时代愈后记载的历史,往往其反映的历史愈古老,于是提出了"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著名学说。从而形成了"古史辨学派"。有人说他们是古史的"怀疑派""虚无主义",其实,他们并不是全盘否定古史,而是发现了古史记载中有许多神话,所以要把远古的历史从神话中剥离开来。这样的历史才是比较科学的。神话价值论第34页20世纪80年代初,陈染出现在文学界,在80年代的中期以小说《世纪病》在文学界崭露锋芒。她的重要作品集中在90年代,如《嘴唇里的阳光》《不可言说》《私人生活》  相似文献   

8.
审计的基本理论会影响审计在实务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所以说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可以说是极其关键的.文章通过对审计基本理论范围的界定以及审计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稍定性、涵盖面广、整体协调性的论述,从历史逻辑的起点着手,提出了审计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文极 《文化学刊》2011,(3):103-110
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和哲学解放。思想解放唤醒了人的主体性,哲学解放要求哲学范式转变。从哲学思维方式上讲,哲学范式的转变,就是从"主客二元对立"的旧范式向"主客二元统一"的新范式的转变。它主要表现在:从远离人的空洞的抽象的旧范式向"以人为本"的充满人间气息的新范式转变;从领袖的"独白"的旧范式向领袖与群众"对话"的新范式转变;从静态的、横向的、共时态旧范式向动态的、纵向的、历时态的新范式转变,即从联系向发展的转变。这个哲学范式的转变,使近代哲学发展到了现代哲学。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哲学,它已实现了这种哲学范式的转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特别是1924年以后的斯大林主义,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应用直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把对"文本"的应用直接等同于"文本"本身,这样就造成了许多误读和混乱。我们要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改变"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改变斯大林式的旧哲学的观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主客二元统一"的新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圈》2006,(2)
科学史从历史事实出发,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揭示其发展规律。它是科学精神的最集中的载体,能够帮助人们超越一堆事实和定律组成的固定体系,掌握严密的科学方法,发扬向教条主义宣战的批判精神。普及科学史知识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正确认识科学史的功能,对于科学本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对于这些深刻变化的高度关注和系统思考充分体现在对外传播研究成果之中。纵观2012年的中国对外传播研究可以发现,在对外传播技术背景方面,从传播技术范式转移到微博外交兴起均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对外传播的国家导向方面,国家重点在于统筹两个大局和创新传播机制;在对外传播的核心主题方面,主要侧重透视国家形象的他塑、自塑困境,以国家形象研究、外交传播研究、军事对外传播研究、边疆对外传播研究、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等为重点,确立立体的对外传播研究架构;在对外传播的媒介形态方面,注重建构多元传播主体,准确传递中国影像;在对外传播理论维度,则注重贯通历史现实,重视实践前沿的发展。未来,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者还将不断进行深入、系统的对外传播研究,以满足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科学、创新的对外传播理论的迫切需求,并为中国对外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成果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张欣 《文化学刊》2014,(1):125-128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文学翻译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水浒传》库恩德语译本《梁山泊的强盗》为研究对象,结合译介学及文化翻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仔细研读《水浒传》原著及库恩译本的基础上,分析译本对原文所做的翻译操作以及对中国特有文化现象的处理;同时解释中德文化差异、时代背景及个人价值观对译者的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昀熙 《职业圈》2013,(25):50-51
欧内斯特·戴尔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经验主义学派又被称为经理主义,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经验主义学派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都不能充分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传授给企业管理者。  相似文献   

14.
黄楠森先生的《政治其形,学术其神:对〈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一种新解读》一文,从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那里为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找到了理论缘渊,找到了否定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理论依据,但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实事求是,就会发现他找到的是错误的理论缘渊和理论依据,却丢弃了列宁著作里对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正确论述。当我们打破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本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体系的束缚,重新认真研读马克思哲学的原著文本,就会发现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有自己的独特结构;它为现实的个人自觉地解决人在现实世界中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哲学史的事实与逻辑,有力地证明黄楠森先生否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只是盲目的頑固的为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辩护。今天我们只有对斯大林主义哲学这种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复辟开展一场新的革命,才有可能回到马克思,还原马克思,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为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5.
安丽娜 《职业圈》2013,(15):89-89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因而做好国有企业宣传工作。对实现国企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方向,提高国企宣传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促进企业和谐,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复杂性理论展示了新世纪科学研究的广阔全景,并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理论自身局限的可能性。教育技术具有系统科学方法的重要特征——最优化,这是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教育技术具有系统科学理论中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要特征——开放,使得教育系统处于从无序向有序的动态平衡运动状态。最后,论述了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对教学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中,我们既要了解相关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更要了解事件发生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逻辑,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共同参与或推动而形成的,有其发生发展的偶然性,也有其历史必然性。文化是历史的积累,是较长的历史阶段形成的涉及历史认识、地域风情、人文习俗、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人们对于事物的共同看法、态度、思维、价值等精神产能和精神体验的总和。了解历史阶段和历史事件,就是为了借鉴历史事件的历史经验,从历史发展中提炼人类智慧,从历史发展脉络中思考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迪。在历史认识中通过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阶段的文化发展,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从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阶段中归纳出更加充满智慧的精神内容,为处理当下问题提供思路,并丰富当前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理应应对"以人为本"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诠释。首先,应明白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的执政理念。其次,应懂得以人为本是本体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再次,更重要的是应理解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基本理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就是中国共产党应以中国每个公民及其历史发展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公民人权。从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或以中国每个公民及其历史发展)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公民人权,这既清楚地表明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或以中国每个公民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理论源泉、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更加清楚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本的基本理论的理解的创新、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瑞 《职业圈》2007,(12):179-181
复杂性理论展示了新世纪科学研究的广阔全景,并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理论自身局限的可能性.教育技术具有系统科学方法的重要特征--最优化,这是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教育技术具有系统科学理论中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要特征--开放,使得教育系统处于从无序向有序的动态平衡运动状态.最后,论述了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对教学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郑瑞 《职业圈》2007,(6X):179-181
复杂性理论展示了新世纪科学研究的广阔全景。并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理论自身局限的可能性。教育技术具有系统科学方法的重要特征——最优化,这是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教育技术具有系统科学理论中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要特征——开放,使得教育系统处于从无序向有序的动态平衡运动状态。最后,论述了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对教学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