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头有二例,是关于“唯……是……”的句子。①《名人传记》中:奴才知恩唯老佛爷是命,万死不辞! ②《中篇小说选刊》中:于是村人们都崇拜起麻老五来,于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成了哲学界、文艺界争论的热点.王若水同志认为,《唯批》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著作,而是一部机械唯物主义的著作;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是一种倒退.理由是:(1)《唯批》翻来复去强调的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唯批》讲的是“直观的”、“机械的”、“消极的”反映论,而不是能动的反映论;(3)在实践问题上,《唯批》只是在标准问题上提出和说明问题的;(4)《哲学笔记》才真正克服了《唯批》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3.
对“唯是”的训释长期停留在随文而释上,不符合先秦两汉古汉语的语言实际。本文汇集考证了《左传》、《诗经》、《墨子》、《楚辞》以及《吏记》、《尚书》中的“唯是”、“唯时”的用例,指出:处于句首或句中的“唯是”、“维是”、“惟时,,除极少数用例外,通常是先秦古汉语中有一定使用频率的双音合成词。它是由介宾短语发展凝固成的囚果关联词语,训释时不宜分裂,方是符合语言实际的确解。  相似文献   

4.
翻阅某小学数学专业性杂志,发现在一篇题为《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章中所列举的唯.二例题是失实的,由此全的“讨论”也就站不住脚了。兹先照录原例题与原图:  相似文献   

5.
“唯”和“惟”当作“独、只有、只是”意义时是通用的 ,所以“唯独”“唯恐”“唯一”等也常写作“惟独”“惟恐”“惟一” ,历来如此 ,本无疑义。然而近年来发明的电脑对文稿中的“唯独”“唯一”等等一律亮红 ,于是一些出版单位就跟着一律改“唯独”“唯一”为“惟独”“惟一” ,不改即判为错误。这是大可不必的。为了辨别有力 ,我抄录了一些词书的解释和上千条古今的书证 ,希望能有助于使坚持者信服。首先是没有哪一本词书摒弃了“唯”字的“独、只有、只是”这个义项。比如《辞海》 ,“唯”字的第一音第一义项即是 :“同‘惟’。①独 :…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段〗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二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  相似文献   

7.
鲁迅著名杂文《文学和出汗》(高中基本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①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②从批评家听谈文,③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张宗源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3期撰文说,这是“一个条件套选择的二重复句”。本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单句,而不是“复句”。  相似文献   

8.
汇集了《左传》中有“唯是”的句子,从语言结构和语义两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剖析。经过比较归纳后,认为“唯是”是主要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一般应训释为“因此”。文章以训诂的基本原则要求为据,对一些通行教材中随文而释的注解,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9.
“何芋是甘”语出周容的《芋老人传》。课文注曰:喜欢吃什么芋。这是动宾倒装的句法,表示强调。显然,注释者把句中的“是”当作表示宾语前置的助词来理解的。我认为不妥。首先,它不符合古汉语中如“唯命是听”“唯余马首是瞻”等。“唯……是……”的固定动宾倒装句式,也不符合“何陋之有”“何罪之有”等“何……之……”的习惯用法。其次,把“何芋是甘”看作宾语前置加以注释,则与文意也相违背。  相似文献   

10.
《南史·孔范传》云 :“隋将贺若弼陷南徐州 ,执城主庄元始。”所述为隋灭陈之役。文中庄元始三字殆误 ,当作黄恪 ,理由如下 :一、《隋书、贺若弼传》云 :“袭陈南徐州 ,拔之 ,执其刺史黄恪。”又《北史·贺若弼传》同。又《资治通鉴》隋开皇九年正月条亦云 :“贺若弼攻拔京口 ,执南徐州刺史黄恪。”是诸书皆作黄恪 ,唯《南史》作庄元始 ,孤证难持。二、按当时确有庄元始其人 ,然正史无传 ,其事迹唯见于《文馆词林》褚亮撰《隋车骑将军庄元始碑铭》 ,云 :“仕陈之日 ,历官藩府。起家宜都王国常侍 ,稍转内兵参军。属王师伐陈 ,江表初定 ,公乃…  相似文献   

11.
翻开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目从“说鬼”到“读《画蛋》有感”;从“论红与专”到“毁树容易种树难”,似乎议论文统治了高考作文阵地。这二年,改变了方法,但充其量也只是加了一条说明性或材料性文字,实则还是以论为主.因此,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往高考总是以议论为主,以后也是这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同资料有不同注译。初中语文第三册课本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册教学参考书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芳馨。”而胡怀琛《古文笔法百篇》(以下简称《百篇》)译为:“这是一所陋室,但是我的道德,可以使得陋室也芬芳。”《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木(二)(以下简称《文选》)译为:“这是一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一句中,“唧唧”历来有三种解释:一曰叹息声;二曰机杼声;三曰虫鸣声。这里辑录三家之言供教学参考。《课本》说“唧唧”是“织布机声”,不能说完全不对,但照应下面“不闻机杼声”。总觉不太妥当。《文苑英华》于此作“唧唧何力力”,有人便说“唧唧”是“叹息声”,照应下文“唯闻女叹息”,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师:请同学们读最后二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孤单单的一只船。师:“碧空”呢?生:晴朗的天空。师:“尽”怎么解释?生:消失了。师:“唯见”什么意思?生:只见。师:“天际”呢?生:天边。师:那么这二句诗该怎么理解?生:孤单单的一只船远去了,帆影在晴朗的天空尽头消失了,只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生:当时,老朋友(孟浩然)乘坐的船渐渐地远去了,帆影消失在碧水蓝天相连的地方,“我”望不见老朋友了,只能望见滔滔江水向天边奔…  相似文献   

15.
新论摘要     
<正> ●张德荣在《哲学动态》(1992/4)上撰文《陈云哲学思想研究概述》,对陈云哲学思想提出了三个方面:(1)“只唯实”的唯物论思想。陈云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就是唯物论。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尊重客观,尊重事实,尊重  相似文献   

16.
在甲骨文、金文中,唯、有二词具有某些特殊的词法、句法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在先秦早期传世文献中表现得不够显著,因而传世文献中某些唯、有辞例的词义和句式往往被人们按传世文献中常见的词义和句式所曲解。本文在拙作《先秦“唯”字的用法》和《先秦早期文献中“有”字的代词性》两文的基础上,对《诗经》和《周易》中若干唯、有辞例的词义和句式作一些新的训释尝试。  相似文献   

17.
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这是符合事实的。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原则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晋大夫白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又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又昭公十二年记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已  相似文献   

18.
“好课”,顾名思义就是要超出一般,有个性,有“看点”,有新颖独到处,流于一般、四平八稳无所谓“好”课。“好课”应当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以为可以借用陈云同志的“不唯书、不唯上”,再加一个“不唯课堂”这样“三个不唯”来确立。不唯书。就是不唯高架的理论和教科书上的现成定论。《马背上的小红军》课文题目经修改后叫作《倔强的小红军》。一位教师为此在自己的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比较两个课题,看哪个更适合于眼前的这位小红军。”经过激烈的争论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认识:“课文说到底就是为了谁‘上马’,因为谁上…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来,国内对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的评价是肯定的,认为该著作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认识论方面。近年来,随着西方“马克思学”、“列宁学”的一些理论观点的传入和国内对认识论问题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对列宁《唯批》的诘难,焦点是该著作中的反映论思想。这些观点认为:列宁《唯批》中的认识论是一种机械、直观的反映论,是马克思认识论的倒退;进而把反映论等同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列宁之所以陷入机械,  相似文献   

20.
《老子》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王弼注:“唯阿美恶,相去何若?”美恶为对待词,文义易明,而唯阿之说有歧解。帛书甲本,阿作诃,乙本作呵,似作呵责解。后刘师培校释《老子》亦云:“阿,当作诃。《说文》:‘诃,大言而怒也。,《广雅·释诂》:‘诃,怒也。’诃,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