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心而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发现,从小学到到初中再到高中,琅琅的读书声渐渐少了,以致我们的学生到大学或者走出社会,不敢朗读、不会朗读和不善诵读。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失误。我们不能不赶紧找回这失落的琅琅读书声。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社会上开展丁关于教学的大讨论.很多专业人士都指出应还语文课以本来的面目,让课堂上重新响起琅琅的读书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朗读教学也没得到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课堂缺少琅琅书声的原因是:教师忽视阅读,学生轻视朗读,应试教育排斥朗读,朗读方法单调影响朗读。改变此种现象的方法为:教师范读,采用充满感’陪的训练方法、分角色表演的方法、配乐朗读的方法、创设情境朗读的方法,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的火热,朗读已受到人们的热捧。对小学生来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朗读,是每个语文老师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琅琅书声有"乾坤"。对此,本文从自由快乐朗读、集体齐声朗读和公平竞赛朗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让语文课堂琅琅书声有"乾坤",使学生能在主动参与朗读中找到更多的不一样,获得更多的学习认知视野和思维,丰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5.
笔者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常叹学生朗读能力之差:有的学生朗读时结合巴巴,词不成句,句不成调,让人“不忍耳闻”;有的好一些,但也是干巴呆板,了无生气,味同嚼蜡;能把话语的思想感情之细微处较好地表现出来的,很少。笔者于是深感高中语文 课也必须重视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教学方法。虽然我们许多教师均认为其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重视不够,往往为繁琐的课分析或大量的书面练习所代替,越来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朗读及朗读教学的真正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7.
田月红 《学语文》2010,(1):55-55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通过朗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还可以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不失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田罗军 《学子》2013,(6):145
语文教学是否充满无限的魅力,朗读是一个关键。朗读是将书面语言有效转化为发音标准、感情丰富的有声语言的一项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又有利于学生的语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接下来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0.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高中校园的早晨显得很安静,课外晨读早已销声匿迹,即使早读课上有点读书声也是细若蚊蝇;而在语文课堂上,也因为“遗忘”了朗读而显得十分沉闷。就算偶尔还能听到读书声,但通常情况是,要么老师面无表情地范读一遍课文了事,要么老师干脆让学生默读即可,多数老师都不太重视范读和学生朗读环节。朗读之所以不被重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家长和学生“为考试才学习”的功利心态日益严重。“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语文考试现在没有口语考项所以当然就不必重视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还有一个月就期末考试了,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每天早晨走进校园却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是什么原因?走到教学楼的走廊一看,才明白:原来老师正在给学生们做练习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这正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至今仍有一定的意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声,我们的语文课应以读为主,朗读教学省不得。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小学学习的主要课程,而朗读则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小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相对欠缺,语文教师通过进行朗读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然而,现今的大部分小学教师却未能意识到朗读的作用与效果,仅将朗读作为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却未能加以利用。因此,本文对朗读教学进行分析,并就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鸿 《贵州教育》2010,(3):26-26
两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涉教未深的我,收获的则更多是对这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偏僻之地的眷恋。在这里,有着我对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下来的“教育”二字的特殊理解,也有着我对人间最为普遍存在的“真情”的体会。当事业在这里化作炽热的爱,我更加感觉到肩上担着的是一种责任。也许,这才是我真正起步的教育生涯。  相似文献   

14.
许多语文教育专家都十分重视朗读背诵的语文教学传统。夏丐尊先生强调变“阅”为“读”,以培养语感,他说“要领略文字的气势,会诵是惟一的途径”。叶圣陶先生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相似文献   

1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引起了多少人对神圣学堂的向往。但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校园却越来越静,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当前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越来越差,写作能力也随之下降,且不说让学生演讲、辩论,就连当众读一篇文章也会结结巴巴,不要说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就是基本的断句、节奏也无法掌握。这些应算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初中教学的一个失误。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琅琅书声便是学校的象征,此起彼伏的朗读声犹如一阵阵动听的乐曲沁人心脾。从古至今朗读一直是学好语文的一种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传统语文教学经常让学生将经典篇章熟读成诵,从孔子到陶行知,中国的教育家们一直是这样做的,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朗读一直没有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重讲轻读”、“重问轻读”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读”书是前提。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  相似文献   

18.
以读为主是阅读教学遵循的极为重要的原则。课堂上教师以“读”为切入点,可使学生由读生疑,由读生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读呢?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个帅气十足的小男孩,初见他时我就被他炯炯有神的眼睛“电”倒了,哇!好帅的小子!我在心里忍不住赞叹:“看那眼神,成绩定不会差”,这是四年级刚分班时他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声声入耳的读书声,引起了多少人对神圣学堂的向往。但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校园却越来越静,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离我们远去。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当前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越来越差,写作能力也随之下降,且不说让学生演讲、辩论,就连当众读一篇文章也会结结巴巴,不要说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就是基本的断句、节奏也无法掌握。这些应算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初中教学的一个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