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神仙剧兴盛于元代,但明代的神仙剧却有着迥异于元代的创作旨趣。通过对明代主要神仙剧作家生平及作品的分析,认为明代的神仙道化剧只是把宗教故事作为宣扬作者主体意识的载体,在浓郁的宗教色彩背后隐含着作者个人对生死忧患的思考,对人生不幸的解脱,对长生不老和世俗享乐的追求等世俗情结。  相似文献   

2.
神奇壮美的云瀑 清晨,精灵豆和叔叔们从小金县的县城出发,沿着夹金山山脚向上攀缘。晴朗湛蓝的天幕上,几乎看不到一丝云彩,金灿灿的太阳倾洒下万道金光,把夹金山晕染得格外壮观。  相似文献   

3.
神仙信仰滥觞于远古时期的巫术信仰、鬼神观念和古老神话。巫觋的通天本领、鬼神的超凡神力和神话中长生不死与自由飞升的原始仙性是孕育神仙信仰的基本因子;巫术信仰、鬼神观念在社会各阶层的深远影响,古老神话在全国各地的广泛传播,为神仙思想的孕育提供了适宜的温床;方士对成仙的追求与鼓吹加速了神仙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流行语中,"神仙"出现了新的用法,出现了"神仙X"的类推形式,X可以是名词或动词。这种用法弱化了"神仙"的指称人物义,凸显了"神仙"的描述义。"神仙"扩展出丰富的描述义有自身语义基础和比况结构、偏正结构以及"很+N"类结构的句法基础,同时也受人们心理和社会文化影响。虽然名词描述义被看做是不固定的,但由于"神仙X"的用法高频,可以抽象出其丰富描述义的上位义项"好的""与众不同的"。"神仙X"的流行丰富了描述性质和程度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乐观心理。  相似文献   

5.
在校园的食堂里,总是有着那么多的故事。学校里的各路“神仙”.也自然各显神通,有着自己的招数。 首先说食堂里的师傅级人物,据说是这个食堂的股东.也是食堂里的“高级”厨师。“高级”是刚来学校的时候听说的,但我们是最好、最公正的评委。说实在的,当你吃每一种菜都如同一种味道的时候,就算每天变换着菜品,也提不起兴趣了。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案剧” ,指的是一种传统的 ,也是普及的课堂模式 ,它缺乏对学生的整体精神进行构建。所谓“创造剧” ,指的是一种正在探索之中的 ,可以设想为涵盖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的课堂模式。课堂教学从“教案剧”向“创造剧”转型 ,其落脚点仍然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上。  相似文献   

7.
本区有一位“神仙”保安,他肥头大耳。一脸猪八戒长相,最厉害的就是他的“将军肚”,这个“将军肚”又大又圆,像一个大西瓜。他就是朱保安,人们都叫他“猪神仙”。  相似文献   

8.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曾经写有一些反对信仰神仙不死的诗作,过去有研究者据此来为三曹的思想定位,难免有失公允。本文通过对他们作品全貌的考察,并参以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思想状况,认为在汉魏之际道教形成、仙风正炽,正统思想严重动摇的时期,作为时代思潮之代表的曹氏父子,在思想观念上应处于由信仰动摇的惶惑向明确的怀疑论过渡状态。而这种大胆的怀疑精神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提供了魏晋玄学产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少年科学》2010,(12):42-43
到过东海大桥的人,一定会看到大桥东侧竖立在东海海面上的34台“大风车”,这就是东海大桥风电场。  相似文献   

10.
人往往对某些事的“第一次”印象最为深刻,我亦如此,时至今日,我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参加出海考察时的种种场景,仿佛昨日之事,令人难忘。下面就为大家讲述,当年作为“菜鸟”的我,第一次东海之行的那些故事,以此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在古典戏剧中,梦扮演着两种角色,其功能分别是预言指示作用和补偿作用,它们在时空转换、情节推进方面有着巨大作用和差别,相应地带给我们的审美意义也不尽相同。同时,从大的框架下审视梦的符号意义,这些符号使我们对古典戏剧的欣赏模式呈现出一种“石膏模型”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汉代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时期,戏剧的相对繁荣和“礼”与“乐”相冲突的学术氛围,促使了中国戏剧理论的产生。汉代戏剧理论主要体现在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戏剧的讽谏与惩戒功能以及戏剧的娱乐功能之上。尽管它简单且不系统,但为后世戏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东海划界是中日矛盾焦点之一,其原因是双方划界的标准不一.公平原则是国际法的一般原则,等距离中间线原则是公平原则的一种特例.东海大陆架的特殊地理状况和冲绳海槽的存在确定了双方应按照以自然延伸为基础的公平原则划界.成比例原则也是体现公平原则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否认在部分海域有适用等距离中间线原则的可能.通过协商谈判或提交国际法院裁判等渠道尽早划界是解决矛盾的理想办法.共同开发是当前解决争执的最佳过渡安排.  相似文献   

14.
裕固族的祖先是古代回鹘人,古代回鹘语是西部裕固语的主要嫡亲语言。通过西部裕固语中对戏剧的称谓是耶尔"yer"和回鹘文献语言中对歌唱称谓依尔"yir"的比较,我们有理有肯定古代回鹘人对戏剧的称谓也是依尔"yir"这个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史剧理论中,以伦理批评替代艺术批评成为一种常见的批评范式。这种伦理化的批评,表现在关于历史剧的创作动因、社会功能、价值取向的阐述方面。它的出现,主要由于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历史剧创作与批评获取生存需要等原因。这种现象不但显示了中国古代史剧批评者艺术观念的淡薄,而且反映出中国古代史剧批评者在冲破传统伦理思维习惯束缚时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公平原则是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要实现东海大陆架划界的公平结果,须主要考量自然延伸和冲绳海槽、中间线原则、成比例原则以及钓鱼岛等情况在划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是一出纯粹印度式的戏剧,它标志着古典梵剧的高度成熟。同时,对中国古代戏曲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文章以《沙恭达罗》的中文译本——卢前先生所译的《孔雀女》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译本的分析,简要探讨了印度古典戏剧对中国戏曲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之间诸多的历史和现实争端中,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最为关键。由于涉及两国的国家主权利益,中日双方决不会轻易让步。中日东海争端无论最终通过协商解决还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中国都必须为自己的主张提供足够的法理支持。本文对钓鱼岛归属及东海海界划分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戏剧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相互影响,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下的民族存亡关头,抗战戏剧运动也产生发展起来,经过了上海、重庆、武汉、延安等地的探索、实践,并在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深厚基础之上,随着桂林从抗战大后方到前线的形势转变,最终在西南剧展中达到了最高峰,成就了西南剧展作为抗战剧运最后一个高潮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元散曲中"四季歌"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及与戏曲艺术构思方式上的相似性,显示了同一历史阶段中不同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规律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