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力的随笔创作很贴近现实,但他把自己作品,定位于“血泪写成的软性文章”。即他没有秉书直言,而是采取“隐讽”的修辞策略,让看似“满纸荒唐言”的作品,里面却潜伏着“一把辛酸泪”。同时,他重视“书生救世”的作用,作为一介寒儒,却能在作品中体现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抗日热情,让人读来怦然心动。其语言熔文言、白话与书面、口语于一炉,涉笔成趣,文采斐然,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2.
古典武侠小说中的侠 ,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化英雄。金庸把侠还原为普通人 ,在人格上现实化。陈近南的死与韦小宝退隐 ,是武侠在江湖世界里最终的两条出路 ,也象征着中国文人在“侠客”身上寄托的入世和出世两种理想的破灭。《鹿鼎记》借韦小宝的言行淡化了传统武侠小说对民族问题的界定 ,完善与发展了中华传统的“民族大同”观念  相似文献   

3.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1992年的作品,他采用了一种“戏中戏”的电影结构方式,将两场话剧的舞台形式融合进了电影的镜头模式中来,从而为剧场化的戏剧结构形式与镜头化的电影结构形式在融合上找到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4.
揭馍斯的诗文创作在元代文坛上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尽管元及后世对其评价不一,但他诗文创作中“神骨秀削,寄托自深”、“严整精核”、“语简而洁”,呈现着自己独到的风格。其中他创作中的道家倾向,在其作品中占有较大的分量,且是有元一代众多文人内心世界的观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红色知识分子”的培养问题上煞费苦心。他本寄希望于旧有知识分子能改掉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本性直接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自己的“红色知识分子”培养上,可是,这些成品或半成品的“红色知识分子”很快就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流合污”,成了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毛泽东陷入了对知识分子改造---培养---再改造的无限焦虑之中,他甚至认为每隔七八年就要来一次思想文化上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周济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他既推尊词的意格,同时又充分注重词的词体特征,在词寄托说的基础上,他提出“词亦有史”的著名观点。周济词论虽滥觞于朱彝尊张惠言之说,却对之作了本质性的超越,周济之后诸词家虽对周氏之说有所增补,但总体说来并未超出周氏词论的逻辑框架,周济词论标志着清代词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诗词中的“寄托”是指作品中的寄情托兴,它是我国诗人和词人惯用的手法。“寄托”起源于传统的比兴手法,它由一个诗章、一个意象的比兴,发展成为全篇的比兴,而寄寓表达词句表层意思之后的作者的深层的情志,只把诗词表面的形象作为载体,这种表现方法就成了“寄托”。比如李白的《梦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作家托马斯·品钦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作家。他很少抛头露面,似乎游离于社会之外,所写的作品却全都面向社会现实、关心人类状况。收录在短片小说集《慢学者》中的早年习作,虽然受到的关注较少,但其主题在他之后的鸿篇巨制中却都有体现。通过对《慢学者》中的五个短篇小说《小雨》、《低地》、《熵》、《玫瑰之下》和《秘密融合》进行逐个的分析,挖掘品钦作品中所体现的“死亡”、“选民/弃民”、“熵”、“追寻”、“爱与融合”等主题,并探讨品钦在这五个短篇小说中逐步向我们表达的对人类如何在后现代荒原社会中找到出路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晚期的戏剧作品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但其早期和中期作品中揭示人生的幻想与现实的双重困扰的主题没有改变,而是有了进一步深化.他的悲剧作品生动地展示了当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并试图为陷入精神危机中的人们探索一条拯救的出路,体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激情.  相似文献   

10.
徐讦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言人,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独具异禀、能通天接地、生活于另一世界的“奇女”形象。在其女性人物身上,徐讦寄托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想象。她们既寄寓着作者漂泊人生的理想与憧憬,也给乱离年代的人们以慰藉。同时通过这些特异的女性形象,徐讦将人物封闭在特定的情境中来探讨爱情哲理。但这些极幻关的女主人公不仅只生活于离奇的情境,而且她们的结局或是浪游,或归于寺庙,或归于尘土,从而更体现了作品的孤寂虚无的关学基调。  相似文献   

11.
什么叫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要宣传的道理,寄托在虚构的故事里,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种作品就叫寓言。它是形象和意义相结合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 ,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意识倾向和生活道路。宝黛之间在爱情上的纠纷 ,实质上是反映了思想上的冲突 :一个是积极拥护封建制度 ,一个是极力反抗封建制度 ,钗黛俩人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具有鲜明的对立性。薛宝钗热忠于功名富贵 ,把自己的希望与年青人的出路完全寄托于封建统治阶级 ,强调“男人们读书明理 ,辅国治民 ,这便好了”;以“仕途经济”规劝贾宝玉 ,要他攻读时文 ,见宝玉不听 ,就冷冷地旁敲侧击。这些都说明她对封建制度是由衷地拥护和支持的。而黛玉却纵容宝玉“调脂弄粉”从不以“仕途经济”相…  相似文献   

13.
光盘小说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内涵,光盘在小说中以探求追问的姿态发掘人性,人性是光盘小说的核心。他在作品中以直率的态度关注现实,通过扭曲变形的手法表现人在社会中被挤压、撕扯的状态,表现出欲望的膨胀与失衡,对失控的人性欲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他也给人物以出路,塑造了一些对抗失控欲望的逆行者,表现出人性的信任,寄托着理想。  相似文献   

14.
谈“人称”     
本文所谈的人称,就是指用某种人称去写作的“人称”。即我把“我”写进作品中去,称为第一人称;我把“你”写进作品中去,称为第二人称;我把“他”写进作品中去,称为第三人称。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却别具一格。他较少写什么重大的题材,也不抒发豪情壮志,更不爱运用华丽的辞藻和偏僻的典故,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抒写深情。笔触朴素淡雅,感情真挚自然,于平淡中寓至情。正若王易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项脊轩志》就是其中一例。《项脊轩志》以自己读书的小屋———项脊轩为线索,写家庭的变迁,把浓挚的亲情之恋和深切的人生感慨,寄托在述怀忆旧之中,写得似乎极平淡,而读来却令人感慨唏嘘、余味无穷。文章充分体现了归有光散文在发扬创新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时针和分针组装成的剪刀,在永乐大钟的“哐、哐……”声中,庄严地为2002年剪了彩。这也许是人类生活中最虔诚最神圣的“剪彩仪式”———历史被分成单元段落切割而后焊接,人生被分成章节结集而后续写,生活被分成一册日历而后翻页……,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公平地领到了365个崭新的日子。面对2002年的365页不同颜色的日历,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诗人的一行宣言:画一个圆吧,为的是圈住一个遥远的梦。只圈住个“遥远的梦”就算对每页日历负责了吗?我们都习惯于把希望寄托于“遥远”,习惯于把“梦”寄托于“彼岸”,但如果不…  相似文献   

17.
泸西县一位父母官曾经说:“5.5工程实现之日,就是泸西经济腾飞之时。”“5.5”工程的设计者们在对教育于经济建设的作用作了反思后发现,从前的教育远离经济而悠然自得地陶醉于社会生产之外。他们把这种脱离概述为:“普通教育脱离实际、职业教育十分薄弱、成人教育各吹各打。”最使泸西人感到痛心的是办了30多年的教育,却不幸地忽视了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泸西县教育局算过一笔帐,近几年泸西每年要有近4000名中小学生升不了学。要考虑这4000人的出路就必须端正办学思想,将过去的“升学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变“小教育”为“大教育”,这是泸西人进行教育整体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立足点,也是他们改革的理想。泸西人把这个理想的实现寄托在“5.5”工程中。子工程2这样规划:对5万多名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使他  相似文献   

18.
一位探险队员在森林中迷了路,无意中碰到了“食人树”,树伸出几条胳膊似的树枝缠住了他,尽管他挥舞着砍刀斩断了这些“手”,但“食人树”马上又长出更多的“手”把他牢牢困住,幸而在他绝望之时朋友们及时赶到,运用先进武器斩杀了树,削了它的枝条,才把这名队员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苏轼散文立意“新”而“深”,他把“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作为“衡文”的标准,由此创造出了许多意境高远的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 ,被称为现代派小说的开山鼻祖 ,是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190 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后来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员 ,晚上则通宵达旦地看书和创作。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严 ,很少公开发表作品 ,临终前他给密友勃洛德留下遗言 ,把他的作品“毫无例外地予以焚毁”。但勃洛德认为有必要把他的作品公之于众 ,先后有六卷本和九卷本的《卡夫卡文集》出版 ,从而 ,卡夫卡以他的《审叛》、《城堡》、《变形记》而扬名于身后。英国诗人奥登认为 ,卡夫卡写出了“现代人的困惑” ,在他与时代的关系这一点上 ,他是与但丁、莎士比亚、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