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南京理工大学300余名大学生关于体育课进行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太极拳内容教学后,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传统文化技能、知识以及传统养生观等作了广泛的调查,发现接受了长期、系统地传统体育教育的大学生其技术动作水平远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且技术掌握牢固程度明显高于后者;在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方面,前者在相关的太极拳理论方面好于一般大学生;在对我国传统养生观的理解上经历系统传统体育教育的大学生除在基本养生观上相近外,对动静平衡及神形协调养生观方面两者存在差异,经历系统养生观的大学生其对古代养生观的科学理解与其本意较为吻合,反映出系统太极拳教育的成效。建议应注重传统体育教育的良性作用,以传承民族文化,古为今用,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蒋士猛 《当代体育科技》2020,(7):125-125,129
太极拳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是体育教育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开设太极拳体育课程能够彰显学校体育教育的民族特色,太极拳课程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度一致,能够服务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所需,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意志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根据太极拳发展的状况,以及太极拳的保健特点与锻炼价值,论述了太极拳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的意义。太极拳作为1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这项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教学所得,阐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件瑰宝,文化内涵丰富,健身价值突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从传统哲学、美学等视角系统梳理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论证了太极拳对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积极影响.旨在加深当代大学生对太极拳技术理论体系的全面了解,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的持续发展。体育课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其身体、思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落实高校体育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其“以体育人”的教育价值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天然优势。为此,以高校太极拳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国家体育总局统编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研究蓝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究太极拳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研究发现,太极拳课程主要从健体修身、规则意识、文化自信、人生智慧、科学精神5个方面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6.
继太极拳“模块学练法”学练模式在学校体育取得成功后(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一等奖),笔者将其引进社区体育,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该学练法打破了社区太极拳传统学练的框架,能较好地解决社区太极拳学练中学与练的问题,使学员学得快、记得牢、乐意练,学会后能长期坚持习练,能有效提高太极拳的学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类传统养生体育项目对大学生身心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高校开展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八段锦等传统养生体育项目的锻炼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绵缓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并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对缓解大学生因学业、就业等情况造成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建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大力开展、普及和推广太极拳等传统养生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其独特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养生功用而备受大学生的喜爱。因此,怎样教好太极拳以满足学子的要求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谈教授太极拳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多元智能训练法对于大学生武术技能和多元智能的影响,将4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分别采用多元智能训练法和普通训练法进行武术教学,然后评价其武术技能和多元智能状况。结果显示:训练后,实验组太极拳动作质量和刀术动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太极拳表演质量和刀术表演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受试者的太极拳动作评分与其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水平显著相关(P〈0.01),太极拳表演评分与其身体运动智能呈正相关(P〈0.05),刀术动作评分与其空间智能水平显著相关(P〈0.01),刀术表演评分与其空间智能呈正相关(P〈0.05)。结果说明: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多元智能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武术成绩、提高学生身体运动智僚.和空间智能状况、促进学生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在高校的推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意义和作用做了具体的分析。从有利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养成,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的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等方面对太极拳进入大学学校体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林清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110-111
情绪紧张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不同的情绪紧张度能够引起不同的机体反应。通过对练习太极拳及太极拳比赛的大学生的情绪紧张度进行调查统计,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述,为提高和普及太极拳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和散手的同步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海燕 《体育学刊》2005,12(3):77-79
通过对传统太极拳、散手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散手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太极拳与散手的同步教学符合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能提高高校武术选项课中太极拳和散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3.
浅谈太极拳教学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有效的安排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起到进一步普及和推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吉首大学为例,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吉首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开展太极拳运动的认知态度、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认为在研究生中推广太极拳运动,不仅可以推动和普及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提高研究生的文化修养和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起到保护和锻炼人才,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举措,为深化硕士研究生体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太极拳健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拳健身方面的资料,分析其健身机制,进一步研究了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希望能够为太极拳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建国  周直模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25-326,33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成都市武侯区部分部分参加太极拳和交谊舞锻炼的离退休职工(家属)和一般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太极拳男组身体的柔韧性明显大于交谊舞男组(P〈0.05),太极拳女组身体的柔韧性也稍大于B女组,但两组的差异性不显著;太极拳男组和交谊舞男组,太极拳女组和交谊舞女组在骨密度的比较上(P〉0.05)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太极拳和交谊舞在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保持骨密度稳定,防止骨质疏松方面的健身功效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组和跳绳、木兰拳、太极拳套路及太极推手等4个运动组,经10个月的实验。结果:非锻炼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P<0.05),4个运动组的骨密度均增加(P<0.05或P<0.01),其中太极推手组还测各指标及跳绳组桡、尺骨骨密度增加得更明显(P<0.01)。结论:跳绳、木兰拳及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是绝经女性抵抗骨量丢失、促进骨密度增大的有效运动,并且太极推手对腰推和前臂及跳绳对前臂骨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的资源结构及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武术文化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开发,这些资源由三个文化层面构成即表层——武术物质文化层面、中层——武术制度文化层面和深层——武术内涵文化层面。从文化学角度加以阐述和分析武术文化资源三个层面中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措施,以便为新时期的武术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9.
以太极拳为运动处方,对23名肥胖在校大学生PWC150机能试验前后STI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试,同运动处方实施前后对比发现,安静状态下QS2(总电机械收缩时间)、LVET(左心射血的时间)、PEP(射血前期)、SV(心博出量)、CO(心输出量)、SI(心博指数)、CI(心脏指数)、VPE(左心室有效泵力)均高于练习前,PEP/LVET、HR(心率)低于练习前,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太极拳练习虽然对肥胖学生的心血管功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受试者安静状态下整体心功能及心力储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运动负荷后即刻QS2、LVET较练习前有所缩短,而PEP及同期测得的SV均无变化。提示太极拳锻炼后,左室射血速率的提高是受试者对运动负荷产生的良好适应,导致等量负荷状态下外周阻力减小,而非心肌收缩力增强的表现。运动后恢复期各项指标恢复速度明显快于练习前,负荷后3分钟各项指标即恢复安静状态,而练习前各指标尚处于动态变化中,显示了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有助于提高肥胖学生心血管功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太极拳价值的新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隋克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28-430
中国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它是古老东方文明宝贵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明显的健身效果引起各国人士的高度重视,文章联系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阐述了太极拳对人类的健身、保健及修心养性功能,从而提出太极拳应该作为我国国民终身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首选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