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体育运动中广泛采用不同强度的运动来促进身体机能的变化,从而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很不充分的,因此研究不同强度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各种机能的作用及其训练意义,将会有助于我们更自觉地应用它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训练水平的目的。为此,我们曾与有关单位协作,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在固定自行车测功器上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时呼吸气体代谢和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项目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具有广泛的趣味性,能够使练习者产生兴奋和快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参与者在运动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强化作用.笔者力求揭示运动项目中趣味性要素的客观存在以及表现形式,为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这一理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是人体自身的运动;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之一;人体观是人类对自身的起源、存在和发展的看法和观点,也是人类对自身的系统、结构、功能、属性的看法和观点。从广义上讲,人们的体育观也是人们的人体观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人体不仅是一个静态体,而且是一个动态体,是动态体和静态体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运动中,制动广泛运用于运动技术的形成中。制动就是在人体运动中,通过内力作用使人体某一环节运动速度减慢或停止,由此而使其它环节运动速度增加。研究和了解体育运动中制动产生的力学效果,并在运动中得以很好应用,对运动技术动作形成以及运动成绩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其在运动中产生的力学效果及有关问题分别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体育运动是人体自身的运动。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之一,人体观是人类对自身的起源,存在和发展的看法和观点。也是人类对自身的系统、结构、功能、属性的看法和观点。从广义上讲,人们的体育观也是人们的人体观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人体不仅是一个静态体,而且是一个动态体,是动态体和静态体的辩证统一体。所谓人体是静态体,是说人体的生理结构包括肌肉、骨骼、四肢、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等是相对的表现一定的静态;所谓动态体,是说人体的机能,属性观、生理机制是不能变化发展的,作为生命现象是在不断地发展的。体育运动正是从动态体的角度来研究人体,发展人体的,当  相似文献   

6.
娱乐体育中快乐体育之本质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体育活动中快乐的深刻内涵。认为,传统心理学由于受到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掣肘,在快乐问题研究上表面化、片面化;运动中的快乐,实际包括快感和美感两个不同层面的精神反应,而美感才是快乐的真谛所在;追求运动中的审美境界,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幸福生活方式的桥梁,同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关踝关节的理论和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踝关节是推动人体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关节,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历来被人们所重视,现对它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并对它的训练实际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动生物节律的模式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相继发现人体自身和周围世界存在着许许多多具有周期特性的运动节律。作为研究人体的体育科学工作者,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运动生物节律的科学知识。 运动生物节律的基本规律 运动生物节律(或称“运动生物节奏”、“运动生物钟”)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理方面的周期性运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证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  相似文献   

9.
浅议快乐体育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心理量表测定、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温州高校287名大学生(男148人,女139人)运动愉快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72.13%的大学生体验到运动愉快感,这部分大学生中大多是2人或2人以上进行体育锻炼的,而且他们的运动量明显大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心境状态和心理健康明显优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大学生。进一步分析有关运动愉快感产生的原因、影响运动愉快感的主要因素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后的主观体验之间的关系,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后的主观体验各个分量表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并且松驰与紧张因子对心理烦恼有预测性贡献,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疲劳有预测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Research in aerobic exercise has linked the affective responses (pleasure–displeasure) experienced during exercise to future exercise participation. While this is yet to be confirmed in anaerobic activitie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making resistance exercise (RE) more psychologically rewarding 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acute effects of RE on affect, anxiety, and mood and to draw conclusions on how to maximize feelings of pleasure in an effort to increase rates of participation. This review provides evidence to support lower training volumes performed at low to moderate intensities (50–70% 1RM) with long inter-set rest intervals (90–150 s). Additional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based on physi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but there is a strong need for more research on the affective experience of RE.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举国关注。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实施办法》、《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李克特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测量和调查,并对测查结果加以客观的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少大学生肥胖、超重或体重较低,尤其男生超重、肥胖或营养不良的比例偏高;女生的运动态度较男生消极;大学生对体育课需求倾向得分最高的选项是"愉悦身心",反映其健身目标较为单一、片面、缺乏长远追求;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课外参与体育俱乐部和自主锻炼,在每周参与次数、每次参与时间和锻炼强度上的差异均具显著性。上述种种,揭示了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成因。因此,大学生转变锻炼方式,培养健全体育意识和良好健身习惯,势在必行。建议:参照大学生锻炼方式转变结构图实施高校体育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最终回归"健康第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67名大学生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在锻炼承诺与锻炼坚持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锻炼时间、锻炼方式、锻炼效果和身体自我感觉的不同在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spontaneous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EG) activity. Participants (N = 34) were asked to (a) sit quietly for a 10-min adaptation period, (b) either exercise on a cycle ergometer (n = 18) or watch a videotape (n = 16) for 15 min, and (c) sit quietly for a 10-min recovery period. EEG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last 2 min of the adaptation period, the last 2 min of each 5-min stage of the exercise/videotape period, and the last 2 min of the recovery period. EEG power densities were combined across the alpha and beta frequency ban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rain activation increased (i.e., alpha activity decreased and beta activity increased) during the exercise condition and returned, to baseline following exercise. This did not occur in the nonexercise condition. Thus,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opponent-process theory (Solomon, 1980) in that brain activation increased during exercise.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健身运动意识与城市居民健身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韶关学院学生的健身活动意识、习惯和韶关市城镇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情况的调查 ,来验证大学生在全民健身活动所起的生力军与带头人的作用。结果认为 ,大学生健身运动意识的增强与淡化 ,是导致他们是否形成健身习惯的直接原因 ;而大学生的健身运动观念与习惯 ,又直接影响着他们周围城镇居民健身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身体锻炼与初中生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会昌县2所中学的453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应付方式上,锻炼强度中等以上、锻炼持续时间8~12周以上及有锻炼陪伴人的初中生,其成熟型应付方式因子的得分更高,并达到了显著性差异,中等锻炼强度对初中生的应付方式的影响最积极。  相似文献   

18.
血清肌酸激酶与骨骼肌损伤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在于对血清肌酸激酶与骨骼肌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采用跑台一次性离心运动至力竭的动物模型,48只7周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后即刻、1、2、4和7天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同时通过HE染色分析骨骼肌形态学损伤变化。结果显示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天迅速下降。HE染色结果则表明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损伤呈现延迟性时相特点,在运动后第2天骨骼肌损伤范围达到最大。本实验表明血清肌酸激酶与骨骼肌损伤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不能反映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长期坚持参加太极拳运动中老年女性血清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活性进行测定,同时测定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脂(TG)、血糖(GLU)等指标。结果表明:(1)长期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中老年女性机体NOS活性,可以促进NO的生成。(2)长期进行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机体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化。  相似文献   

20.
不同运动量急性运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观察不同运动量急性运动后及恢复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发现,三种不同运动量急性运动后,RBC-C3bR活性与安静相比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运动量大小呈正依存关系;运动结束后即转入恢复过程,至运动后3小时,表现为运动量愈大,其恢复速度愈慢,反之亦然。运动后15h均恢复到安静时水平,小运动量运动对RBC-IC花环率影响不大,随着运动量加大,RBC-IC花环率显著增高,45分钟组运动后及恢复期RBC-C3bR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