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借东西     
赵珊珊 《早期教育》2001,(13):40-40
飙飙是个胆小甚至有点自卑的孩子。有一天,我想请小朋友帮我到隔壁班上去借书,许多小朋友举了手,飙飙也举起了手,以往每当此时,我肯定会叫能干的小朋友去借.今天,我特地请飙飙去借。不一会儿,飙飙就把书借过来了,我很高兴地说了声:“谢谢你。”飙飙也十分爽快地说:“不用谢。”以后,我总是有意识地安排像飙飙一样胆小、能力较弱的孩子帮我到隔壁班上或其他班上去借东西,并要求谁借来的谁负责还。这样做一方面提供了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孩子有借有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借东西     
火眼金睛 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哪里?他们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怎样借东西     
本期话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向他人借用物品、寻求帮助的事情,这时候,该怎么说呢?直播时间王玲玲:何老师,我要向您告张楠(nán)的状,他实在太小气啦!张楠:何老师,别听她的,她胡说,我怎么小气了?是她太不懂礼(lǐ)貌(mào)啦!何老师:别急,别急,你们两个一个一个排好队,慢慢  相似文献   

5.
谁是借东西的小人?今年,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新作《借东西的小人阿瑞埃蒂》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全世界动画迷的热烈追捧。动画片虽然精彩,那位可爱的阿瑞埃蒂却不是宫崎骏爷爷的原创。她是英国作家玛丽·诺顿的系列作  相似文献   

6.
《少先队小干部》2010,(3):26-27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心理健康课”的第二课时——由美琪主持的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排忧解难的Happy地带,在这里有帮你详细解答难题的“有问必答”,还有由你自己来判断选择答案的“谋断游戏”,精彩无限,赶紧开始吧!  相似文献   

7.
1.小雨没带铅笔。向同桌莉莉借。2.莉莉大方地把铅笔借给了她。  相似文献   

8.
9.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10.
据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次遇到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回答:去街上买东西。朱熹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笑着说:你把五行和五方对  相似文献   

11.
据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次遇到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盛温和回答:去街门买东西。朱熹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笑着说:你把五行和  相似文献   

12.
说“东西”     
《语文知识》1998年第8期上有篇《不××=××》(作者姚远富)的文章,末尾那段关于“东西”的相声很有意思。我也见过一则类似的笑话,说是校长听地理老师的课,地理老师特意带了一只地球仪。上课时,地理老师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教室里多了什  相似文献   

13.
“东西”一词词典里说有三个意项。一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dōng xī),如“买东西”或“语言这东西”。二是特指人或动物(多含有厌恶或喜爱的情感)(dōng xī),如“这老东西”“这小东西真可爱”。三是指东边和西边,后又指从东到西的距离(dōng xī),如“东西五里。南北十里”,甚至以此将“东西”拆开来用引出了更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说“东西”     
方位名词“东”和“西”组合在一起便可泛指各种事物,并且在语言中被广泛使用,如“吃点东西”、“写点东西”等等,为什么不约言“南北”或其他词而非“东西”不可?因为自古以来,汉语中排列方位一般以“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为序。由于这种习惯,当人们想用简略的词语来表示四方  相似文献   

15.
说“东西”     
东西这个词,无论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使用都非常广泛。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正确使用,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校长不是东西某天,校长在上课前随便走进一间教室准备听课。  相似文献   

16.
释“东西”     
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两个意思即东边和西边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东西,但东西有其文化意义,正是它的文化意义才使得这一词在历史上有其他一些不仅仅指方位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东西南北"是最基本的方位,但在汉语中,"东西"与"南北"不仅语用频率不对称,语义演化也相当不同:由于一则古人每天看见东边日出西边落,"东西"距离可直接感知,而"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南北距离则更依赖想象;二则古代建筑多坐北朝南,所谓比邻而居,往往是东西相邻,"东邻西舍"等于"左邻右舍",由此"东西"更易产生"邻近"义:三是古人座位习惯坐北朝南,最宜放置生活物品是座位两侧,也就是东西向,用"东西"代指东西两侧的物品也就很自然。于是,"东西"由"方位"演化出"近旁",由"近旁"(放物的位置)演化出"物品";而"南北"则演变出"远距"义。  相似文献   

18.
严育洪 《师道》2012,(1):27-28
在学生管理和学生学习中.学生一条“心”的时候很多.有的让教师感到开心.例如纪律收得住:有的让教师感到费心,例如思维放不开。同样,学生不一条“心”的时候也很多,有的让教师感到费心,例如学生之间的不团结:有的让教师感到开心.例如学生之中的多思路。  相似文献   

19.
“借”烟     
一天晚上,我正在饭桌上兴奋地说着今天从电视里看到的新鲜玩意儿——一种帮助戒烟的烟。  相似文献   

20.
“借”妈妈     
角色:兔妈妈(简称“妈”) 兔姐姐(简称“姐”) 兔妹妹(简称“妹”) 布景:兔妈妈的家。月夜,星光闪烁。室外可见森林一角,旁有一条小河,一座木桥。幕启:兔妈妈正在灯下缝衣服,兔妹妹在玩玩具。兔姐姐走过木桥,一蹦一跳住家走,喜冲冲地敲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