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相似文献   

2.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选自《舒婷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导读] 思念,本来是一种无形的心绪,诗人却借助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把它化作可闻、可见、可触的具象。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的复合体,即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  相似文献   

3.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思念@舒婷  相似文献   

4.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 ,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 ,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解读】法国诗人瓦莱里说 :“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某些文字的组合能够产生其他文字组合所无法产生的感情。”《思念》这首诗正是如此 ,诗中将“挂图”、“代数”、“独弦琴”、“桨橹”这四个意象组接在一起 ,它们互不关联但又交替出现在一个特定的心理空间 ,显得和谐而有序 ,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星座 ,一个特定的无人染指的情感星…  相似文献   

5.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啊,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思念”到底是什么,是甜蜜,是悲伤,是无奈,是……苏婷在这首《思念》里给我们作了形象而新颖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三点导读     
1.意象排列的组合美“挂图”、“代数”、“独弦琴”、“桨橹”,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居然并列于同一首诗,着实令人费解。用“色彩缤纷”、“缺少线条”来修饰“挂图”,用“清纯”、“无解”来修饰“代数”,那种看似明朗实则无法诉说的离情别绪跃然纸上,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因为离别而带来的思念怎不叫人感伤?“独弦琴”,单弦本就难以成调,何况只有“一具”,形单影只的孤寂落寞可想而知。“桨橹”虽有却划不到“彼岸”,那种怅然相望的无奈、相思而不得见的悲伤如泣如诉。“重洋”和“泪珠”的对照更耐人寻味。“重洋”用水的浩…  相似文献   

7.
思念     
风在往哪一个方向飘,枫叶是否也在随它轻舞呢?我在思考着,在安静地思考。然而目光却飘移到一幅色彩单调但又不缺乏线条的水墨画,紧接着又到了一道简单而又无解的代数题。我想思索,一架破古筝为什么能拨动檐上下落的水珠?打住思绪,回到现实,手中握着的不过是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蓓蕾在黑夜中默默地等待黎明,露珠在晨曦中静静地等待旭日,也许心中藏有太平洋,流出来的只是有着撒哈拉浊黄色彩的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我的思绪伴随着思念的破古筝,在枫叶轻舞飞扬的日子里,拨动着沙哑的声。思念@王莹$江苏省滨海中学高一(3)班…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提出在山西省临汾市的一次高三模拟考试中,下面的一道填空题学生的得分很低,普遍反映题目虽易下手,但却难得结果,甚至有学生说:"不知是几何题,还是代数题,是几何题作不出公垂线,是代数题求不出函数的最值"。大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具体表现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缺乏迎难而上的坚韧意志。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教学反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诗人以孤独意象入题,营造了不同的诗歌意境。而从审美范畴角度而言,"孤独"意象之美感一曰优美,一曰崇高。以《孤独的收割女》与《孤雁》为例,前者之孤独意象带给读者恬静、愉悦与和谐之感,即优美;后者带给读者灵魂的震颤与敬仰,即崇高。二诗意象之审美与意境迥异,却同样打动人心,唯在情真。二诗意象之意境均是诗人性格情趣的返照,亦是诗人当时当境之真切感受的映射。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那些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擅长于绘制挂图和使用挂图,用挂图来阐明讲课的内容,调节讲课的节奏,延伸学生的视野。而有的教师却不情愿花气力去动手绘制必备的教学挂图,把它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有的教师虽然也意识到教学挂图的作用,但眼高手低,缺乏绘制挂图的起码技能,画出的挂图,构图紊乱、图形模糊、字迹潦草,学生只能望图兴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针对上述教学挂图危机,确有必要大  相似文献   

11.
当我接到诗人李思强的诗集《彼岸挥手的孩子》 ,首先我被这部诗集的精美装帧所吸引 ,随之打开诗集被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篇所震撼。诗有韵律情趣、归纳排比的创作特征 ,结构灵活 ,思想深邃 ,形成全诗的厚重感。诗人把激情与非凡的想象当作《彼岸挥手的孩子》 ,在大海中遨游 ,在时空中穿梭 ,让读者随诗人的浩瀚而观瞻苍穹 ,饱览一种博大与雄浑。李思强是秦地长安城郊区土生土长的诗人 ,尽管这块“秦中自古帝王都” ,有肥沃而富饶的土地 ,但肥沃的土地却没有让他感到丰腴与富庶 ,在饥饿与劳顿的切肤之痛中 ,他有了一种真切的生命感受。当这种感…  相似文献   

12.
在解析几何中,有些问题因题设条件之间本身蕴含着逻辑矛盾或在解题中推理不严,致使原应是无解的问题却导出有解的结论;反之,本来有解的,却作出无解的判断或漏解。本文剖析典型几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姚玮 《考试周刊》2013,(52):18-19
陶渊明和杜甫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两人风格各异,但在诗歌中都选择"鸟"作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同为"鸟"意象,诗人所赋予它的意义却不同。陶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心灵的写照,杜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生活状态的体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胡聪玲 《云南教育》2007,(8Z):30-30
一、当堂作图。讲绘同步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般依赖于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但这些地图往往因为比例尺小、内容多、字小、界线模糊而影响教学效果。用投影仪可放大地图画面,但也因画面比较死,光线暗淡,而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当堂作图,讲绘同步。  相似文献   

15.
戴望舒与顾域虽为不同时代的诗人,但对诗歌意象的选择却有很多相同之处。“灯”、“夜”、“梦”、“死”等意象在他们的诗歌中都不止一次出现。造成二人选择相同意象的外部原因有两个:一是相似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是共同的思想文化资源—中西方的个人思想,只是“老庄”思想对顾城的影响,相对来说要更深一些。  相似文献   

16.
无限是彼岸     
坐在海边,看海消失在与天相连的地方,突然不明白什么叫做无限。或许天无限,因为海寻不到天边;又或许海无限,因为我看不到它的彼岸。数字、符号是有限的,数学世界却没有彼岸;音符是有限的,音乐世界也没有彼岸。那么,人的生命呢?“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无限是一种超越有限的存在。伽利略跪在教皇面前却仍喃喃自语“地球还是在转动啊”,他到达了永生的彼岸;当全世界的灯光熄灭了一分钟,爱迪生在光明中达到了彼岸;当前苏联国家剧院的演出突然暂停,乌兰诺娃乘着《天鹅湖》的音乐到达了彼岸——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  相似文献   

17.
习作,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心有余怵。学生不是构思没有新意,就是语言枯燥,内容空洞,甚至于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其一是学生对作文的表现形式认识浅薄,不知其为何物,心存茫然,兴趣索然;另一方面是言为心声,学生缺乏从身边生活中提炼素材的能力,不能尽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心生烦恼以至于痛苦。记得有一个诗人说过:“诗歌是诗人心境的产物。”虽然学生的习作与诗人的创作不能同日而语,但在本质上却是相通的。我认为善于激发情感、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让作文生活化、情境化才是作文教学能渐入佳境的重要方法,也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一、生活知趣,拨动学生作文兴趣的“弦”  相似文献   

18.
《彼岸挥手的孩子》是诗人李思强奉献给诗坛的一束凝重而又坦诚的精神之花 ,正如作为一个企业家 ,他为社会创造着物质财富一样 ,他 ,李思强在物质上完成着他自己 ,实现着他自己 ,同时 ,他更在精神上提升他自己 ,完美着他自己。《彼岸挥手的孩子》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 ,那个在彼岸挥手的孩子不是别人 ,而正是诗人李思强或者说是诗人李思强的诗作。这里李思强与诗作是一而二又二而一 ,是浑然不可分的。但 ,他们又是一种彼岸的存在。对于现实生活来说 ,李思强显然是一个有作为的精明的企业家 ;但不同于某些企业家的是 ,李思强还拥有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所编的高一语文教材(必修)中有一道无解的练习题,即《游褒禅山记》一课后的练习第三题。此题题干的要求是“从每组的加点词中选出一个与其他几个词义不同的词”。下设四个小题,但其中三个无解,试析之。 第一题是这样的: A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相似文献   

20.
<正>诗者,歌以咏志,在古人心中,诗词就是他们抒情达志的一种载体。但中国人向来追求含蓄,所以古人在表达心意时,往往会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意象来委婉地表达。简单地说,诗人写的是意象,我们读的也是意象。诗人用意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是让思想感情直接站出来说话,这叫“立象以尽意”;我们读诗词,就要把这个意象还原出来,这样才能体悟诗人的内心世界,这叫“明象以见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